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5109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管套;第一凸沿,绕设在第一管套的外周;第二管套,第二管套与第一管套对接配合;密封环,环绕并密封设置在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对接处的外周;抱箍件,设置在密封环的外周,抱箍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容纳密封环的第一槽体以及用以容纳第一凸沿的第二槽体;其中,第二槽体的宽度大于第一凸沿的宽度,以使第一管套相对于抱箍件角度可调节的设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运行时,由于振动、车体承载变形等原因,加剧了法兰连接处组装的应力,进而容易产生法兰变形、管路折断等漏泄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接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铁路货运列车主要采用空气制动系统,每辆车均设有列车管,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与本车的列车管连接,机车和所有车辆连挂成列车,所有列车管连接后成为贯穿全列车的管路。列车管及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内充有压力空气,列车管的空气压力受机车控制。当机车控制列车管排风减压时车辆发生制动作用,制动缸充风产生制动力;机车控制列车管充风升压时车辆发生缓解作用,制动缸排风消除制动力。

2、在相关技术中,铁路货车设有用于储存和传递压缩空气的钢制管路,各管路间主要采用刚性法兰接头连接,构成制动管系。钢管与接头体焊接组装,法兰盘套在接头体上。一端的接头体带有密封槽,用于放置密封圈,另一端的接头体无密封槽。两个法兰接头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拧紧螺栓后,密封圈受压变形,起到密封作用。

3、但是由于车辆底架附属件、管吊及制动管等连接结构存在制造公差,不能顺利组装时采用强力组装可能导致制动管变形、法兰连接处存在内应力。车辆运行时,由于振动、车体承载变形等原因,加剧了法兰连接处组装的应力,进而容易产生法兰变形、管路折断等漏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运行时,由于振动、车体承载变形等原因,加剧了法兰连接处组装的应力,进而容易产生法兰变形、管路折断等漏泄故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管套;第一凸沿,绕设在第一管套的外周;第二管套,第二管套与第一管套对接配合;密封环,环绕并密封设置在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对接处的外周;抱箍件,设置在密封环的外周,抱箍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容纳密封环的第一槽体以及用以容纳第一凸沿的第二槽体;其中,第二槽体的宽度大于第一凸沿的宽度,以使第一管套相对于抱箍件角度可调节的设置。

3、进一步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凸沿,第二凸沿绕设在第二管套的外周,抱箍件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三槽体,第三槽体位于第一槽体远离第二槽体的一侧,第二凸沿插入至第三槽体内,第三槽体的宽度大于第二凸沿的宽度。

4、进一步地,第一槽体的宽度与第一凸沿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和/或,第三槽体的宽度与第二凸沿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

5、进一步地,密封环包括环形部以及位于环形部两侧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朝向远离第一槽体的槽底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和第一管套抵接配合,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管套抵接配合。

6、进一步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一倾斜段和第一唇边,第一倾斜段朝向远离环形部的垂直于其轴线的中心面的方向倾斜,第一唇边连接在第一倾斜段远离环形部的端部,第一唇边朝向中心面延伸,由中心面至环形部的端部的方向上,第一唇边与第一槽体的槽底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7、进一步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倾斜段和第二唇边,第二倾斜段朝向远离环形部的垂直于其轴线的中心面的方向倾斜,第二唇边连接在第二倾斜段远离环形部的端部,第二唇边朝向中心面延伸,由环形部的中心至环形部的端部的方向上,第二唇边与第一槽体的槽底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8、进一步地,密封环还包括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环形部的内壁上。

9、进一步地,抱箍件包括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对称设置,管接头结构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连接在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之间。

