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结构及其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5576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3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动结构,包括有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一转动件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腔体,第一转动件被约束在该腔体内而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坐落于腔体内的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能相对该第二转动件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后与该第二转动件在转动方向上相联动,第二转动件又能在该转动方向上按第二预设角度相对于所述的腔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同时还公开了带有该转动结构的灯具。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使第一壳体的转动角度达到360°,甚至更大。当其应用于灯具时,能满足照射角度的需要,使得照射效果更好,使用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动结构及其灯具的。


技术介绍

1、转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它能使两个壳体(或部件、构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比如应用于现有灯具上时,它连接在第一壳体(可以为带有照明组件的灯壳)和第二壳体(可以为灯具的支架、座体或手柄)之间,使带有发光体的第一壳体能相对于第二壳体发生相对转动,以方便调节发光体的照射角度,满足不同方向的照射需要。

2、目前该转动结构的形式已呈现多样化,它通常包括有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转动件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腔体,转动件被约束在该腔体内而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

3、采用上述转动结构,虽能让上述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发生相对转动,但二者之间的转动角度有限,这是因为涉及具体产品时,比如灯具,在转动结构中还需要穿设连接电池和照明组件的导线,为了避免该导线因转动发生缠绕或因过度转动发生的折断现象,在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在转动件和第二壳体之间会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以阻止二者在相应方向上的过度转动。由此,因限位部的存在(即限位部会占用一定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不能达到360°的转动。因此当其应用于灯具上时,将无法很好地满足照射角度的需要,从而给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性。

4、故针对现有的转动结构及其灯具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转动角度大的转动结构。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带有上述转动结构的灯具,使得该灯具的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角度大,能实现0-360°的光照角度。

3、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动结构,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包括有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一转动件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腔体,所述第一转动件被约束在该腔体内而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坐落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相对该第二转动件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后与该第二转动件在转动方向上相联动,所述第二转动件又能在该转动方向上按第二预设角度相对于所述的腔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

4、在上述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的最大值为360°,即为0-360°之间。

5、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相对面之间设有以轴线为圆心的弧形活动空间和位于该弧形活动空间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腔体的相对面之间设有能在周向上相互抵挡的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由该第一凸起位于弧形活动空间内的位置所限定,第二预设角度由所述的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的相对位置所限定。

6、为了能实现最大转动角度,在上述方案中,设置的初始状态如下,按所述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凸起抵靠于弧形活动空间的末端或始端,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三凸起的下游,并与第三凸起相紧邻。

7、为了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相同,较好的是,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处于同一直径上。

8、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二转动件的端面上或周面上。

9、较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活动空间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上,对应的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或者,所述弧形活动空间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对应的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上。

10、为了让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更大的角度,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转动件有n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且该n个第二转动件同轴并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n个第二预设角度之和。

11、为了便于走线,所述第一转动件中空而形成供导线穿设的走线孔。

12、同时考虑到转动后能可靠地定位在所需角度上,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转动件与腔体之间还设有让第一转动件停止在预设位置的定位件。

13、优选的是,所述定位件为阻尼件;或者的,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齿,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该第一齿相啮合的第二齿,该第一、第二齿形成所述的定位件。

14、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灯具,包括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采用上述的转动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能让第一转动件相对其先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转动件,因此,调节第一壳体的角度时,可以先让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然后带动第二转动件一起相对第二壳体继续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使得第一壳体最终可以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之和的角度,如此,可以使第一壳体的转动角度达到360°,甚至更大。当这样的转动结构应用于灯具时,可以让带有照明组件的第一壳体能满足照射角度的需要,使得照射效果更,使用更加便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结构,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包括有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一转动件(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腔体(3),所述第一转动件(1)被约束在该腔体(3)内而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件(1)被设计成直径不等的三段,它们分别为自第一壳体向第二壳体侧依次连接的小直径段(11)、限位段(12)和定位段(13),还包括有坐落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转动件(2),该第二转动件(2)套设在上述第一转动件(1)的直径段(11)上,所述第一转动件(1)能相对该第二转动件(2)转动第一预设角度(α)后与该第二转动件(2)在转动方向上相联动,所述第二转动件(2)又能在该转动方向上按第二预设角度相对于所述的腔体(3)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1)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的最大值为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相对面之间设有以所述轴线为圆心的弧形活动空间(14)和位于该弧形活动空间(14)内的第一凸起(21),所述第二转动件(2)与所述腔体(3)的相对面之间设有能在周向上相互抵挡的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31),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由该第一凸起(21)位于该弧形活动空间(14)内的位置所限定,第二预设角度由所述的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31)的相对位置所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按所述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凸起(21)抵靠于弧形活动空间(14)的末端(142)或始端(141),所述第二凸起(22)位于第三凸起(31)的下游,并与第三凸起(31)相紧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处于同一直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22)位于第二转动件(2)的端面上或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活动空间(14)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上,对应的第一凸起(21)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上;或者,所述弧形活动空间(14)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上,对应的第一凸起(21)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有n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且该n个第二转动件(2)同轴并列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1)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n个第二预设角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中空而形成供导线穿设的走线孔(16)。

10.一种灯具,包括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动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结构,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包括有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一转动件(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腔体(3),所述第一转动件(1)被约束在该腔体(3)内而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件(1)被设计成直径不等的三段,它们分别为自第一壳体向第二壳体侧依次连接的小直径段(11)、限位段(12)和定位段(13),还包括有坐落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转动件(2),该第二转动件(2)套设在上述第一转动件(1)的直径段(11)上,所述第一转动件(1)能相对该第二转动件(2)转动第一预设角度(α)后与该第二转动件(2)在转动方向上相联动,所述第二转动件(2)又能在该转动方向上按第二预设角度相对于所述的腔体(3)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1)相对第二壳体的转动的角度为该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和第二预设角度之和的最大值为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相对面之间设有以所述轴线为圆心的弧形活动空间(14)和位于该弧形活动空间(14)内的第一凸起(21),所述第二转动件(2)与所述腔体(3)的相对面之间设有能在周向上相互抵挡的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31),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由该第一凸起(21)位于该弧形活动空间(14)内的位置所限定,第二预设角度由所述的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31)的相对位置所限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永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铁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