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955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3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包括升降动力组件、门框以及设置在门框内部的门体;门体包括动力门和依次设置在动力门上方的多个从动门,动力门和从动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依次排列;动力门和各从动门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轨道分别固接在门框的两侧;升降动力组件与动力门连接,动力门设有延伸至从动门正下方的横撑;各从动门下方分别设有固接在相应轨道内的定位挡块。本技术通过动力门和从动门沿竖直方向滑动,动力门和各从动门竖直叠加或依次竖直排列,完成安全升降门的开启或关闭;可以调节安全升降门的高度,以及减小安全升降门升降时所需的空间高度,克服安全升降门升降时顶部空间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升降门,具体涉及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


技术介绍

1、随着轿车的日益普及,车库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国家标准、停车行业标准、地方法规相应出台,且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设备运行中更是严禁人员或者车辆出入,尤其是带有深坑的停车设备,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必须设置安全门,防止人员进入设备内部或跌落深坑,车库门的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车库使用的安全以及方便程度。

2、现有的车库门采用的普通升降门对升降的高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车库门比较高的情况下,封闭车库对升降门有一定的高度要求,导致升降门升降的高度也比较高,而一般地下室高度有限,无法满足升降门升降所需的高度;同时不同的车库门对升降门高度有不同的需求,导致升降门与车库门不适配;因此致使整个停车设备无法达到验收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动力门和从动门沿竖直方向滑动,可以达到动力门和各从动门竖直叠加或依次竖直排列的效果,完成安全升降门的开启或关闭,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操作方便。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包括升降动力组件、门框以及设置在门框内部的门体;门体包括动力门和依次设置在动力门上方的多个从动门,动力门和从动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将整个门体分成高度较小的动力门和多个从动门,减小安全升降门升降所需的高度。

3、动力门和各从动门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轨道分别固接在门框的两侧,轨道为动力门和从动门滑动提供导向作用,保障动力门和从动门升降的稳定性。

4、升降动力组件与动力门连接,动力门设有延伸至从动门正下方的横撑,升降动力组件为动力门提供动力,动力门通过横撑带动从动门升降。

5、各从动门下方分别设有固接在相应轨道内的定位挡块,定位挡块用以阻挡其所在轨道连接的从动门下降。

6、作为优化,动力门与从动门以及相邻的从动门之间贴合设置,避免动力门与从动门以及相邻的从动门之间前后方向上产生较大的距离。

7、作为优化,升降动力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卷筒、钢丝绳;减速电机设置在门框的顶部,卷筒固接在减速电机转轴上,钢丝绳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上,另一端连接动力门;减速电机开启,带动卷筒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卷筒通过转动收放钢丝绳,从而带动动力门升降。

8、作为优化,还包括转向轮;转向轮设置在门框的顶部,且对称分布在减速电机的左右两侧;钢丝绳包括钢丝绳i和钢丝绳ii;钢丝绳i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上,另一端从卷筒上端绕出,并从左侧转向轮上端绕过,再向下连接动力门,钢丝绳ii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上,另一端从卷筒下端绕出,并从右侧转向轮上端绕过,再向下连接动力门,钢丝绳i和钢丝绳ii位于动力门上的连接部位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保障动力门左右两侧均匀受力,避免动力门左右方向上发生倾斜。

9、作为优化,动力门和各从动门的高度相同,动力门和所有从动门竖直叠加时避免因动力门和各从动门高度不同导致所占空间高度增大。

10、作为优化,最下端的定位挡块的顶部与门框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动力门高度,最上端的定位挡块的顶部与门框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动门的高度,相邻定位挡块之间竖直方向的距离小于从动门的高度,避免最上端的从动门与门框顶部、动力门与从动门以及相邻的从动门之间竖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距离。

11、作为优化,最上端的从动门固装在门框上,避免动力门和从动门从轨道的顶部滑出。

12、作为优化,横撑位于动力门的下端,安全升降门开启时,使动力门和从动门可以竖直叠加。

13、作为优化,横撑呈左右对称分布,保障从动门升降时两侧均匀受力,避免从动门左右方向上发生倾斜。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门体分成动力门和多个从动门,动力门和从动门沿竖直方向滑动,通过动力门和所有从动门竖直叠加或依次竖直排列的方式开启或关闭安全升降门,减小安全升降门升降时所占用的空间高度;同时动力门上方可以依次设置不同数量的从动门用以满足不同车库门的高度的需求;通过减速电机控制动力门升降速度,通过轨道保障动力门和从动门的滑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定位挡块依次阻挡从动门向下滑动,提高安全升降门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包括升降动力组件(3)、门框(2)以及设置在门框(2)内部的门体(1),其特征在于:门体(1)包括动力门(11)和依次设置在动力门(11)上方的多个从动门(12),动力门(11)和从动门(1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依次排列;动力门(11)和各从动门(1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4),轨道(4)分别固接在门框(2)的两侧;升降动力组件(3)与动力门(11)连接,动力门(11)设有延伸至从动门(12)正下方的横撑(6);各从动门(12)下方分别设有固接在相应轨道(4)内的定位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动力门(11)与从动门(12)以及相邻的从动门(12)之间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升降动力组件(3)包括减速电机(31)、卷筒(32)、钢丝绳(34);减速电机(31)设置在门框(2)的顶部,卷筒(32)固接在减速电机(31)转轴上,钢丝绳(34)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32)上,另一端连接动力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轮(33);转向轮(33)设置在门框(2)的顶部,且对称分布在减速电机(31)的左右两侧;钢丝绳(34)包括钢丝绳I(341)和钢丝绳II(342);钢丝绳I(341)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32)上,另一端从卷筒(32)上端绕出,并从左侧转向轮(33)上端绕过,再向下连接动力门(11),钢丝绳II(342)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32)上,另一端从卷筒(32)下端绕出,并从右侧转向轮(33)上端绕过,再向下连接动力门(11),钢丝绳I(341)和钢丝绳II(342)位于动力门(11)上的连接部位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动力门(11)和各从动门(12)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最下端的定位挡块(5)的顶部与门框(2)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动力门(11)高度,最上端的定位挡块(5)的顶部与门框(2)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动门(12)的高度,相邻定位挡块(5)之间竖直方向的距离小于从动门(1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最上端的从动门(12)固装在门框(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横撑(6)位于动力门(11)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横撑(6)呈左右对称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包括升降动力组件(3)、门框(2)以及设置在门框(2)内部的门体(1),其特征在于:门体(1)包括动力门(11)和依次设置在动力门(11)上方的多个从动门(12),动力门(11)和从动门(1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依次排列;动力门(11)和各从动门(1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4),轨道(4)分别固接在门框(2)的两侧;升降动力组件(3)与动力门(11)连接,动力门(11)设有延伸至从动门(12)正下方的横撑(6);各从动门(12)下方分别设有固接在相应轨道(4)内的定位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动力门(11)与从动门(12)以及相邻的从动门(12)之间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升降动力组件(3)包括减速电机(31)、卷筒(32)、钢丝绳(34);减速电机(31)设置在门框(2)的顶部,卷筒(32)固接在减速电机(31)转轴上,钢丝绳(34)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32)上,另一端连接动力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轨道竖直叠加的安全升降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轮(33);转向轮(33)设置在门框(2)的顶部,且对称分布在减速电机(31)的左右两侧;钢丝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忠金慧娟李莹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钢泰达车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