10、进一步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垫片,垫片设置在第一箍体和锁紧件之间。

11、进一步地,第一管套包括第一套设段和第一对接段,第一套设段与第一外部管路连接,第一套设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对接段的内径,和/或,第二管套包括第二套设段和第二对接段,第二套设段与第二外部管路连接,第二套设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对接段的内径。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凸沿绕设在第一管套的外周,第二套管和第一套管对接配合。密封环绕设并密封在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对接处的外周。抱箍件设置在密封环的外周,抱箍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密封环设置在第一槽体内,第一凸沿插入至第二槽体内。具体地,第二槽体的宽度大于第一凸沿的宽度。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分别和需要连接的两个管体连接,密封环密封设置在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对接处的外周,进而实现对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密封。抱箍件能够固定第一管套、第二管套以及密封环进而使得管接头结构的整体较为稳定。并且由于第一凸沿的宽度小于第二槽体的宽度,因此第一凸沿能够在第二槽体内摆动,即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能够实现摆动,从而调节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之间的角度并且在密封环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摆动时仍能够实现密封。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运行时,由于振动、车体承载变形等原因,加剧了法兰连接处组装的应力,进而容易产生法兰变形、管路折断等漏泄故障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凸沿(60),所述第二凸沿(60)绕设在所述第二管套(30)的外周,所述抱箍件(5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三槽体(53),所述第三槽体(53)位于所述第一槽体(51)远离所述第二槽体(52)的一侧,所述第二凸沿(60)插入至所述第三槽体(53)内,所述第三槽体(5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沿(6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5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凸沿(20)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和/或,所述第三槽体(5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凸沿(60)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40)包括环形部(41)以及位于环形部(41)两侧的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所述第一延伸部(4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3)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槽体(51)的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42)和所述第一管套(10)抵接配合,所述第二延伸部(43)和所述第二管套(30)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包括第一倾斜段(421)和第一唇边(422),所述第一倾斜段(421)朝向所述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垂直于其轴线的中心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唇边(422)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段(421)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所述第一唇边(422)朝向所述中心面延伸,由所述中心面至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唇边(422)与所述第一槽体(5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43)包括第二倾斜段(431)和第二唇边(432),所述第二倾斜段(431)朝向所述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垂直于其轴线的中心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唇边(432)连接在所述第二倾斜段(431)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所述第二唇边(432)朝向所述中心面延伸,由所述环形部(41)的中心至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唇边(432)与所述第一槽体(5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40)还包括凸起部(44),所述凸起部(44)设置在所述环形部(41)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件(50)包括第一箍体(54)和第二箍体(55),所述第一箍体(54)和所述第二箍体(55)对称设置,所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锁紧件(70),所述锁紧件(70)连接在所述第一箍体(54)和所述第二箍体(5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垫片(80),所述垫片(80)设置在所述第一箍体(54)和所述锁紧件(7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套(10)包括第一套设段(11)和第一对接段(12),所述第一套设段(11)与第一外部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套设段(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对接段(12)的内径,和/或,所述第二管套(30)包括第二套设段(31)和第二对接段(32),所述第二套设段(31)与第二外部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套设段(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对接段(32)的内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凸沿(60),所述第二凸沿(60)绕设在所述第二管套(30)的外周,所述抱箍件(5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三槽体(53),所述第三槽体(53)位于所述第一槽体(51)远离所述第二槽体(52)的一侧,所述第二凸沿(60)插入至所述第三槽体(53)内,所述第三槽体(5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沿(6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5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凸沿(20)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和/或,所述第三槽体(5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凸沿(60)的宽度的差值在1mm至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40)包括环形部(41)以及位于环形部(41)两侧的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所述第一延伸部(4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3)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槽体(51)的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42)和所述第一管套(10)抵接配合,所述第二延伸部(43)和所述第二管套(30)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包括第一倾斜段(421)和第一唇边(422),所述第一倾斜段(421)朝向所述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垂直于其轴线的中心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唇边(422)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段(421)远离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所述第一唇边(422)朝向所述中心面延伸,由所述中心面至所述环形部(41)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唇边(422)与所述第一槽体(5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凡杨硕周建成李佳安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