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具体涉及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稻田养鱼方法,需要开挖稻田(渔沟),在水稻分蘖晒田、施肥、打药、耕作时切断水稻种植田块与渔沟之间的联系,防止对鱼产生不利影响。该方法存在开挖稻田影响粮食生产、渔沟面积比重小无法实现大规模养殖。
2、圈桶养殖是一种设施渔业养殖方式,具有高密度、高产出、高效益、短周期的生产特点。但是,高投饵伴随的污染也十分明显。渔业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有化学方法和“三池两坝”方法。化学方法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运行成本较高。“三池两坝”方法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浪费”了水体中的“养分”,总体经济效益不高。
3、近年来,由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挖沟式的稻田综合种养被受到限制。随着圈桶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渔业养殖尾水处理刻不容缓。因此,将稻田种养与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相结合,将有助于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不占用耕地;稻田综合种养无需开挖,不存在损毁农田;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又不会影响水稻生产和粮食产量;圈桶鱼类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a田块、b田块的水稻生态系统吸收氨氮、营养盐等,净化后水循环进入圈桶,达到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的高效种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包括圈桶、a田块、b田块和循环组件;
3、所
4、所述循环组件与圈桶、a田块、b田块均连通,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将所述圈桶内的养殖污水输送到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进水口和将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出水口处的净化水输送到所述圈桶内。
5、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污水泵、输送管一和输送管二,所述输送管一一端与圈桶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b田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安装在输送管一上;所述输送管二一端与圈桶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b田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安装在输送管二上。
6、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二与圈桶切向连通。
7、优选的,所述圈桶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所述水质传感器一与污水泵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出水口处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二,所述水质传感器二与循环水泵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a田块和b田块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将a田块和b田块分隔成多重s形的水流通道。
10、优选的,还包括饵料投喂机,所述饵料投喂机定时自动给圈桶投喂饵料。
11、优选的,还包括增氧机,所述增氧机通过导气管与圈桶连通。
12、优选的,所述圈桶底部呈周边高、中间低的锅底状,底部中心连接排水管,圈桶周边为铁皮圆圈骨架、内层为上开口的帆布构成的桶状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圈桶上方覆盖防鸟天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不占用耕地;稻田综合种养无需开挖,不存在损毁农田;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又不会影响水稻生产和粮食产量;圈桶鱼类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a田块、b田块的水稻生态系统吸收氨氮、营养盐等,净化后水循环进入圈桶,达到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的高效种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桶(3)、A田块(10)、B田块(11)和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1)、污水泵(8)、输送管一(9)和输送管二(2),所述输送管一(9)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8)安装在输送管一(9)上;所述输送管二(2)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安装在输送管二(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二(2)与圈桶(3)切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13),所述水质传感器一(13)与污水泵(8)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二(14),所述水质传感器二(14)与循环水泵(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A田块(10)和B田块(11)分隔成多重S形的水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饵料投喂机(5),所述饵料投喂机(5)定时自动给圈桶(3)投喂饵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机(6),所述增氧机(6)通过导气管(7)与圈桶(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底部呈周边高、中间低的锅底状,底部中心连接排水管,圈桶(3)周边为铁皮圆圈骨架、内层为上开口的帆布构成的桶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上方覆盖防鸟天网(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桶(3)、a田块(10)、b田块(11)和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1)、污水泵(8)、输送管一(9)和输送管二(2),所述输送管一(9)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8)安装在输送管一(9)上;所述输送管二(2)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安装在输送管二(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二(2)与圈桶(3)切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13),所述水质传感器一(13)与污水泵(8)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升云,邹涛,刘晶晶,李小勇,裴建明,彭薇,邱璐,刘学丰,胡凯,汪江,杨小萍,孟霞,邱桂萍,张锦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