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包合化合物、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_技高网

包合化合物、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5324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1
一种包合化合物,其是将(A)咪唑化合物与(B)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平均粒径(X)为7μm以下,最大粒径(Y)为40μm以下。(A)咪唑化合物优选为选自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R<supgt;1</supgt;、R<supgt;2</supgt;、R<supgt;3</supgt;及R<supgt;4</supgt;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上述取代基为选自卤素原子、羟基或腈基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合化合物(也可以称为包合物、笼形物),详细而言,涉及将咪唑化合物与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具有特定的粒径的包合化合物、含有其的环氧树脂固化剂、以及含有该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1、环氧树脂的特征在于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耐腐蚀性、机械特性、热特性、相对于各种基材的优异的粘接性、电特性、不选环境的作业性等,被广泛用于粘接剂、涂料、电气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环氧树脂组合物根据所使用的固化剂或固化催化剂的种类,分类成单组份系和双组份系。双组份系具有可以在常温或低温下固化的特征,但其另一方面,具有下述缺点:必须在即将使用之前进行计量、混合,进而可用时间短,难以适用于自动机械等其使用条件被限制。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许多用途中期望单组份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

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使用了四苯酚的包合化合物作为环氧树脂用固化剂使用,能够提高单组份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储藏稳定性。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ep001520867a2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近年来,针对相对于单组份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包合化合物并没有针对对于那样高的固化性的要求进行充分研究。

3、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提供能够单组份型固化、固化性比以往优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环氧树脂用固化剂。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于是本专利技术者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在将咪唑化合物及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中将粒径调整为特定值以下,可成为固化性比以往优异的单组份固化型环氧树脂用固化剂,从而达成了本专利技术。

6、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合化合物,其是将(a)咪唑化合物与(b)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平均粒径(x)为7μm以下,最大粒径(y)为40μm以下。

7、此外,提供一种环氧树脂固化剂,其含有上述包合化合物。

8、进而,提供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环氧树脂、上述环氧树脂固化剂。

9、专利技术效果

10、根据本专利技术,将(a)咪唑化合物与(b)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由于储藏稳定性优异,并且固化性优异,因此能够提供适于单组份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环氧树脂用固化剂。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包合化合物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溶剂存在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适宜作为芯片粘结膜用粘接剂等用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合化合物,其是将(A)咪唑化合物与(B)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平均粒径(X)为7μm以下,最大粒径(Y)为4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A)咪唑化合物为选自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A)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甲基咪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B)多元酚化合物为选自下述式(2)所表示的四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包合化合物的平均粒径(X)为0.5μm以上,最大粒径(Y)为1μm以上。

6.一种环氧树脂固化剂,其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合化合物。

7.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环氧树脂及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氧树脂固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包合化合物,其是将(a)咪唑化合物与(b)多元酚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平均粒径(x)为7μm以下,最大粒径(y)为4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a)咪唑化合物为选自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合化合物,其中,(a)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甲基咪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将太玉祖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迪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