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455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包括有:主动端立柱,其上设有动力输入部件;从动端立柱;能受一动力输入部件驱动的夹具台,能翻转的组设于主动端立柱和从动端立柱之间,所述夹具台的台体上设有固定加工工件的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结构设计,可夹持固设工件并能进行翻转,从而方便对工件进行组焊工艺或者其他加工工艺,大大简化了原有的承载和夹持装置,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承载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实现翻转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或者人们的生活出 行等等越来越多的方面都开始需要电力机车,并且对电力机车的数量要求日益增多,对机 车的制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在现代化的科技时代,机车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同时,对机车的要求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高。 组成机车的多种零部件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大多需要放置于一承载装置上,以进行各种的生产制造工序。机车的后端墙部件为比较典型的例子,机车后端墙是电力机车司机室的重要组成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后端墙具有足够的强度,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组焊变形。而由于组成后端墙部件的零件较多,在组对的过程中,按照传统技术的做法,简单的依靠人工组对不但不容易保证质量,而且人工组对的效率也比较低。在现有的工艺装备中,用于产品组对的定位和夹紧元件是在固定的平台上,不能实现工件的翻转或者角度变换以配合工件的组对和焊接工序,而为了实现优化焊接,往往需要辅助其他的吊运工具来进行工件翻转等类似的动作,操作工序显得复杂笨重,增加了劳动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现有的组对焊接装置,在保证产品的尺寸的前提下仅能实现一般形式的焊接,而不能对产品焊缝实现更加优化的焊接,例如船型焊接(在所有的焊缝中,与同尺寸的其它焊缝类型相比,船型焊缝是强度最高的),从而造成了焊接强度有所折扣。 上述组成后端墙的零部件比较多,每一零部件的规格、放置角度等等又不尽相同,再加上后端墙部件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多道的生产工序,包括备料件下料、组装、焊接以及油漆美化等等,所以这就对固定后端墙部件的夹具结构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是采用具有一定重量的压铁作为压紧装置,并通过天车的辅助来实现压紧,而顶紧装置则是采用具有一定负荷的液压千斤顶等液压装置,来顶紧工件,使用过程显得比较繁琐,并且灵活性和通用性也已不能满足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实际操作中时常会给工作人员捉襟见肘的感觉。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承载装置或者夹具台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已不能适应 高效率批量生产的需求,并且还会造成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上升,使得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造成人力的浪费,亟需进一步的改进。 本设计人凭借其多年的相关研发设计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经过大量的分 析、实践,最终提出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可夹持固设工件并能进行翻 转,从而方便对工件进行组焊工艺或者其他加工工艺,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包括主动端立 柱,所述主动端立柱上设有动力输入部件;从动端立柱;能受所述动力输入部件驱动的夹 具台,能翻转的组设于所述主动端立柱和所述从动端立柱之间,所述夹具台的台体上设有 固定加工工件的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夹具台包括设置于台体两侧的夹具台连接 板,所述夹具台连接板为片状体,并且竖直的贴设于所述台体的两侧,所述台体为平面刚性 件。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立柱,固设于所述台体上; 转臂,能水平转动的枢接于所述立柱,所述转臂的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立柱相枢接;能 顶压所述加工工件顶面的压紧顶丝,穿设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所述压紧顶丝竖直设置。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顶紧装置包括立板件,固设于所述台体上, 所述立板件上开设有开孔;能顶压所述加工工件侧面的顶紧螺栓,穿设于所述开孔;紧固 定位所述紧定螺栓的紧定螺母,设于所述进行螺栓的螺杆上。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顶紧螺栓的螺帽和所述紧定螺母分别位于 所述立板件的两侧。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主动端立柱包括立柱体;转轴,能转动的 枢设于所述立柱体上,所述转轴水平设置;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输入部件,连接于所述 转轴的一端;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 所述夹具台连接板相固连。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板为T形,其面积较小的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相连,而面积较大的一端面与所述夹具台连接板的端面相贴合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输入部件为蜗轮蜗杆装置,其包括手动或电力驱动的蜗轮以及蜗杆,所述蜗轮和蜗杆为蜗轮蜗杆连接,所述蜗杆连动所述转轴。 上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输入部件为马达或电机。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及特点 1、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不用辅助其他的吊运工具而直接对工件进行翻转,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对工件的优化焊接和优化加工,可有效提高工件的质量。 2、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摒弃了传统的大重量压铁、天车以及负荷液压装置等笨重的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采用相对灵活小巧的压板、压紧螺母、可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的压紧顶丝和顶紧螺栓等等作为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使得对工件的夹持固定更加的灵活,且能适应固定具有多个组成零部件的工件,满足了生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的要求。 3、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能克服工作人员手工操作慢和质量不高的缺点,能减少操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适应新型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易于在厂房有限的工作空间内进行实施,且能避免工件自夹具台上脱落,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夹具台俯视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夹具台主视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压紧装置主视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压紧装置俯视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顶紧装置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顶紧装置的A-A剖视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主动端立柱主视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主动端立柱俯视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从动端立柱主视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的从动端立柱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承载翻转装置1主动端立柱11立柱体12转轴13蜗轮蜗杆传动装置14连接板2从动端立柱3夹具台31台体32夹具台连接板4压紧装置41立柱42转臂43压紧顶丝5顶紧装置51立板件511开孔52顶紧螺栓53紧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可适用于生产加工多种类型和尺寸范围的工件,其中机车的后端墙为比较典型的部件,下面以加工机车后端墙为优选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仅限制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l,为本技术工件承载翻转装置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100主要包括主动端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包括:主动端立柱,所述主动端立柱上设有动力输入部件;从动端立柱;能受所述动力输入部件驱动的夹具台,能翻转的组设于所述主动端立柱和所述从动端立柱之间,所述夹具台的台体上设有固定加工工件的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包括主动端立柱,所述主动端立柱上设有动力输入部件;从动端立柱;能受所述动力输入部件驱动的夹具台,能翻转的组设于所述主动端立柱和所述从动端立柱之间,所述夹具台的台体上设有固定加工工件的压紧装置和顶紧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台包括设置于台 体两侧的夹具台连接板,所述夹具台连接板为片状体,并且竖直的贴设于所述台体的两侧, 所述台体为平面刚性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 立柱,固设于所述台体上;转臂,能水平转动的枢接于所述立柱,所述转臂的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立柱相枢接;能顶压所述加工工件顶面的压紧顶丝,穿设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所述压紧顶丝竖直 设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承载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包括 立板件,固设于所述台体上,所述立板件上开设有开孔; 能顶压所述加工工件侧面的顶紧螺栓,穿设于所述开孔; 紧固定位所述紧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怀礼徐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