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499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包括圈桶、A田块、B田块和循环组件;所述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圈桶用于养殖鱼类;所述循环组件与圈桶、A田块、B田块均连通,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将所述圈桶内的养殖污水输送到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进水口和将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出水口处的净化水输送到所述圈桶内。本技术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不占用耕地;稻田综合种养无需开挖,不存在损毁农田;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又不会影响水稻生产和粮食产量;圈桶鱼类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A田块、B田块的水稻生态系统吸收氨氮、营养盐等,净化后水循环进入圈桶,达到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的高效种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具体涉及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稻田养鱼方法,需要开挖稻田(渔沟),在水稻分蘖晒田、施肥、打药、耕作时切断水稻种植田块与渔沟之间的联系,防止对鱼产生不利影响。该方法存在开挖稻田影响粮食生产、渔沟面积比重小无法实现大规模养殖。

2、圈桶养殖是一种设施渔业养殖方式,具有高密度、高产出、高效益、短周期的生产特点。但是,高投饵伴随的污染也十分明显。渔业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有化学方法和“三池两坝”方法。化学方法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运行成本较高。“三池两坝”方法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浪费”了水体中的“养分”,总体经济效益不高。

3、近年来,由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挖沟式的稻田综合种养被受到限制。随着圈桶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渔业养殖尾水处理刻不容缓。因此,将稻田种养与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相结合,将有助于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不占用耕地;稻田综合种养无需开挖,不存在损毁农田;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又不会影响水稻生产和粮食产量;圈桶鱼类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a田块、b田块的水稻生态系统吸收氨氮、营养盐等,净化后水循环进入圈桶,达到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的高效种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包括圈桶、a田块、b田块和循环组件;

3、所述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所述圈桶用于养殖鱼类;

4、所述循环组件与圈桶、a田块、b田块均连通,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将所述圈桶内的养殖污水输送到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进水口和将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出水口处的净化水输送到所述圈桶内。

5、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污水泵、输送管一和输送管二,所述输送管一一端与圈桶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b田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安装在输送管一上;所述输送管二一端与圈桶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b田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安装在输送管二上。

6、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二与圈桶切向连通。

7、优选的,所述圈桶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所述水质传感器一与污水泵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a田块和b田块的出水口处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二,所述水质传感器二与循环水泵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a田块和b田块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将a田块和b田块分隔成多重s形的水流通道。

10、优选的,还包括饵料投喂机,所述饵料投喂机定时自动给圈桶投喂饵料。

11、优选的,还包括增氧机,所述增氧机通过导气管与圈桶连通。

12、优选的,所述圈桶底部呈周边高、中间低的锅底状,底部中心连接排水管,圈桶周边为铁皮圆圈骨架、内层为上开口的帆布构成的桶状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圈桶上方覆盖防鸟天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圈桶设置在荒坡或空闲地,不占用耕地;稻田综合种养无需开挖,不存在损毁农田;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又不会影响水稻生产和粮食产量;圈桶鱼类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a田块、b田块的水稻生态系统吸收氨氮、营养盐等,净化后水循环进入圈桶,达到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淡水鱼养殖的高效种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桶(3)、A田块(10)、B田块(11)和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1)、污水泵(8)、输送管一(9)和输送管二(2),所述输送管一(9)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8)安装在输送管一(9)上;所述输送管二(2)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安装在输送管二(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二(2)与圈桶(3)切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13),所述水质传感器一(13)与污水泵(8)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二(14),所述水质传感器二(14)与循环水泵(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A田块(10)和B田块(11)分隔成多重S形的水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饵料投喂机(5),所述饵料投喂机(5)定时自动给圈桶(3)投喂饵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机(6),所述增氧机(6)通过导气管(7)与圈桶(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底部呈周边高、中间低的锅底状,底部中心连接排水管,圈桶(3)周边为铁皮圆圈骨架、内层为上开口的帆布构成的桶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上方覆盖防鸟天网(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桶(3)、a田块(10)、b田块(11)和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1)、污水泵(8)、输送管一(9)和输送管二(2),所述输送管一(9)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泵(8)安装在输送管一(9)上;所述输送管二(2)一端与圈桶(3)连通,另一端与a田块(10)、b田块(1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1)安装在输送管二(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二(2)与圈桶(3)切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桶(3)内安装有水质传感器一(13),所述水质传感器一(13)与污水泵(8)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田块(10)和b田块(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升云邹涛刘晶晶李小勇裴建明彭薇邱璐刘学丰胡凯汪江杨小萍孟霞邱桂萍张锦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