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轧机机架和更换其工作辊组件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轧机机架和更换其工作辊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443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5
一种用于轧制金属产品(P’)的轧机机架(400)尤其包括: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它们布置成当在轧制操作期间处于闲置位置中时允许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504)的工作辊轴承座(506、508)不受阻碍地移动并且当处于服务位置中时允许替换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504)。提供了方法,其用于在闲置位置和服务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以便替换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50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轧制金属产品的轧机机架和一种更换该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组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用于热轧或冷轧金属的轧机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轧机机架。在轧机机架中,工作辊组件包括两个长形工作辊,这两个工作辊在水平取向上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上方。工作辊的工作表面通过间隙分开。在使用中,当卷材(例如,金属带材)在大致水平取向上并沿垂直于工作辊的纵向轴线的行进方向穿过间隙时,该卷材通过工作辊而形成。

2、正确设定工作辊之间的间隙对高效操作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绝对间隙必须是正确的尺寸,以便达到带材的所需厚度。此外,重要的是沿着工作辊的长度保持间隙尺寸均匀。如果间隙尺寸沿着所述长度不是基本上均匀的(即,使得工作辊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间隙尺寸存在差异),则在带材开始穿过工作辊时将无法在期望的长度内实现目标带材厚度。

3、当工作辊是新的时,工作辊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处于最大值。在操作服务期间,工作辊的工作表面往往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磨损,因此造成每个工作辊的直径减小。随着工作辊逐渐磨损,必须使工作辊的轴线更靠近在一起以便在工作辊的表面之间保持期望的间隙。最终,工作辊将达到磨损极限,在该磨损极限下,它们处于其最小的直径。在此阶段,可从轧机机架移除工作辊并用新的一对工作辊进行替换。已磨损的工作辊沿轴向方向(即,横向于金属带材的轧制方向)从轧机机架移除。然后相反地执行移除过程,以便安装替换工作辊。

4、期望在金属带材存在于轧机中的同时更换工作辊组件。这避免了在移除工作辊组件之前切割金属带材以及在安装替换工作辊组件之后重新制作带材的需要,由此有利地减少了替换所花费的时间量以及在实施替换过程时轧机停用的时间量。在具有多个轧机机架的轧机的情况下,还期望能够在轧机机架中的一个或多个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组件被替换的同时继续轧制金属带材。这能够完全避免从轧机移除带材以便替换任何给定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组件的需要,由此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5、在金属带材存在于轧机中(有时称为“带材在轧机中(strip-in-the-mill)”)的同时更换工作辊组件需要在沿横向方向从轧机机架中拉出工作辊之前将工作辊与金属带材分开,以便避免损坏金属带材或中断对金属带材的轧制。因此,设计者必须设计出多种方式来将工作辊与金属带材分开并从轧机机架移除工作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轧机机架的运动学构型,因为轧机机架的设计根据制造商和用途而变化。例如,可设置上轨道或类似物来使上工作辊沿横向方向在金属带材之上移动。此外,能够不时地修改给定轧机机架的构型,例如以便在轧机的使用寿命内对其设计和性能做出改进。一些这样的结构修改会导致在更换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组件方面有困难。本专利技术旨在缓和这些问题。

