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741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6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包括装载主圈,所述装载主圈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洞,所述装载主圈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线板,所述弧线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弧线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装载主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本技术。通过夹持组件和缓冲组件的设置在使用时,将不同规格的机器人进行固定夹持,使得人员在进行搬运时,避免了机器人因为松动产生的摔落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具体为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


技术介绍

1、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在人员进行使用时,起到辅助搬运较重的机器人,防止人工直接搬运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机器人摔落,从而造成损害。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935119u所公开的一种具有调节位置的缓冲装置,虽然采用了包括缓冲组件本体,所述缓冲组件本体的底部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缓冲组件本体相对于滑板运动的运动组件,所述滑板上开设有台阶孔;通过运动组件来调节缓冲组件本体相对于滑板的位置,从而方便进行微调,避免对不准冲来的结构件导致缓冲组件本体损坏,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在使用时对于装置的省力效果较弱,以及对于装置在进行搬运时,不同规格的机器适配固定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包括装载主圈,所述装载主圈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洞,所述装载主圈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线板,所述弧线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弧线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装载主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所述转动组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短杆,所述转动短杆的表面套接有把手。

4、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制圈和转动长杆,所述限制圈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装载主圈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所述限制圈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长杆。

5、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限制块、螺纹杆和推片,所述限制块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弧线板的两侧,所述限制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洞,所述螺纹洞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片。

6、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减震弹簧、阻尼杆和放置矩形块,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弧线板顶端的中部,所述减震弹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杆,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矩形块。

7、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主杆和轴承,所述主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装载主圈的底端,所述主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

8、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承重板和海绵,所述承重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的底端,所述承重板顶端的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搭接有海绵。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通过夹持组件和缓冲组件的设置在使用时,将不同规格的机器人进行固定夹持,使得人员在进行搬运时,避免了机器人因为松动产生的摔落损坏。

11、2.该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通过装载主圈、转动组件和长板的设置,根据公式f1l1=f2l2可得,力臂越长力就越小。形成省力杠杆,从而达到节省人工将机器人搬运至合适位置时和卸货时的力的效果,方便装载的同时,也方便卸下物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包括装载主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洞,所述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2)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线板(3),所述弧线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4),所述弧线板(3)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5),所述装载主圈(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组件(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7),所述放置组件(7)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所述转动组件(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长板(9),所述长板(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短杆(10),所述转动短杆(10)的表面套接有把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限制圈(201)和转动长杆(202),所述限制圈(2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所述限制圈(2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长杆(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限制块(401)、螺纹杆(402)和推片(403),所述限制块(401)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弧线板(3)的两侧,所述限制块(401)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洞,所述螺纹洞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2),所述螺纹杆(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片(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减震弹簧(501)、阻尼杆(502)和放置矩形块(503),所述减震弹簧(5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弧线板(3)顶端的中部,所述减震弹簧(5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杆(502),所述减震弹簧(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矩形块(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主杆(601)和轴承(602),所述主杆(60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装载主圈(1)的底端,所述主杆(6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6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7)包括承重板(701)和海绵(702),所述承重板(70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6)的底端,所述承重板(701)顶端的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搭接有海绵(7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包括装载主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洞,所述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2)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线板(3),所述弧线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4),所述弧线板(3)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5),所述装载主圈(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组件(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7),所述放置组件(7)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所述转动组件(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长板(9),所述长板(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短杆(10),所述转动短杆(10)的表面套接有把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限制圈(201)和转动长杆(202),所述限制圈(2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装载主圈(1)顶端的一侧靠近矩形洞的两侧,所述限制圈(2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长杆(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机器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限制块(401)、螺纹杆(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美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