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765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属于马达技术领域。该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包括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的内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分别嵌设安装在所述前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内部分别套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外部,并连接有轮盘,所述前壳与所述后盖之间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转子、若干活塞、配油轴和第二“O”型圈,所述定子的一侧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连接配油轴,所述配油轴的外壁设置为弧面曲线,所述转子的外壁安装若干所述活塞,若干所述活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的内壁相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


技术介绍

1、电子启动器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马达,又称起动机。它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曲轴转动而着车。具有瓷芯底座的新型低成本火花塞和启动器这两项零部件创新,奠定了汽车发展的技术基础。

2、目前,现有的马达结构较为简单,在进出输出端连接的时候,一般需要装配联轴器进行使用,并且现有的马达通常采用单个轴承进行转动输出,但是这样的结构无法适承受更大的径向力,其次,现有的马达内部结构较为薄弱,容易出现压力变形。

3、因此,我们对此作出改进,提出了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包括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的内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分别嵌设安装在所述前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内部分别套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外部,并连接有轮盘,所述前壳与所述后盖之间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转子、若干活塞、配油轴和第二“o”型圈,所述定子的一侧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连接配油轴,所述配油轴的外壁设置为弧面曲线。

4、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的外壁安装若干所述活塞,若干所述活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的内壁相贴合。

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塞2003的连接使用,使得转子可以在后盖的内部进行稳定的旋转。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o”型圈嵌设安装在所述后盖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o”型圈的一侧与所述定子的一侧相贴合。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o”型圈的连接使用,便于将定子限制在后盖与前壳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后盖的内部,并与所述配油轴的内部相互卡合。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油轴与输出轴之间的位置关系,便于进行稳的动能输出。

10、进一步的,所述前壳包括壳体和第一“o”型圈,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嵌设安装第一“o”型圈,所述第一“o”型圈的一侧与所述定子的一侧相贴合。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o”型圈的连接使用,使得壳体与定子之间保持在指定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外壁边侧穿插连接有若干内六角螺钉,若干所述内六角螺钉的一端分别贯穿定子,并与所述壳体的一侧螺纹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六角螺钉的连接使用,使得壳体实现可调节的功能。

14、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一侧设有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板体和若干外六角螺钉,所述板体的外壁连接若干所述外六角螺钉,若干所述外六角螺钉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的外壁螺纹连接。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板体与外六角螺钉的相互配合,使得板体实现更加简便的拆装。

16、进一步的,所述配油轴的一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后盖的内部相贴合。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的连接使用,便于将配油轴推送到指定的位置。

18、进一步的,所述前壳的外壁一侧设有螺纹孔,所述后盖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侧方孔。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孔与侧方孔的配合使用,便于对该马达的内部进行检测与注油。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输出轴与轮盘的连接使用,使得该马达实现轮盘形式输出,从而方便直接对接轮毂设备,再通过配油轴的外侧设置弧面曲线,使得配油轴轴配流内曲线结构,耐压性能好,其次,通过连接组件的连接使用,使得该马达的输出端采用双轴承结构,可承受较大的径向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00)和后盖(300),所述前壳(100)的内部设有连接组件(800),所述连接组件(800)包括第一轴承(8001)和第二轴承(8002),所述第一轴承(8001)与第二轴承(8002)分别嵌设安装在所述前壳(100)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8001)与第二轴承(8002)的内部分别套装有输出轴(500),所述输出轴(5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100)的外部,并连接有轮盘,所述前壳(100)与所述后盖(300)之间设有驱动组件(200),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定子(2001)、转子(2002)、若干活塞(2003)、配油轴(2004)和第二“O”型圈(2005),所述定子(2001)的一侧设置转子(2002),所述转子(2002)的一端连接配油轴(2004),所述配油轴(2004)的外壁设置为弧面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02)的外壁安装若干所述活塞(2003),若干所述活塞(20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300)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O”型圈(2005)嵌设安装在所述后盖(300)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O”型圈(2005)的一侧与所述定子(2001)的一侧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5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后盖(300)的内部,并与所述配油轴(2004)的内部相互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00)包括壳体(1001)和第一“O”型圈(1002),所述壳体(1001)的内壁一侧嵌设安装第一“O”型圈(1002),所述第一“O”型圈(1002)的一侧与所述定子(2001)的一侧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00)的外壁边侧穿插连接有若干内六角螺钉(102),若干所述内六角螺钉(102)的一端分别贯穿定子(2001),并与所述壳体(1001)的一侧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00)的一侧设有盖板组件(400),所述盖板组件(400)包括板体(4001)和若干外六角螺钉(4002),所述板体(4001)的外壁连接若干所述外六角螺钉(4002),若干所述外六角螺钉(40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300)的外壁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轴(2004)的一侧连接有弹簧(101),所述弹簧(101)的一端与所述后盖(300)的内部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00)的外壁一侧设有螺纹孔(600),所述后盖(300)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侧方孔(7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00)和后盖(300),所述前壳(100)的内部设有连接组件(800),所述连接组件(800)包括第一轴承(8001)和第二轴承(8002),所述第一轴承(8001)与第二轴承(8002)分别嵌设安装在所述前壳(100)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8001)与第二轴承(8002)的内部分别套装有输出轴(500),所述输出轴(5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100)的外部,并连接有轮盘,所述前壳(100)与所述后盖(300)之间设有驱动组件(200),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定子(2001)、转子(2002)、若干活塞(2003)、配油轴(2004)和第二“o”型圈(2005),所述定子(2001)的一侧设置转子(2002),所述转子(2002)的一端连接配油轴(2004),所述配油轴(2004)的外壁设置为弧面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02)的外壁安装若干所述活塞(2003),若干所述活塞(20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盖(300)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o”型圈(2005)嵌设安装在所述后盖(300)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o”型圈(2005)的一侧与所述定子(2001)的一侧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轮式内曲线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500)的一端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素平姜剑平阮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浙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