6、us2019/02272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该轧机具有用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辊轴承座的固定轨道。液压弯曲千斤顶设置在辊轴承座之间。此外,公开了一种系统,其用于沿着辊的轴线夹紧工作辊的轴承座,同时允许轴承座沿着引导件遵循夹紧平面而滑动,该系统包括使用保持笼的闭合移动的机械单元,以便从缩回位置(允许沿着其轴线从保持笼中撤出工作辊)切换到锁定位置(确保轴承座的锁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轧制金属产品的轧机机架,该轧机机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它们在x维度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每个支撑件限定在与x维度垂直的y维度上延伸的窗口,每个窗口包括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和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上固定轨道,每个上固定轨道在x维度上在第一支撑件的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和第二支撑件的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之间延伸;下固定轨道,每个下固定轨道在x维度上在第一支撑件的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和第二支撑件的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之间延伸;工作辊组件,其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每个工作辊具有在x维度上延伸的纵向轴线,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布置成间隔开以便形成用于接收金属产品以在y维度上进行轧制的间隙,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由相应的上工作辊轴承座接收,并且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由相应的下工作辊轴承座接收,上工作辊轴承座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中的每一个包括在y维度上延伸的弯曲翼,这些弯曲翼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运输元件,上工作辊轴承座的弯曲翼中的每一个滑动地接收在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中,并且下工作辊轴承座的弯曲翼中的每一个滑动地接收在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相应一个中;工作辊弯曲缸,每个工作辊弯曲缸位于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或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一个中并且被构造成接合弯曲翼中的相应一个,这些工作辊弯曲缸中的每一个布置成在与x维度和y维度中的每一个垂直的z维度上是选择性地能延伸和能缩回的,以便升高和降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中的相应一个,其中,关于每个所述窗口,设置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它们位于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中的每一个处或位于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每一个处,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中的每一个可在y维度上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独立地移动:闲置位置,其在x维度上与上固定轨道或下固定轨道中的相应一个不对齐;以及服务位置,其在x维度上与上固定轨道或下固定轨道中的相应一个对齐,并且其中:当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处于闲置位置中时,弯曲翼在z维度上的移动不受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的阻碍;并且当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处于服务位置中时,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与相应的固定轨道一起形成了连续轨道,该连续轨道用于在x维度上引导弯曲翼的相应的所述运输元件,以便从轧机机架选择性地撤回工作辊组件以及将工作辊组件插入轧机机架中。

2、能移动轨道(它们可方便地安装在经改型的或新的轧机机架中)既提供了用于替换工作辊组件的有效器件(即,当能移动轨道处于服务位置中时)又提供了在正常轧制操作期间对工作辊的不受阻碍的弯曲(即,当能移动轨道处于闲置位置中时)。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工作辊组件更换过程,其包括“带材在轧机中”更换。这暗示工作辊组件的快速更换,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并因此提高轧机的生产率。另一个优点是操作者效率和安全性的改进,因为操作者无需在每一次工作辊更换事件时从(多个)轧机机架取出(de-thread)金属产品的带材并将其重新穿过(多个)轧机机架。

4、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对现有轧机机架的“占地面积”的尺寸基本上没有影响,因为轨道系统基本上被包含在机架的支撑件内部。因此,该解决方案非常紧凑且空间利用率高。就将轨道系统“改装”到现有轧机而言,这是特别有益的,在现有轧机中,用于换辊系统的空间可能有限。

5、关于每个所述窗口,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可位于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中的每一个处。

6、关于每个所述窗口,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可位于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中的每一个处。

7、第一能移动轨道和第二能移动轨道中的每一个可在y维度上独立地如下移动:朝向上工作辊或下工作辊的纵向轴线从闲置位置到服务位置;以及远离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轧制金属产品(P’)的轧机机架(400),所述轧机机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关于每个所述窗口(402a、404a),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位于所述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406a)中的每一个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关于每个所述窗口(402a、404a),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位于所述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406b)中的每一个处。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中的每一个能够在所述Y维度上如下独立地移动: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包括液压致动器(418),所述液压致动器布置成使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在所述闲置位置和所述服务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用于在所述Y维度上引导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同时抵制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在所述X维度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包括多个延伸轨道,每个延伸轨道在所述X维度上从所述第一支撑件(40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4)中的一个延伸,所述延伸轨道中的每一个与所述连续轨道中的一个呈对齐和端对端邻接并且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相应的所述运输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延伸轨道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40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4)中的所述一个的一体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延伸轨道形成能够在所述X维度上移动的滑架的部分,以便使所述延伸轨道与所述连续轨道呈所述对齐和端对端邻接。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元件包括轮子(506b、508b)。

12.一种更换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机架(400)的工作辊组件(5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3.一种更换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机机架(400)的工作辊组件(5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产品(P’)在所述Y维度上相对于所述轧机机架(400)是静止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产品(P’)在所述Y维度上相对于所述轧机机架(400)处于运动中。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轧制金属产品(p’)的轧机机架(400),所述轧机机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关于每个所述窗口(402a、404a),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位于所述相对的上通道形成部(406a)中的每一个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关于每个所述窗口(402a、404a),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位于所述相对的下通道形成部(406b)中的每一个处。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中的每一个能够在所述y维度上如下独立地移动: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包括液压致动器(418),所述液压致动器布置成使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在所述闲置位置和所述服务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用于在所述y维度上引导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同时抵制所述第一能移动轨道(414)和所述第二能移动轨道(416)在所述x维度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机机架(400),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瓦尔扎克M·菲利普森T·罗杰斯
申请(专利权)人:首要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