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649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0
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1.0~15.0g、山茶油2.0~20.0g、甘油缩甲醛1.0~5.0g、苄泽92 10.0~50.0g、司盘80 30.0~80.0g、四丁酚醛10.0~20.0g、麻油80.0~160.0g、吐温‑20 200.0~350.0g、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为水包油包水包油(O/W/O/W)型复乳剂,呈多粒径分布,安全性良好,使用后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也进一步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工艺可操作性强,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用药成本,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具体涉及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金雀异黄素又称染料木素,最早由perkin和newbury于1889年从染料木中提取获得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大豆的主要异黄酮成分。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其是一种潜在的抗癌剂,是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直接抑制剂,导致癌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恢复,同时也具有多种酶活性,如酪氨酸激酶、原癌基因her-2、拓扑异构酶i或ii、5a-还原酶、蛋白组氨酸激酶等,从而影响癌细胞的正常增殖和代谢,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抗癌药物。另外其来源天然,使用后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很小,和现有同品类抗癌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2、目前现有技术制备的产品中,金雀异黄素作为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多以软胶囊、豆粉等保健类产品上市销售,但受制于技术限制,一方面,金雀异黄素在其中的含量并不高,加上纯度有限,难以发挥针对性的药物作用,尤其是在抗癌领域,另一方面,国内对金雀异黄素在抗癌功效方面的制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受癌症困扰的人而言,更关注的是金雀异黄素制剂的毒副作用,用药成本以及疗效是否确切等问题,因此尽早制备出满足患者需求的金雀异黄素制剂产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选择金雀异黄素为主成分,将其制备成水包油包水包油型(o/w/o/w)的复乳剂,并通过工艺改进成功获得了多粒径范围分布的特有制剂形式。

2、具体地,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1.0~15.0g、山茶油2.0~20.0g、甘油缩甲醛1.0~5.0g、苄泽92 10.0~50.0g、司盘8030.0~80.0g、四丁酚醛10.0~20.0g、麻油80.0~160.0g、吐温-20 200.0~350.0g、余量为去离子水。

4、优选地,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2.0~14.0g、山茶油4.0~18.0g、甘油缩甲醛1.5~4.5g、苄泽92 20.0~40.0g、司盘80 40.0~70.0g、四丁酚醛11.0~19.0g、麻油90.0~150.0g、吐温-20 210.0~340.0g、余量为去离子水。

5、进一步优选地,金雀异黄素8.0g、山茶油11.0g、甘油缩甲醛3.0g、苄泽9230.0g、司盘80 55.0g、四丁酚醛15.0g、麻油120.0g、吐温-20 275.0g、去离子水483.0g。

6、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所述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a)室温下,将山茶油和甘油缩甲醛均匀混合,加入金雀异黄素进行搅拌溶解,再将苄泽92加入,搅拌均匀后加入去离子水,再次混合均匀,将体系进行均质乳化处理,得透明或半透明且带有乳光的均一乳液,设为体系1;

8、(b)将司盘80、四丁酚醛混合均匀,再分别加入麻油、体系1混合均匀,将得到的混合体系升温至55~65℃,之后再次均质乳化处理,得乳黄色不透明且体系均一的乳液,设为体系2;

9、(c)维持体系2温度在55~65℃之间,分别加入吐温20和余量的去离子水再次混合,最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超声乳化处理,边超声边搅拌,直至体系转变为乳白色或乳黄色,体系均一的不透明乳液,冷却至室温后分装即得。

10、在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粒子为多层液体乳膜结构,大粒径的药物颗粒可通过组织截留作用富集于病灶,进而在病灶处形成“药库”,药物缓慢释放而起到长效作用。中小粒径药物颗粒一方面具有淋巴系统的定向作用,可选择分布于肝、肺、肾、脾等网状内皮系统较为丰富的器官中,另一方面复乳中的脂滴与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使患癌组织处药物浓度更高,另外,小粒径药物颗粒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药物释放,药效也会更快。

11、本专利技术中,大粒径金雀异黄素药物复乳微粒通过物理性截留作用富集于患癌病灶,从而实现靶向给药。中小粒径金雀异黄素药物微粒通过亲和作用富集于患癌病灶,亦能实现药物靶向富集。二者结合的“双向”富集作用可使药物的靶向作用显著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提升。同时,大粒径药物微粒的“药库”可体现出缓释长效功能,中小粒径药物微粒的巨大比表面积有助于快速发挥药效,从而实现速效作用,“长效”和“速效”相结合能将金雀异黄素的药效进一步最大化发挥,这也是本专利技术复乳载体的又一特征。同时,本专利技术工艺可操作性强,利于规模化生产,制药成本下降,从而为广大病人带来福音,市场潜力很大。

