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736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属于水系统净化领域。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通过在河道上游构建挡水坝,形成上游高位水位,在挡水坝后端建立过流渠,河水通过过流渠形成快速下泄水流,河水所具有的高位势能转化为动能,为水车水斗充水并带动水车的轮轴转动,转至一定高度后,水斗中的水流入到输水槽并到达净水箱体,河水在高度递减的多个净水箱体中发生好养与厌氧的生物过滤,并在相邻净水箱体之间通过跌水板进行充氧。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水流的能量转换实现系统的“无动力”驱动,从而实现了“零碳”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属于水系统净化领域。


技术介绍

1、目前,针对受污染河道的主要治理措施主要有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就地处理等四种类型。其中,就地处理技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方法,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的装置对河道水体进行处理,以达到快速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现有的就地处理技术一般均直接采用既有的各类污废水处理工艺和装备(例如曝气设备),虽然这些工艺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净化河道水质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耗电量高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受污染河道就地处理工程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障碍,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受污染河道水质改善工作的推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存在耗电量高的问题。具体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包括水车和净水箱体,其特征在于,输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水车两侧轮轴的边缘,所述输水槽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净水箱体的侧壁顶部,两侧所述轮轴之间固定连接多个水斗,使所述水车的轮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水斗中的水倒入所述输水槽并经所述输水槽进入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净水箱体高度不一,多个所述净水箱体之间按照高度递减的方式排列,所述净水箱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净水箱体侧壁顶部边缘向下的滑槽,隔板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水槽,跌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的外表面,所述跌水板位于所述出水槽的正下方。

3、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对称分布,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净水箱体的高度。

4、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净水箱体底部。

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将所述净水箱体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过滤区域和第二过滤区域,所述第一过滤区域和第二过滤区域填充生物陶粒滤料。

6、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陶粒滤料填充的最高点位于所述出水槽下方。

7、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净水箱体的高度差大于30cm。

8、进一步地,所述净水箱体的形状包括棱柱形。

9、进一步地,所述跌水板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净水箱体侧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跌水板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净水箱体侧壁上的出水槽不在同一侧。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利用河水的动能驱动水车转动,将河水抬至高位后,河水流入到输水槽并通过输水槽倒入净水箱体中,隔板在净水箱体内部设置分隔的两个生物过滤区域,生物过滤区域填充生物陶粒滤料,隔板与净水箱体底部保持一定距离,形成缺口,两个过滤区域通过缺口相连通,河水通过水车到达第一个过滤区域并由上而下流动,由于河水溶解氧充足,在第一个过滤区域主要进行好氧生化反应的过滤过程,过滤后的河水经底部的缺口到达第二个过滤区域并由下而上升高,此时过滤后的河水由于溶解氧的消耗,在第二个过滤区域中主要进行厌氧生化反应的过滤过程,依靠好氧生化反应与厌氧生化反应“串联”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河水污染物的处理,第二过滤区域处理后的河水在升高至出水槽,经出水槽流出至跌水板,由于跌水板的位置在出水槽下方并与出水槽具有一定距离,使第二过滤区域处理后的河水在出水槽跌入到跌水板的过程中,增大了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对第二过滤区域处理后的河水重新补充溶解氧,补充了溶解氧的河水再由跌水板流入到下一级净水箱体的第一过滤区域发生好氧生化反应,再由第一过滤区域进入到第二区域发生厌氧生化反应,如此循环反复,最后将处理结束的河水重新排放至河道,实现了对河水污染物的处理。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不消耗电能的无动力水车和净水箱体,同时利用多次的好氧和厌氧处理过程,并结合跌水充氧,实现了“零碳”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目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包括水车和净水箱体,其特征在于,输水槽(1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水车(13)轮轴的边缘,所述输水槽(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净水箱体的侧壁(1)顶部,两侧所述轮轴之间固定连接多个水斗,使所述水车(13)的轮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水斗中的水倒入所述输水槽(12)并经所述输水槽(12)进入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净水箱体高度不一,多个所述净水箱体之间按照高度递减的方式排列,所述净水箱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顶部边缘向下的滑槽,隔板(2)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的上端设有出水槽(3),跌水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的外表面,所述跌水板(4)位于所述出水槽(3)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对称分布,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净水箱体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垂直于所述净水箱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将所述净水箱体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过滤区域(11)和第二过滤区域(7),所述第一过滤区域(11)和第二过滤区域(7)填充生物陶粒滤料(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陶粒滤料(8)填充的最高点位于所述出水槽(3)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净水箱体的高度差大于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体的形状包括棱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板(4)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的顶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板(4)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上的出水槽(3)不在同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包括水车和净水箱体,其特征在于,输水槽(1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水车(13)轮轴的边缘,所述输水槽(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净水箱体的侧壁(1)顶部,两侧所述轮轴之间固定连接多个水斗,使所述水车(13)的轮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水斗中的水倒入所述输水槽(12)并经所述输水槽(12)进入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净水箱体高度不一,多个所述净水箱体之间按照高度递减的方式排列,所述净水箱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顶部边缘向下的滑槽,隔板(2)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内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的上端设有出水槽(3),跌水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净水箱体侧壁(1)的外表面,所述跌水板(4)位于所述出水槽(3)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对称分布,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净水箱体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李文萱王燕周琼马梦莎蒲雅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