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包含一金属线传输装置、一喷覆装置、一供气装置及一电源装置,金属线传输装置传输一第一金属线及一第二金属线至该喷覆装置,喷覆装置具有一喷射口,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分别穿过喷覆装置至喷射口,而喷覆装置的另一端连接供气装置,供气装置供应一压缩空气至喷射口喷出。电源装置供应不同电性的电流分别至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并使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于该喷射口产生电弧现象,熔融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为一熔融材,并透过喷射口所供应的压缩空气,以吹散熔融材为复数金属粒子,进而金属粒子被压缩空气喷覆于一基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各种材质的基材,其且不需要冷却即完成表面加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喷覆装置,尤指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3C产品的普及化,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ing,EMI)已经成为一项新的公害,不论从电器正常运作需求或人体健康的考虑,电磁干扰问题已经受到民众的关切,且各国民间或政府组织亦开始重视电磁波干扰问题,因而订定各种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管制标准。针对预防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最直接的方法为使用一具有良好电磁遮蔽效果的外壳使电子产品的电路组件与外界完全阻隔,现今金属外壳具较佳的遮蔽效果,然而,现今金属外壳系采用板金成形,因此金属外壳相当笨重,且难以透过板金成形的方式而成形为复杂精巧的外形。 由于塑料具可塑性,可利用模具成成为所需的外形,所以塑料外壳仍然是现今电子产品外壳的主流,但塑料外壳本身不导电,而无法达到遮蔽电磁辐射的目的。因此塑料导电化的加工方法被开发出来,例如塑料添加导电纤维、塑料外壳表面喷覆导电漆或无电镀镍或热浸镀或真空溅镀等,但是现有技术的塑料导电化的加工方法有张力不足、附着力不足或应力无法克服的问题,另外,热浸镀锌电镀法会有腐蚀的问题,且冲洗电镀物用的酸洗液会影响环境,因此热浸镀锌的产品被管制或禁止贩卖,真空溅镀基于成本考虑而无法用于大面积镀膜。 此外,现有技术的表面加工方式更包含有熔射涂覆法,其采用的熔射方式包含火焰熔射法、电弧熔射法、高速活氧燃料熔射法与电浆熔射法。请参阅图1 ,其为现有技术的火焰熔射的喷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火焰熔射的喷覆装置io系包含一喷嘴12,喷嘴12内侧设置一输送道122,输送道122输送喷覆材14,输送道122周围设有复数燃料流道124与复数空气流道126分别输送燃料与空气,喷覆装置10系经由喷嘴12燃烧燃料与空气而产生火焰128,以熔射输送道122的喷覆材14至一基材16上,而形成一喷覆层162,其中喷覆材14可为粉末或线材,但火焰熔射会将较高的热量转移至基材16上,如此对钢铁材质会容易产生氢脆化,而影响钢构件的强度、韧度与耐疲劳度。 如图2所示,其为现有技术的知电弧熔射的喷覆装置20,其包含一喷嘴22、复数导引单元24与复数输送单元26,该些导引单元24设置于喷嘴22两侧,且该些导引单元24的出口相对设置,该些输送单元26将复数导线262分别输送至该些导引单元24中,喷覆装置30经由该些导线262之间在喷嘴22外侧产生电弧并利用喷射口 222所喷射的压縮气体,以熔射该些导线262至一基材表面28,而形成一喷覆层282于基材表面28上,但现有技术的电弧熔射仍然会有喷覆层282剥离基材表面28的问题。 如图3所示,其为现有技术的高速活氧燃料熔射的喷覆装置30,其包含一喷嘴32、复数燃料流道34、复数空气流道36与一喷覆材流道38,燃料流道34输送活氧燃料至喷嘴32,空气流道36输送压縮空气至喷嘴32,喷覆材流道38输送喷覆材382至喷嘴32,通过压縮空气吹送以及活氧燃料的非稳定燃烧,而导致产生震波方块322,以熔射喷覆材382至一4基材表面40,形成一喷覆层42于基材表面40上。 如图4所示,其为电浆熔射的喷覆装置50,其包含一喷嘴52、一正电极54、一负电极56、复数气体流道58,喷嘴52周围设置复数粉末注射器522,正电极54环设于喷嘴52内侧,负电极56设置于喷嘴52内侧中央,如此通过气体流道58所输送的惰性气体通过正电极54与负电极56之间的电弧而形成电浆524,以熔射粉末注射器524注射的粉末于一基材表面60上,而形成一喷覆层62于基材表面60上,此外,电浆熔射的熔融温度相当高,需通过水冷方式对喷嘴52进行冷却,以迅速降温,如此电浆熔射会增加冷却成本。如下表一所示,其为上述四种熔射方式的喷覆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 表一 由表一可知,上述熔射方式的熔融温度最低为摄氏80度,如此仍然会热熔塑料外壳表面,而影响塑料外壳外观,此外,由于上述熔射技术的熔融温度较高,对于基材的选用上会有限制,燃点较低或耐温性较差的基材,例如纸、塑料等亦无法利用上述熔射技术进行喷覆,所以上述熔射方式无法用于喷覆所有基材表面,同时大多数3C电子产品亦无法使用上述的熔射技术进行电磁遮蔽的喷覆。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不仅改善传统金属外壳无法成形为任意外形的缺点与传统塑料外壳导电化加工的缺点,又可提升喷覆物的接合强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将不同电性的电流 分别导入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以产生电弧现象,将第一金属县级第二金属线熔融为 熔融材,并喷射压縮空气至熔融材,以形成复数金属粒子,且利用压縮空气吹送该些金属粒 子于基材上。 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该些金属粒子喷覆 于基材的温度为常温,可适用于任何材质的基材。 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该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包含一金属线传输装置、一喷覆装置、一供气装置及一电源装置,该金属线传输装置传输一第一金属线及一第二金属线至该喷覆装置,该喷覆装置具有一第一信道、一第二信道及一第三信道,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设于该第三通道的两侧,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及该第三信道的一端汇集成一喷射口,该喷射口与该金属线传输装置相对。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分别穿过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至该喷射口,而该第三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该供气装置,该供气装置供应一压縮空气至该第三通道,该压縮空气穿过该第三通道至该喷射口喷出。