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841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设备,涉及背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混合设备主体、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底端的驱动源以及开设在混合设备主体内部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设备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与混合设备主体底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一转动部和与混合设备主体顶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均动密封连接的第三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外壁均固定有多组环形分布的搅拌叶,且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转动轴。本技术通过在锥形齿轮组,实现了不同方向的搅拌,进而能够产生紊流,提高搅拌叶的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胶生产,具体为一种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1、背胶是一种粘合物产品,一般预涂在产品背部,用隔离膜或者产品自身隔离;使用前去除隔离膜就可以张贴或者粘贴;一般用于粘贴薄的材料或部件;简单来说,背胶其实是一个胶层,一个底纸,没有面材,底纸两面一般都涂有硅油,所以,胶层可以撕开,一般是卷装的。

2、现有的专利号为cn202120149256.4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瓷砖背胶生产用混合设备,该设备包括底板、安装架、第一电机、水箱和下壳体,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中壳体,所述中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隔水板,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安装架,所述上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所述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通槽。

3、上述专利文件所记载的混合设备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搅拌叶片可对内部进行搅拌,我们知道,单一的搅拌方向会使得物料产生适应性的流动状态,进而无法达到很好的搅拌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产生紊流来提高搅拌效果的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设备,包括混合设备主体、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底端的驱动源以及开设在混合设备主体内部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设备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与混合设备主体底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一转动部和与混合设备主体顶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均动密封连接的第三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外壁均固定有多组环形分布的搅拌叶,且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有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内壁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不同方向的搅拌,进而能够产生紊流,提高搅拌叶的搅拌效果。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还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滑动套接在转动轴外壁的第三锥形齿轮,且第三锥形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转动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同步杆。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搅拌叶不同方向的驱动效果。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的内部均开设有气腔,且混合设备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与外界气泵连接且与气腔内部连通的气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收集气体的效果。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一组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均开设有进气腔,且搅拌叶的外壁均安装有与进气腔连通并与气腔内部连通的单向出气阀。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排气的效果。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的外壁开设有多组等距分布的进气口,每一组所述进气口的端面均设置有透气膜。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体能够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腔。

12、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锥形齿轮、转动部、连接块和同步杆,首先,将待混合的物料放入混合腔中,随后启动驱动源,驱动源因此驱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后,其外壁的连接块会使得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转动即搅拌叶会转动,搅拌叶转动后进而对物料产生相应方向的搅拌混合效果,与此同时,转动轴的转动还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后则会通过第二在锥形齿轮驱使第三锥形齿轮反向转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后会通过同步杆驱使第二转动部反向转动即实现对该组搅拌叶的反向驱动效果,使得混合腔中的搅拌叶能够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搅拌,进而产生紊流,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果;

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气腔、进气口、透气膜、单向出气阀和气管,在搅拌叶搅拌的同时,物料因搅拌产生的气体会通过透气膜和进气口进入至进气腔中,随后气体又会经过单向出气阀排出至气腔中,最后通过气管的抽取效果被排出至外界,实现了对物料中气体的排出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混合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设备,包括混合设备主体(1)、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1)底端的驱动源以及开设在混合设备主体(1)内部的混合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与混合设备主体(1)底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一转动部(3)和与混合设备主体(1)顶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转动部(4),且所述第一转动部(3)和第二转动部(4)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均动密封连接的第三转动部(5),所述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第三转动部(5)的外壁均固定有多组环形分布的搅拌叶(6),且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第三转动部(5)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外壁固定有与第一转动部(3)和第二转动部(4)内壁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的外壁还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且第一锥形齿轮(9)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的底端啮合连接有滑动套接在转动轴(7)外壁的第三锥形齿轮(11),且第三锥形齿轮(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转动部(5)内壁固定连接的同步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第三转动部(5)的内部均开设有气腔(13),且混合设备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与外界气泵连接且与气腔(13)内部连通的气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搅拌叶(6)的内部均开设有进气腔(61),且搅拌叶(6)的外壁均安装有与进气腔(61)连通并与气腔(13)内部连通的单向出气阀(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6)的外壁开设有多组等距分布的进气口(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进气口(62)的端面均设置有透气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设备,包括混合设备主体(1)、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1)底端的驱动源以及开设在混合设备主体(1)内部的混合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与混合设备主体(1)底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一转动部(3)和与混合设备主体(1)顶壁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转动部(4),且所述第一转动部(3)和第二转动部(4)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均动密封连接的第三转动部(5),所述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第三转动部(5)的外壁均固定有多组环形分布的搅拌叶(6),且第一转动部(3)、第二转动部(4)、第三转动部(5)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外壁固定有与第一转动部(3)和第二转动部(4)内壁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的外壁还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且第一锥形齿轮(9)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无不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