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TOPcon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TOPcon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415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OPcon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硅衬底进行双面清洗、制绒;对正面进行硼扩散处理形成第一掺杂层,对正面栅线位置进行激光掺杂形成重掺杂层;对正面进行高温氧化推进PN结,并在正面形成掺杂氧化层BSG;去除背面绕镀的掺杂氧化层BSG后,对背面进行抛光处理;对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形成第二掺杂层;对背面制备隧穿层和多晶硅层,高温退火修复失配晶格使多晶硅层晶化形成固定晶向;去除硅衬底正面绕镀的第二掺杂层以及绕镀的多晶硅层;在硅衬底正面制备第一钝化层,在硅衬底背面制备第二钝化层;以及在正面、背面分别制备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加隧穿层下隧穿粒子浓度,提升电池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一种topcon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光伏
中,当前topcon(隧穿氧化钝化接触)太阳电池通常在硅片背面制备的1nm~2nm超薄隧穿氧化层,然后在隧穿氧化层表面沉积厚度为80nm~200nm的掺杂多晶硅层,最后在掺杂多晶硅层上淀积氮化硅层,氮化硅层该结构为硅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钝化和场钝化,超薄隧穿氧化层可以使电子隧穿进入多晶硅层同时阻挡空穴的输运,降低复合电流。掺杂多晶硅层横向传输特性降低了串联电阻。以上两种特性共同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填充因子以及电池的转换效率。传统技术的topcon太阳电池仍然存在隧穿层下隧穿粒子浓度低,电池片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中,在沉积隧穿层之前先对硅基底背面基进行p掺杂元素轻扩,形成n+区,增加隧穿层下隧穿粒子浓度,提升电池片效率。

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3、对硅衬底进行双面清洗、制绒;

4、对硅衬底的正面制备第一掺杂层;

5、对硅衬底的正面栅线位置制备重掺杂层;所述第一掺杂层与所述重掺杂层的掺杂类型相同,所述重掺杂层的掺杂浓度高于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6、对硅衬底的正面进行高温氧化推进pn结以降低表面浓度,并在硅衬底的正面形成掺杂氧化层;

7、去除硅衬底背面绕镀的掺杂氧化层后,对硅衬底背面进行抛光处理;

8、对硅衬底背面制备第二掺杂层;

9、在硅衬底背面制备隧穿层和多晶硅层,高温退火修复失配晶格使多晶硅层晶化形成固定晶向;

10、去除硅衬底正面绕镀的第二掺杂层以及绕镀的多晶硅层;

11、在硅衬底正面制备第一钝化层,在硅衬底背面制备第二钝化层;以及

12、在硅衬底正面、背面分别制备电极。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对硅基底进行双面制绒时,绒面形貌包括正金字塔图形和/或倒金字塔图形。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对硅衬底的正面制备进行硼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掺杂层,其中,对硅衬底的正面进行硼扩散处理时,包括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15、(1)扩散源为bbr3和/或bcl3;

16、(2)扩散表面浓度1×1018/cm-3~1×1020/cm-3;

17、(3)扩散温度为800℃~1000℃;

18、(4)pn结结深为1μm~2μm;

19、(5)扩散方阻为120ω/sq~200ω/sq。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硅衬底正面的所述掺杂氧化层的厚度为90nm~130nm。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二掺杂层,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时,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22、(1)扩散源为pclo3;

23、(2)掺杂表面浓度为1×1019/cm-3~1×1020/cm-3;

24、(3)扩散温度为800℃~1000℃。

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26、(1)第二掺杂层的厚度为70nm~120nm;

27、(2)所述隧穿层为二氧化硅隧穿氧化层。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29、(1)采用链式方法去除硅衬底正面绕镀的第二掺杂层;

30、(2)采用槽式方法去除硅衬底正面绕镀的多晶硅层。

3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32、(1)在硅衬底正面制备第一钝化层时,包括如下步骤:在硅衬底正面沉积氧化铝层以及氮化硅层,形成钝化叠层结构;

33、(2)在硅衬底背面制备第二钝化层,在硅衬底正面沉积氮化硅层。

3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烧结测试。

35、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topcon太阳电池。

36、一种topcon太阳电池,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37、本专利技术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中,对硅衬底的正面制备第一掺杂层之后,再对硅衬底的正面栅线位置制备重掺杂层,第一掺杂层与重掺杂层的掺杂类型相同,重掺杂层的掺杂浓度高于第一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以及在沉积隧穿层之前先对硅基底背面基进行掺杂元素轻扩,形成第二掺杂层,增加隧穿层下隧穿粒子浓度,改善接触电阻,如此能够提升电池片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基底进行双面制绒时,绒面形貌包括正金字塔图形和/或倒金字塔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衬底的正面制备进行硼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掺杂层,其中,对硅衬底的正面进行硼扩散处理时,包括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衬底正面的所述掺杂氧化层的厚度为90nm~1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二掺杂层,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时,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烧结测试。

10.一种TOPcon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基底进行双面制绒时,绒面形貌包括正金字塔图形和/或倒金字塔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衬底的正面制备进行硼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掺杂层,其中,对硅衬底的正面进行硼扩散处理时,包括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衬底正面的所述掺杂氧化层的厚度为90nm~1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二掺杂层,对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扩散处理时,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峰陈红丁留伟邹杨汪宏迪王天成陈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