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742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10‑80份、复合载药凝胶微球100‑20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0‑300份、缓冲剂30‑50份、氯化钠10‑30份以及注射用水500‑1000份;复合载药凝胶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壳聚糖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6份、硅藻土0.7‑2.5份以及交联剂15‑25份;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稳定性良好,包封率高,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多粘菌素e(polymyxin e)又称为粘菌素(colistin)是一个由多种组分组成的多肽类抗生素,主要由polymyxin e1(colistin a)和polymyxin e2(colistin b)组成。多粘菌素e主要用于对抗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由多重耐药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的治疗。

2、临床使用的多粘菌素e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硫酸多粘菌素e,另一种则是供注射用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colistimethate sodium),主要毒性为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后者比前者要小得多,ld50降低了50倍以上;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通常制备成注射液制剂进行使用,这类制剂存在稳定性差、使用不方便、载药量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制备得到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因此,如何提高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药品的载药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10-80份、复合载药凝胶微球100-20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0-300份、缓冲剂30-50份、氯化钠10-30份以及注射用水500-1000份;

4、复合载药凝胶微球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壳聚糖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6份、硅藻土0.7-2.5份以及交联剂15-25份。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制备成注射用制剂进行给药时,存在稳定性差,使用不方便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注射用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申请中通过对配方进行改进,加入复合载药凝胶微球,复合载药凝胶微球由于密度小、内部空间大,加入的复合载药凝胶微球与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共混,药物扩散至微球内部,并对药物进行包封,得到微小的载药球体,当负载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的微球注射至体内时,药物缓慢释放至作用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6、本申请中通过对配方进行改进,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水溶性大分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水进行反应形成凝胶层,并对复合载药凝胶微球进行包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作为药物释放的屏障,延缓药物的释放,有效解决复合凝胶微球存在的突释问题。

7、优选的,注射液的ph值调节到7.0-8.5。

8、优选的,缓冲剂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酒石酸-酒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缓冲剂对注射液的ph进行调节,并控制ph值调节到7.0-8.5最佳。

10、优选的,复合载药凝胶微球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将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硅藻土混匀后,再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得到复合载药凝胶微球。

11、优选的,交联剂为戊二醛。

12、优选的,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的转速为130-160r/min,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以壳聚糖为有机基材,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填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一步化学交联法来制备得到复合凝胶微球,制备得到的复合载药凝胶微球内部具有网状结构,可以对药物进行吸附,从而有效提高了载药量。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5、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6、(1)按处方量称取各原料;

17、(2)将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纯化水进行混合,得到饱和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溶液;再加入复合载药凝胶微球进行混合,升温后,继续进行反应,离心,得到载有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的凝胶微球;

18、(3)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纯化水进行混合,加入载有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的凝胶微球进行混合;

19、(4)将缓冲剂、氯化钠加入至处方量50%-80%注射用水中混合后,加入步骤(3)制备得到的微球溶液进行混合;

20、(5)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均匀,用0.22μm滤膜或滤芯过滤;

21、(6)灌装,密封。

22、优选的,步骤(2)中加入复合载药凝胶微球进行混合的时间为3-6小时。

23、优选的,步骤(2)中升温后的温度为40-45℃,升温后进行反应时间为3-7小时。

24、优选的,步骤(3)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纯化水的质量为1:(1-5)。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将复合载药凝胶微球与饱和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溶液共混,使药物扩散至微球内部,再通过控温加热的方式使微球表面孔道封闭,从而实现药物的后期装载;加入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水进行反应形成凝胶层,并对载有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的凝胶微球进行包封;将包覆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载药凝胶微球与缓冲剂、注射用水、氯化钠进行混合,得到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产品稳定性良好、载药量高,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10-80份、复合载药凝胶微球100-20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0-300份、缓冲剂30-50份、氯化钠10-30份以及注射用水500-1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注射液的pH值调节到7.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剂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酒石酸-酒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载药凝胶微球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将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硅藻土混匀后,再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得到复合载药凝胶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的转速为130-160r/min,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p>

7.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入复合载药凝胶微球进行混合的时间为3-6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升温后的温度为40-45℃,升温后进行反应时间为3-7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纯化水的质量为1:(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10-80份、复合载药凝胶微球100-20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0-300份、缓冲剂30-50份、氯化钠10-30份以及注射用水500-1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注射液的ph值调节到7.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剂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酒石酸-酒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载药凝胶微球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将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硅藻土混匀后,再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得到复合载药凝胶微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轶群徐卓业刘玲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