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719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钯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合成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以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发生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得到一系列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收率高,可达97%,适用于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的7位季碳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为结构相关天然产物及先导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具体涉及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1、作为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片段在天然产物结构中是广泛存在的,例如酚醌型二萜天然产物cochlearol t和f,因此,如何实现这一片段的高效构建成为有机化学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钯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在构建复杂分子结构以及多取代立体中心方面表现出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其中,钯催化的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在构建苯并吡喃结构中表现出了显著的高效性。2016年,汤文军课题组(angew.chem.int.ed.2016,55,5044-5048)发展了基于2-丁烯基苯酚的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含有苯并吡喃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构建,但该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苯环与烯烃只能通过sp3碳原子或杂原子进行连接,对于通过sp2碳原子进行连接的底物未见报道,而该类底物是合成含有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片段天然产物的关键前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以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发生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得到一系列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钯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得到所述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

5、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1或1-2所示,所述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2所示,所述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如式3-1或3-2所示:

6、

7、所述式1-1和式3-1中的r1包括h、f、f3c、me、ome和oh中的一种或多种,r2包括h、oh、me、ome和otbs中的一种或多种。

8、优选的,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36~4.05。

9、优选的,所述钯催化剂包括六氟乙酰丙酮钯(ii)、三氟乙酸钯(ii)、醋酸钯(ii)、二氯化钯(ii)和乙酰丙酮钯(ii)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优选的,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006~0.07。

11、优选的,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025~0.05。

12、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苯、苯、三氟甲苯、均三甲苯、二甲苯、一氟苯、六氟苯和一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优选的,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12~1.35mmol:2~10ml。

14、优选的,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12~24小时。

15、优选的,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的温度为60℃,时间为12~24小时。

16、优选的,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后还包括硅胶柱纯化,所述硅胶柱纯化的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所述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梯度洗脱比例为30/1~20/1。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钯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得到所述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以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发生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成功得到一系列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收率高,可达97%。

19、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具有简洁高效、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的7位季碳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为结构相关天然产物及先导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36~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钯催化剂包括六氟乙酰丙酮钯(II)、三氟乙酸钯(II)、醋酸钯(II)、二氯化钯(II)和乙酰丙酮钯(II)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006~0.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025~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苯、苯、三氟甲苯、均三甲苯、二甲苯、一氟苯、六氟苯和一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12~1.35mmol:2~10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的温度为50~70℃,时间为12~24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的温度为60℃,时间为12~24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acker型交叉偶联串联反应后还包括硅胶柱纯化,所述硅胶柱纯化的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所述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梯度洗脱比例为30/1~2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位季碳取代的二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烯丙基醋酸酯衍生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36~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钯催化剂包括六氟乙酰丙酮钯(ii)、三氟乙酸钯(ii)、醋酸钯(ii)、二氯化钯(ii)和乙酰丙酮钯(ii)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12~1.35:0.006~0.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异丙烯基-1,1'-联苯-2-酚类化合物和钯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025~0.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明周琴乔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