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机侧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561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包括:机架、胎面供料模板、零带供料模板、胎面零带驱动机构。胎面供料模板与机架活动连接;零带供料模板与机架活动连接,并与胎面供料模板沿至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胎面零带驱动机构与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均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沿至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辅机侧供料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胎面供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1、全钢辅机侧供料胶料有:1#带束层、2#带束层、3#带束层、4#带束层、0#带束层、胎面胶料。其中1-4#带束层已实现自动裁断、自动贴合上料。全钢零带(即0#带束层)大多为手动裁断形式,胶料打卷缠绕于供料小车上,贴合时位于带束层上方供料。全钢胎面大多为预裁断形式,为实现自动化上料,采用厢式车作为工装小车,上料时,贴合模板位于带束层上方。

2、现有的方案在1-4#带束层供料架上方提供零带供料架,此时胎面供料架置于带束层鼓前方。该方式零带供料架贴合时需要有独立的贴合摆转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胎面供料位于带束层鼓前侧通常有手动和自动贴合两种形式,手动贴合时,上料全部靠人工操作,胎面尺寸和重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而自动贴合时,占用空间大,成本高。

3、部分方案的方式为在1-4#带束层供料架上方提供胎面供料架,而此时通常采用直接取消零带供料架的方式,这导致同一机台,无法满足多个规格的轮胎工艺生产,无法满足零带和胎面同时贴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辅机侧供料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包括:机架、胎面供料模板、零带供料模板、胎面零带驱动机构。胎面供料模板与机架活动连接;零带供料模板与机架活动连接,并与胎面供料模板沿至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胎面零带驱动机构与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均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沿至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

3、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相对于机架均可升降设置,胎面零带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同步升降。

4、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位于零带供料模板的上方。

5、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具有初始位置、用于贴合零带的零带贴合位置和用于贴合胎面的胎面贴合位置,零带贴合位置和胎面贴合位置相同或者不同,并且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位于初始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零带贴合位置和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6、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位于零带贴合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7、进一步地,辅机侧供料装置还包括带束层供料模板,带束层供料模板位于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的下方。

8、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零带供料模板、带束层供料模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9、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和/或零带供料模板包括:供料前模板、贴合模板、贴合驱动件。供料前模板相对于机架可升降设置;贴合模板与供料前模板活动连接,并相对于供料前模板可横向移动设置;贴合驱动件与贴合模板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贴合模板横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带束层鼓。

10、进一步地,胎面供料模板和/或零带供料模板还包括供料后模板,沿物料输送方向,供料后模板相比于供料前模板远离带束层鼓。

11、进一步地,辅机侧供料装置还包括浮动张紧机构,供料后模板上具有浮动张紧机构,物料绕经浮动张紧机构输送,浮动张紧机构可移动设置以控制物料的张紧力。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并且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均与胎面零带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从而使得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共用一套驱动机构,从而可以降低装置整体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成本。同时共用一套驱动机构的方式依旧能够保证带束层、胎面等胶料的正常贴合,即贴合时胎面零带驱动机构将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二者共同带动至需要的位置,然后胎面供料模板和零带供料模板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动作,从而进行贴合,实现胎面和零带的贴合。而且,本实施例的辅机侧供料装置针对全钢成型机辅机侧供料方式,定义了辅机侧全部供料类型,实现自动带束层、自动胎面贴合,满足零带贴合需求在逻辑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同时可满足多种胶料贴合的要求,满足多种轮胎规格生产需求,以厢式车作为胎面工装、胎面自动贴合、1-4#带束层自动贴合、配以0#带束层工艺,在带束层上方优化贴合角度,满足零带和胎面同时贴合。结合各部分机械结构、控制顺序,实现辅机供料系统检测、运输、贴合功能的自动化、多样化。各供料架布局、结构、供料顺序。各模块功能独立,分工明确,使得后续的改造使用明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二者相对于所述机架均可升降设置,所述胎面零带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二者同步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位于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具有初始位置、用于贴合零带的零带贴合位置和用于贴合胎面的胎面贴合位置,所述零带贴合位置和所述胎面贴合位置相同或者不同,并且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零带贴合位置和所述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位于所述零带贴合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侧供料装置还包括带束层供料模板(40),所述带束层供料模板(40)位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二者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所述带束层供料模板(4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或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或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还包括供料后模板,沿物料输送方向,所述供料后模板相比于所述供料前模板(21)远离带束层鼓(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侧供料装置还包括浮动张紧机构(60),所述供料后模板上具有所述浮动张紧机构(60),物料绕经所述浮动张紧机构(60)输送,所述浮动张紧机构(60)可移动设置以控制物料的张紧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二者相对于所述机架均可升降设置,所述胎面零带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二者同步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位于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具有初始位置、用于贴合零带的零带贴合位置和用于贴合胎面的胎面贴合位置,所述零带贴合位置和所述胎面贴合位置相同或者不同,并且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零带贴合位置和所述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机侧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供料模板(10)和所述零带供料模板(20)位于所述零带贴合位置时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胎面贴合位置时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守涛吕晓萍贾海玲周福德刘岩清刘宝军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