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及其三级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62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及其三级传动机构,三级传动机构包括直流电机、与直流电机固连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固设于第一传动齿轮中心的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固设于第三传动齿轮中心的第四传动齿轮、及齿轮传动输出端的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包括圆形基部及与圆形基部部分外周固定连接的扇形部,扇形部的外弧为齿状,齿状外弧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扇形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左限位面和右限位面。本技术通过采用三级齿轮传动最终能够达到69.5的传动比,有效扩大了传动比的范围,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提高传动扭矩,并且能够分散传动负载,有助于提高整体的传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电子节气门,尤其是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及其三级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1、电子节气门是现代发动机管理系统中进气系统的核心执行部件,而电子节气门传动机构、阀轴齿轮等是应用于电子节气门的重要部件,通过转动调节电子节气门的阀板开度大小,控制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新鲜空气量,进而控制并调节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2、现有的电子节气门传动机构设计较为简单,通常使用二级齿轮传动,采用直流电机进行驱动,由直流电机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再由传动齿轮带动阀轴齿轮驱动阀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安装在阀轴上的阀板旋转。

3、目前,柴油发动机电子节气门中,直流电机驱动齿轮的齿数常采用10齿,传动齿轮的输入端齿数常采用50齿,二者传动比为5;传动齿轮的输出端齿数常采用10齿,阀轴齿轮的齿数常采用60齿,二者传动比为6。此种二级齿轮间的传动比设计,最终达到的传动比为30,虽能实现较快速的传动输出,但其传递扭矩的范围较为受限,在大排量的柴油发动机车辆中,二级齿轮传动有时无法满足用户相关大扭矩的场景使用需求。此外,随着电子节气门的设计愈加趋于紧凑、简洁,在保证电子节气门的传动扭矩、减速比及精度的要求下,对其体积要求也越来越小,因而设计一种能够同时实现体积小、传动扭矩大的电子节气门传动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4、另外,目前的电子节气门中的阀轴齿轮设计较为简单,无法满足频繁的转动要求,阀轴齿轮的另一种发展趋势是通过加厚设计使其结构更为坚固,然而这种做法会导致整体尺寸和重量增加,从而导致电机传动力增大,精度降低,同时也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体积小且结构牢固的扇形齿轮,及能够在有限安装空间内达到更高传动扭矩的三级传动机构。

2、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包括圆形基部及与圆形基部部分外周固定连接的扇形部,扇形部的外弧为齿状,齿状外弧被配置地与其他齿轮啮合,扇形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左限位面和右限位面。

3、所述圆形基部中心设置有通孔及绕设于通孔的环形导柱;所述通孔与环形导柱之间设置有圆形凸台,环形导柱外周与圆形基部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所述通孔内嵌设有金属固定支架。

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金属固定支架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金属固定支架外轮廓为非圆形。

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金属固定支架与圆形基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

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导柱尾端设置有挡块。

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导柱与齿状外弧之间形成下沉台阶,所述下沉台阶上连接有挡柱。

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扇形部还设置有凹槽。

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凹槽内设置有加强筋。

1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三级传动机构,包括直流电机、与直流电机固连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固设于第一传动齿轮中心的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固设于第三传动齿轮中心的第四传动齿轮、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扇形齿轮,齿状外弧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扇形齿轮位于齿轮传动输出端。

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三级传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为5.3;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为2.3;第四传动齿轮与扇形齿轮的传动比为5.7。

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三级传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齿轮为10齿的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为53齿的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为10齿的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为23齿的齿轮;第四传动齿轮为10齿的齿轮;扇形齿轮为57齿的齿轮。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及其三级传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采用三级齿轮传动的力传递方式,将驱动齿轮和第一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设为5.3;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间的传动比设为2.3,第四传动齿轮和扇形齿轮间的传动比设为5.7,最终达到约为69.5的传动比,较之于现有技术中二级齿轮传动,该技术能够有效扩大传动比的范围,提高传动扭矩。

15、(2)本技术通过引入三级传动机构,将传动负载分散到多个齿轮上,相较于二级传动的每个齿轮所承受的负载更小,进而能够减少每个齿轮的受力和磨损程度,有助于提高整体的传动寿命和可靠性。

16、(3)本技术的扇形齿轮体积小且结构牢固。通过将扇形部的外弧设置为齿轮状用于与传动齿轮啮合,使装置本身的体积减小,且通过扇形部的左、右两端提供限位面,迫使阀轴只能在一个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从而合理有效地控制节气门开度的范围。同时圆形凸台与加强筋提高了圆形基部的稳定性,凹槽与下沉台阶也在扇形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满足实用性要求,既保证了强度也降低了重量,使得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基部(100)及与圆形基部(100)部分外周固定连接的扇形部(110),扇形部的外弧为齿状,齿状外弧(120)被配置地与其他齿轮啮合,扇形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左限位面(150)和右限位面(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金属固定支架(500)形成有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520),所述金属固定支架(500)外轮廓为非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金属固定支架(500)与圆形基部(10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柱(210)尾端设置有挡块(3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柱(210)与齿状外弧(120)之间形成下沉台阶(170),所述下沉台阶(170)上连接有挡柱(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110)还设置有凹槽(1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凹槽(130)内设置有加强筋(140)。

8.一种三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机(10)、与直流电机(10)固连的驱动齿轮(20)、与驱动齿轮(20)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30)、固设于第一传动齿轮(30)中心的第二传动齿轮(40)、与第二传动齿轮(40)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50)、固设于第三传动齿轮(50)中心的第四传动齿轮(60)、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扇形齿轮(70),齿状外弧(120)与第四传动齿轮(60)啮合,扇形齿轮(70)位于齿轮传动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20)与第一传动齿轮(30)的传动比为5.3;第二传动齿轮(40)与第三传动齿轮(50)的传动比为2.3;第四传动齿轮(60)与扇形齿轮(70)的传动比为5.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20)为10齿的齿轮;第一传动齿轮(30)为53齿的齿轮;第二传动齿轮(40)为10齿的齿轮;第三传动齿轮(50)为23齿的齿轮;第四传动齿轮(60)为10齿的齿轮;扇形齿轮(70)为57齿的齿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基部(100)及与圆形基部(100)部分外周固定连接的扇形部(110),扇形部的外弧为齿状,齿状外弧(120)被配置地与其他齿轮啮合,扇形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左限位面(150)和右限位面(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金属固定支架(500)形成有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520),所述金属固定支架(500)外轮廓为非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金属固定支架(500)与圆形基部(10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柱(210)尾端设置有挡块(3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柱(210)与齿状外弧(120)之间形成下沉台阶(170),所述下沉台阶(170)上连接有挡柱(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形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110)还设置有凹槽(1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节气门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勤伟张时来李晴孙生明史晓曹征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