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4213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4
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结晶器内铝液温差大的问题;包括分流盘,分流盘上设有主流道,主流道一端进液,主流道出液一端设有第一闸板,主流道两侧均设有分流道,分流道与主流道平行设置,分流道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闸板;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在铸盘上方采用两端同时进液的方式,快速的实现铝液的注入,减小各结晶器内铝液温差,从而实现铝锭冷却时间的统一,便于统一进行脱模,进而提升铸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盘铝液分流,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


技术介绍

1、在铸造时,铝液在铸盘上从主流道流入结晶器,从而实现铝合金的铸造,现有技术中,由于流道设计的不合理,导致进入各个结晶器内的铝液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进而导致铝锭冷却成型的时间不统一,影响脱模时间,因此,如何减小不同结晶器之间铝液温差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结晶器内铝液温差大的问题。

2、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包括分流盘,分流盘上设有主流道,主流道一端进液,主流道出液一端设有第一闸板,主流道两侧均设有分流道,分流道与主流道平行设置,分流道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闸板。

3、优选的,所述的分流盘上设有多组进液孔,进液孔与铸盘上结晶器位置对应,进液每组进液孔位于分流道的两侧。

4、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闸板包括气缸,气缸上方设有罩体,罩体侧边伸出有固定板,第二闸板固定在固定板下方,第二闸板与分流道位置对应。

5、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闸板为三层结构,第二闸板内侧为钢板,钢板两侧设有耐高温非金属板材,钢板外侧尺寸小于外侧非金属板材尺寸,非金属板材截面尺寸小于分流道截面尺寸,钢板边缘设置有线绳,线绳外轮廓大于分流道截面尺寸。

6、优选的,所述的线绳采用耐火耐高温材料。

7、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在铸盘上方采用两端同时进液的方式,快速的实现铝液的注入,减小各结晶器内铝液温差,从而实现铝锭冷却时间的统一,便于统一进行脱模,进而提升铸造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盘(1),分流盘(1)上设有主流道(2),主流道(2)一端进液,主流道(2)出液一端设有第一闸板(3),主流道(2)两侧均设有分流道(4),分流道(4)与主流道(2)平行设置,分流道(4)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闸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盘(1)上设有多组进液孔(6),进液孔(6)与铸盘上结晶器位置对应,进液每组进液孔(6)位于分流道(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闸板(5)包括气缸(7),气缸(7)上方设有罩体(8),罩体(8)侧边伸出有固定板(9),第二闸板(5)固定在固定板(9)下方,第二闸板(5)与分流道(4)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闸板(5)为三层结构,第二闸板(5)内侧为钢板,钢板两侧设有耐高温非金属板材,钢板外侧尺寸小于外侧非金属板材尺寸,非金属板材截面尺寸小于分流道(4)截面尺寸,钢板边缘设置有线绳(10),线绳(10)外轮廓大于分流道(4)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绳(10)采用耐火耐高温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盘(1),分流盘(1)上设有主流道(2),主流道(2)一端进液,主流道(2)出液一端设有第一闸板(3),主流道(2)两侧均设有分流道(4),分流道(4)与主流道(2)平行设置,分流道(4)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闸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盘(1)上设有多组进液孔(6),进液孔(6)与铸盘上结晶器位置对应,进液每组进液孔(6)位于分流道(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铸盘铝液温差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闸板(5)包括气缸(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兴华周文全侯得元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豫中铝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