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576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能够缩短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在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中,重复进行在卡止于通过芯轴机(11)转动的导轨组件(20)上的卷芯(3)上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卷芯(3)沿着导轨组件(20)在与线圈(5)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导轨组件(20)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电动机(motor)的定子结构,有一种将巻绕有线圈的多个分割芯(巻 芯)排列成环状的结构。 以往,作为巻绕这种线圈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具备 分别可突出地支承多个分割芯的夹具,以及使该夹具整体转动的芯轴机,并依次移动芯轴 机来切换夹具整体的转动中心位置,重复进行在从夹具突出并转动的分割芯上巻绕线材的 工序,而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3-348803号公报 然而,这种以往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构成为,在进行线材的巻绕作业时,与巻绕线 材的分割芯的安装位置对应地移动芯轴机,来切换夹具整体的转动中心位置,使夹具整体 在偏心状态下转动,因此无法提高夹具整体的转动速度,在进行线材的巻绕作业时耗费时 间,难以縮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 另外,这种方案构成为将多个分隔芯相对于夹具一起送入、送出,因此在进行该送 入、送出作业时耗费时间,难以縮短生产节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和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能够縮短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 本专利技术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巻芯上巻绕线材而形成线圈的巻绕工序,以及将巻芯沿着导轨组件在与线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导轨组件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 特征在于,具有将巻芯在与线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导轨组 件;使导轨组件转动的芯轴机;供给线材的线材供给机,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 件上的巻芯上巻绕线材而形成线圈的动作,以及将形成有线圈的巻芯沿着导轨组件在与线 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在导轨组件上将多个线圈沿着与其巻绕中 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切换能够巻绕线圈的巻芯时,将巻芯沿着导轨组件移动,由此能够 将导轨组件始终关于同一旋转中心轴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巻芯的芯振,在巻芯上高精度地 巻绕线材。 另外,无需像上述以往装置那样地移动芯轴机而使导轨组件(夹具)在偏心状态下转动,从而能够提高导轨组件的转动速度,縮短形成接合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3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滑动夹具的立体图。 图4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滑动夹具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7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巻芯等的立体图。 图8为该接合线圈绕线装置的接合线圈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2 :线材;3 :巻芯(分割芯);5 :线圈;6 :搭接线;11 :芯轴 机;15 :中央导轨移动机构;20 :导轨组件;21 :前方导轨;22 :中央导轨;23 :后方导轨;29 : 中央滑动卡止机;30 :中心杆;31 :前后滑动卡止动作解除机;40 :中心推压机;41 :中心垫; 49 :线材供给机;50 :喷丝头;56 :前后滑动卡止机;61 :滑动夹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l中,接合线圈绕线装置l,在多个巻芯(分割芯)3上连续巻绕线材2,形成 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例如形成构成3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多极电枢)的3相接 合线圈。另外,巻芯3包含定子的铁芯。 在分别具有4个U相、V相、W相的磁极的12极定子的情况下,构成该U相、V相、 W相的接合线圈,如图8所示,具有在4个分割芯(巻芯3)上巻绕的4个线圈5和连接相邻 的各线圈之间的3条搭接线6。未图示的定子以U相、V相、W相的磁极环状地排列固定的 状态在构成U相、V相、W相中任意一个磁极的各巻芯3之间配置有构成U相、V相、W相中 其它磁极的2个巻芯3。搭接线6被设定为能够在由此连接的2个巻芯3之间容纳构成其 它相的2个巻芯的长度。 以下,对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这里,设定彼此大致直交的X、 Y、 Z轴这3轴,X轴大致水平左右方向延伸,Y轴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延伸,Z轴大致垂直方向延 伸。 接合线圈绕线装置1具有使作为巻芯3的定子的分割芯旋转的芯轴机ll,在该芯 轴机11上旋转的巻芯3(分割芯)上巻绕线材2。 芯轴机11具有绕Z轴周围转动的芯轴13。该芯轴13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周部经 由轴承12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架台4上。 在架台4上设置芯轴电动机16,该芯轴电动机16的旋转经由带轮17、皮带18、带 轮19传递到芯轴13上,而使芯轴13转动。 在构成该芯轴13的上部的转动台28上设置导轨组件20。该导轨组件20在与芯 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延伸,并通过芯轴机ll绕Z轴(线圈5的巻绕 中心轴)周围转动。 在导轨组件20上形成彼此相对置地开口的一对导向槽20a。在该导向槽20a之间 可滑动地支承多个滑动夹具61。该滑动夹具61可拆装地支承巻芯3,并沿着导轨组件20 在与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O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在滑动夹具61的下部形成有滑动盘62。该滑动盘62的两侧部可滑 动地与导轨组件20的导向槽20a卡合。 导轨组件20被分割为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在前方导轨21 和后方导轨23上分别容纳有4个滑动夹具61。在中央导轨22上容纳有一个滑动夹具61。 另外,导轨组件20中容纳的滑动夹具61的个数不限于4个,可以根据构成定子的接合线圈 的巻芯3的个数来增减。 前方导轨21、中央导轨22和后方导轨23,经由转动台28固定于芯轴13上,且与 芯轴13—体地转动。 前方导轨21的前端部21f与后方导轨23的后端部23r,分别沿着圆盘状的转动台 28的外周端部形成为圆弧状。 设置将中央导轨22在芯轴机11的旋转中心轴0的方向上移动的中央导轨移动机 构15。该中央导轨移动机构15具有通过Z轴移动机24相对于架台4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 移动台25。在该移动台25上经由轴承26可旋转地连接旋转轴27的基端圆盘部27b。 该旋转轴27经由花键27a可滑动地贯通于芯轴13的中央部,在芯轴13的旋转中 心轴O上与芯轴13—起旋转。 在旋转轴27的上端固定有中央导轨22。由此,中央导轨22在芯轴13的旋转中心 轴O上旋转,并且在芯轴机ll的旋转中心轴O的方向(线圈5的巻绕中心轴方向)上移动 (升降),在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滑动位置与图1中由双点划线所示巻绕位置之间切换。 中央导轨22在滑动位置上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无阶差地排列(参 照图5 (a)),并且在巻绕位置上升而相对于前方导轨21和后方导轨23在Z轴方向(线圈5 的巻绕中心轴方向)上突出(参照图5(b))。 如图1所示,作为将滑动夹具61卡止而使其无法相对于中央导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上述卷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上述导轨组件上将多个上述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1-12 2008-289604一种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导轨组件上的卷芯上卷绕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的卷绕工序,以及将上述卷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工序,在上述导轨组件上将多个上述线圈沿着与其卷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追随将上述巻芯送入于上述导轨组件的动作,来使形成有上述线圈的上述巻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3. —种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形成多个线圈经由搭接线接合的接合线圈,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巻芯在与上述线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导轨组件;使上述导轨组件转动的芯轴机;供给线材的线材供给机,并且重复进行在卡止于转动的上述导轨组件上的巻芯上巻绕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的动作,以及将形成有上述线圈的上述巻芯沿着上述导轨组件在与上述线圈的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在上述导轨组件上将多个上述线圈沿着与其巻绕中心轴大致直交的方向排列形成。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地薰近藤功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