1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主要通过注射方式给药,用于癌症病人的靶向治疗。制剂类型为复乳体系水包油包水包油型(o/w/o/w),其中的药物微粒呈多粒径分布,大粒径药物颗粒通过组织靶向截留形成局部“药库”,药物长期缓慢释放,起到长效作用,小粒径药物颗粒通过癌细胞的组织亲和性富集于病灶而实现靶向给药,同时小粒径颗粒比表面积大,能快速释放药物,从而起到速效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靶向给药实现了药物的“长效”和“速效”相结合,使金雀异黄素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效果增强,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型技术选择。

13、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相对主成分金雀异黄素而言,其他辅料组分所起到的效果为:

14、1)选用山茶油和甘油缩甲醛为本专利技术成分,一是二者组合提升了金雀异黄素的溶解度,从而帮助提升载药量,二是对于注射剂型来讲,天然植物油脂比化学油脂更易吸收,更安全,毒副作用更小,更易被病人接受;

15、2)选用苄泽92为本专利技术成分,主要是通过试验验证,其制备出的体系1更加稳定,同样的油相所需乳化剂的量更小,另外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也和山茶油乳化所需的hlb值更接近,惰性强,有利于药物后期储存;

16、3)选用麻油为本专利技术成分,一是麻油属于天然植物油,安全性高,组织刺激性小,更易吸收,比化学合成油脂更适合注射使用,二是通过试验验证麻油形成的体系2更加稳定;

17、4)选用司盘80和四丁酚醛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分,是二者组合形成的混合型乳化剂更易和麻油一起形成稳定的体系,从而防止产品后期出现分层、析出、破乳等不稳定现象。四丁酚醛是本专利技术的必须成分,如果将其去除而单独使用司盘80,同样的制备工艺则会导致体系出现分层和析出现象,产品变得不稳定(对比例1);

18、5)选用吐温20为本专利技术成分,是由于其能使制得的终产品更加稳定,且在超声乳化过程中,整个体系始终能保持较稀的黏稠度,利于各相均匀分布。

19、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和步骤(b)采用均质乳化的工艺,步骤(c)则需采用超声乳化工艺制备,若按照均质乳化工艺制备则整个体系会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导致难以形成稳定的复乳(对比例2)。

20、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中,步骤(b)和步骤(c)所涉及的混合物体系温度需保持在55~65℃之间。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制备过程中体系非常黏稠,不但对混合的均匀度造成影响,还会显著延长生产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1.0~15.0g、山茶油2.0~20.0g、甘油缩甲醛1.0~5.0g、苄泽92 10.0~50.0g、司盘8030.0~80.0g、四丁酚醛10.0~20.0g、麻油80.0~160.0g、吐温-20 200.0~350.0g、余量为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2.0~14.0g、山茶油4.0~18.0g、甘油缩甲醛1.5~4.5g、苄泽92 20.0~40.0g、司盘80 40.0~70.0g、四丁酚醛11.0~19.0g、麻油90.0~150.0g、吐温-20 210.0~340.0g、余量为去离子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8.0g、山茶油11.0g、甘油缩甲醛3.0g、苄泽92 30.0g、司盘80 55.0g、四丁酚醛15.0g、麻油120.0g、吐温-20 275.0g、去离子水483.0g。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为复乳剂,类型为水包油包水包油(O/W/O/W)型,呈多粒径范围分布。

5.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1.0~15.0g、山茶油2.0~20.0g、甘油缩甲醛1.0~5.0g、苄泽92 10.0~50.0g、司盘8030.0~80.0g、四丁酚醛10.0~20.0g、麻油80.0~160.0g、吐温-20 200.0~350.0g、余量为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雀异黄素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g该制剂的重量组成为:金雀异黄素2.0~14.0g、山茶油4.0~18.0g、甘油缩甲醛1.5~4.5g、苄泽92 20.0~40.0g、司盘80 40.0~70.0g、四丁酚醛11.0~19.0g、麻油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日刘荟茹顾玮刘国权杨清玲武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