该电源装置具有一第一 电极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一 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相连接,该电源装置通入一电流分别至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而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导引该电流至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使该第一金属线与该第二金属线于该喷射口产生电弧现象,熔融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为一熔融材,并透过该第三通道所供应的该压縮空气,以吹散该熔融材为复数金属粒子,进而该些金属粒子被该压縮空气喷覆于一基材上。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金属线传输装置包含一致动件;一第一传输通道,设于该致动件的一侧,该第一金属线穿过该第一传输通道;一第二传输通道,设于该致动件的另一侧,该第二金属线穿过该第二传输通道;至少一第一传动件,设于该第一传输通道内,连接该致动件,传输该第一金属线至该第一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传动件,设于该第二传输通道内,连接该致动件,传输该第二金属线至该第二通道。 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第一传输信道与该第一信道间设有一连接管。 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第二传输信道与该第二信道间设有一连接管。 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传动件为一马达。 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传动件为一气压式马达。 前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中该气压式马达连接该供气装置,该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金属线传输装置,传输一第一金属线及一第二金属线;一喷覆装置,具有一第一信道、一第二信道及一第三信道,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设于该第三通道的两侧,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及该第三信道的一端汇集成一喷射口,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分别通过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至该喷射口;一供气装置,连接该第三通道的一端,并供应压缩空气穿过该第三通道至该喷射口喷出;以及一电源装置,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并分别与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相接,该电源装置提供一电流分别至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通入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的电流分别导至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于该喷射口产生电弧,并熔融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为一熔融材,且该喷射口所供应的该压缩空气喷射该熔融材而吹散为复数粒子,以吹送该些粒子至一基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金属线传输装置,传输一第一金属线及一第二金属线;一喷覆装置,具有一第一信道、一第二信道及一第三信道,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设于该第三通道的两侧,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及该第三信道的一端汇集成一喷射口,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分别通过该第一信道及该第二信道至该喷射口;一供气装置,连接该第三通道的一端,并供应压缩空气穿过该第三通道至该喷射口喷出;以及一电源装置,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并分别与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相接,该电源装置提供一电流分别至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通入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的电流分别导至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于该喷射口产生电弧,并熔融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为一熔融材,且该喷射口所供应的该压缩空气喷射该熔融材而吹散为复数粒子,以吹送该些粒子至一基材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线传输装置包含一致动件;一第一传输通道,设于该致动件的一侧,该第一金属线穿过该第一传输通道;一第二传输通道,设于该致动件的另一侧,该第二金属线穿过该第二传输通道;至少一第一传动件,设于该第一传输通道内,连接该致动件,传输该第一金属线至该第一通道;以及至少一第二传动件,设于该第二传输通道内,连接该致动件,传输该第二金属线至该第二通道。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传输信道与该第一信道间设有一连接管。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传输信道与该第二信道间设有一连接管。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件为一马达。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件为一气压式马达。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燃烧熔射的喷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压式马达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州,
申请(专利权)人:林淑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