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585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涉及到电缆工井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电缆工井结构、工作间组件和环境系统,电缆工井结构包括地面、工井和两个工井口,地面的内部开设有工井,工井的顶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工井口,地面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工井口一一对应的工作间组件,工作间组件包括围板。本技术通过两个工作间组件的设置,使两个工作间组件和工井形成一个整体的气流空间,工作间组件能够防止在抢修期间雨水倒灌,方便工作人员抢修,能够全天候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工井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工业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电为系统供配电线路架设也开始广泛应用,人们对市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地下埋线送电的方式正在取代架空线路方式,特别是对于城区运用较多的10kv输送线路,埋线送电更是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施工安全问题的新问题,尤其是电缆工井的井下施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电缆工井作为制作和存放电缆接头的空间,属于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空间的进出口小,空气在其中流通、循环不畅,作业空间也狭窄、通风不良。由于井下环境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反应,会导致有毒有害气体不断产生,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一氧化碳、硫化氨、甲烷等。井下环境,其人员作业具有隐蔽性,且作业过程中有害气体浓度增大氧气浓度减小的变化不易被发现,易导致爆炸或人员中毒。一旦作业人员有中毒症状的表现,就已经到了无法自救的程度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导致爆炸和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2、现有电缆工井作业的安全保障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3、1、工井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评估具有盲目性。排风与气体监测的间歇方式,只是在作业前对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靠人工经验评估其安全状况,可靠性差。

4、2、作业过程中新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无法实时监测,更无法预警。事故隐患的不能提前排除,增加作业人员的风险。

5、3、工井内作业环境达不到安全作业标准,无法对温度、湿度及洁净度进行监测与处理。尤其是夏季温度与湿度均高,尤其是湿度达不到作业标准,环境恶劣,加之使用热喷枪热缩电缆接头,氧含量容易偏低,造成作业人员窒息、中暑风险。

6、4、不能全天候作业。工井盖全开作业期间,如遇雨天与雪天,雨雪倒灌进工井,导致电力抢修与维护不能正常进行,耽误城市供电与工期。

7、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包括电缆工井结构、工作间组件和环境系统,所述电缆工井结构包括地面、工井和两个工井口,所述地面的内部开设有工井,所述工井的顶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工井口,所述地面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工井口一一对应的工作间组件,所述工作间组件包括围板,所述围板由多个侧面板首位依次铰接围绕组成,所述围板的内部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边缘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且顶板与围板通过多个连接组件连接,两个所述工作间组件之间安装设置有环境系统;

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顶板的底端和围板的内侧壁顶端固定连接。

4、优选的,位于正面的两个所述侧面板分别设置有开关门和窗户,所述开关门的正面设置有把手。

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活动贯穿设置有多个内套筒,且多个内套筒呈矩形阵列分布。

6、优选的,所述内套筒的一侧中部对称固定设置有卡块,且两个卡块相邻的一侧分别于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贴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多个内套筒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套筒,且内套筒与第一定位套筒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与多个内套筒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套筒,且内套筒与第二定位套筒相适配。

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本技术通过两个工作间组件的设置,使两个工作间组件和工井形成一个整体的气流空间,工作间组件能够防止在抢修期间雨水倒灌,方便工作人员抢修,能够全天候的作业,并且通过环境系统的设置,能够对工井内气体进行强排,并实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等数据,直到工井内气体符合作业标准,工作人员进入工井,此时自动切换到新风系统,检测工井内的气体及温湿度数据并显示,如超出作业范围,则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换到强排模式,从而提高工井内部的环境检测的提高可靠性,并且极大地减少了作业人员的风险,同时能够保证工井内部的环境舒适,方便作业人员作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工井结构(1)、工作间组件(2)和环境系统(3),所述电缆工井结构(1)包括地面(101)、工井(102)和两个工井口(103),所述地面(101)的内部开设有工井(102),所述工井(102)的顶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工井口(103),所述地面(10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工井口(103)一一对应的工作间组件(2),所述工作间组件(2)包括围板(201),所述围板(201)由多个侧面板(2011)首位依次铰接围绕组成,所述围板(20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顶板(202),所述顶板(202)的底端边缘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4),且顶板(202)与围板(201)通过多个连接组件(4)连接,两个所述工作间组件(2)之间安装设置有环境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位于正面的两个所述侧面板(2011)分别设置有开关门(203)和窗户(204),所述开关门(20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01)上活动贯穿设置有多个内套筒(502),且多个内套筒(502)呈矩形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502)的一侧中部对称固定设置有卡块(503),且两个卡块(503)相邻的一侧分别于连接板(5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5)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多个内套筒(502)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套筒(504),且内套筒(502)与第一定位套筒(504)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0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与多个内套筒(502)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套筒(506),且内套筒(502)与第二定位套筒(506)相适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工井结构(1)、工作间组件(2)和环境系统(3),所述电缆工井结构(1)包括地面(101)、工井(102)和两个工井口(103),所述地面(101)的内部开设有工井(102),所述工井(102)的顶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工井口(103),所述地面(10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工井口(103)一一对应的工作间组件(2),所述工作间组件(2)包括围板(201),所述围板(201)由多个侧面板(2011)首位依次铰接围绕组成,所述围板(20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顶板(202),所述顶板(202)的底端边缘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4),且顶板(202)与围板(201)通过多个连接组件(4)连接,两个所述工作间组件(2)之间安装设置有环境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工井施工作用工作间,其特征在于:位于正面的两个所述侧面板(2011)分别设置有开关门(203)和窗户(204),所述开关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刘千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壹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