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86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包括梁和建筑柱,梁和建筑柱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建筑墙体,两侧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洞口,洞口处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两侧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处固定连接有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的外部用岩棉填充,在地震时,上下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产生相对运动,带动黏滞阻尼器作动,黏滞阻尼器外部采用柔性材料岩棉填充,不会影响其作动效果,同时为了防止两侧建筑墙体影响上下钢筋混凝土墙体相对运动,在其左右预留100mm间隙,建筑墙体内侧封堵采用9.5mm厚石膏板,外墙外侧封堵采用2.0mm厚花纹铝合金板,解决现场施工困难,并提高洞口封堵后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内外墙的洞口封堵,一般采用砌体砌筑封堵或者采用水泥砂浆填充封堵。但是此种封堵方法对于黏滞阻尼器墙体洞口并不适用,首先对于黏滞阻尼器墙体洞口处墙边至黏滞阻尼器外筒边距离较小,无法用砌体砌筑封堵,再者对于外墙处的黏滞阻尼器墙体洞口由于砌体或砂浆与洞口周边墙体的结合性存在问题,容易导致外墙的渗水、开裂。影响建筑美观;影响建筑的防水功能。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202111403873.3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外墙阻尼器部位的封堵方法,在阻尼器两侧的柱上分别安装密封板,有效的对阻尼器的预留洞口进行密封封堵,防止预留洞口漏水或渗水;在柱外侧涂刷双层结构的防水层,防止密封板与柱接缝处发生渗漏,进一步提升建筑柱的密封性;所述第一防水层为环状结构,只在外墙与密封板的接缝处涂覆密封,密封性强,而且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构思巧妙,适用于阻尼器安装在外墙内的情况,密封性强,有效杜绝渗水、返潮等问题,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3、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内密封板厚度70mm、外密封板厚度20mm,密封板的厚度均大于建筑粉刷层的厚度,墙体粉刷层无法覆盖密封板,局部突出墙体影响美观。只能通过增加设有黏滞阻尼器的整面建筑墙体的粉刷层厚度,但是增加了施工成本,且粉刷层较厚容易导致墙体开裂。且密封板为大面积铺设,而不是同黏滞阻尼器洞口尺寸,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b>

1、针对现有的内密封板厚度70mm、外密封板厚度20mm,密封板的厚度均大于建筑粉刷层的厚度,墙体粉刷层无法覆盖密封板,局部突出墙体影响美观。只能通过增加设有黏滞阻尼器的整面建筑墙体的粉刷层厚度,但是增加了施工成本,且粉刷层较厚容易导致墙体开裂。且密封板为大面积铺设,而不是同黏滞阻尼器洞口尺寸,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该结构包括梁和建筑柱,梁和建筑柱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建筑柱,两侧建筑柱之间设置有,洞口处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两侧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处固定连接有方木条龙骨,方木条龙骨上可拆卸连接有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的外部实用岩棉填充,该组件配合使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包括梁和建筑柱,梁和建筑柱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建筑墙体,两侧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洞口处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两侧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处可拆卸连接有方木条龙骨,方木条龙骨上可拆卸连接有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的外部用岩棉填充。

4、具体地,通过岩棉的填充黏滞阻尼器可以自由变形,同时上下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左右预留100mm的距离。

5、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墙体的内侧洞口处采用相同尺寸的石膏板封堵,建筑墙体外侧的洞口处采用每边尺寸大于洞口的花纹铝合金板封堵,石膏板上可拆卸连接有方木条龙骨,方木条龙骨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内侧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石膏板外侧铺设镀锌钢丝网,镀锌钢丝网的外部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

7、具体地,通过石膏板和镀锌钢丝网将洞口封堵能够提高防水性能,并且能够解决现场施工的困难,通过石膏板表面设置的镀锌钢丝网能够与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的结合性,避免后期建筑柱开裂。

8、进一步地,所述的花纹铝合金板外壁铺设有镀锌钢丝网,镀锌钢丝网的外部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

9、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处使用钢钉固定连接有花纹铝合金板,花纹铝合金板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的交界处涂抹硅酮密封胶。

10、具体地,通过涂抹的硅酮密封胶能够进一步增加防水性能,

11、进一步地,所述的花纹铝合金板外部同样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

12、具体地,通过花纹铝合金板外壁铺设的镀锌钢丝网和粉刷的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能够增加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与花纹铝合金板的粘结性,能够有效的防水并且能够防止外墙后脱落。

13、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膏板厚度为9.5mm。

1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纹铝合金板厚度为2mm。

15、综上所述:先在洞口上下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固定方木条龙骨,黏滞阻尼器周围填充岩棉,将与洞口尺寸相同的9.5mm石膏板固定于方木条龙骨上,后外铺镀锌钢丝网,并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墙体外侧封堵做法如下:黏滞阻尼器周围填充岩棉后,在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外侧用钢钉固定2.0mm花纹铝合金板,并在花纹铝合金板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交界处涂抹硅酮密封胶,并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

16、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技术中,在地震时,上下钢筋混凝土悬臂墙产生相对运动,带动黏滞阻尼器作动作,黏滞阻尼器外部采用柔性材料岩棉填充,不会影响其作动效果,同时为了防止两侧建筑墙体影响上下钢筋混凝土墙体相对运动,在其左右预留100mm间隙,建筑墙体内侧封堵采用9.5mm厚石膏板,外墙外侧封堵采用2.0mm厚花纹铝合金板,解决现场施工困难,并提高洞口封堵后的防水性能。

19、(2)本技术中,建筑墙体外侧的封堵做法在解决传统砌体封堵空间不足的同时,也兼顾了很好的防水性能,利用铝花纹铝合金板的防锈蚀性能,并在交界处涂抹硅酮密封胶解决渗漏问题,采用花纹铝合金板并在外侧镀锌钢丝网,可增加与建筑墙体的粘结性,有效防止外墙脱落和渗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9)和建筑柱(10),梁(9)和建筑柱(10)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建筑墙体(8),两侧建筑墙体(8)之间设置有洞口,洞口处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两侧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处固定连接有黏滞阻尼器(1),黏滞阻尼器(1)的外部用岩棉(3)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墙体(8)的内侧洞口处采用相同尺寸的石膏板(4)封堵,建筑墙体(8)外侧的洞口处采用每边尺寸大于洞口的花纹铝合金板(11)封堵,石膏板(4)上可拆卸连接有方木条龙骨(7),方木条龙骨(7)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内侧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膏板(4)外侧铺设镀锌钢丝网(5),镀锌钢丝网(5)的外部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纹铝合金板(11)外壁铺设有镀锌钢丝网(5),镀锌钢丝网(5)的外部粉刷含防水砂浆的建筑面层(6)。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处使用钢钉固定连接有花纹铝合金板(11),花纹铝合金板(11)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的交界处涂抹硅酮密封胶(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膏板(4)厚度为9.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纹铝合金板(11)厚度为2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9)和建筑柱(10),梁(9)和建筑柱(10)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建筑墙体(8),两侧建筑墙体(8)之间设置有洞口,洞口处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两侧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处固定连接有黏滞阻尼器(1),黏滞阻尼器(1)的外部用岩棉(3)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墙体(8)的内侧洞口处采用相同尺寸的石膏板(4)封堵,建筑墙体(8)外侧的洞口处采用每边尺寸大于洞口的花纹铝合金板(11)封堵,石膏板(4)上可拆卸连接有方木条龙骨(7),方木条龙骨(7)与钢筋混凝土悬臂墙(2)内侧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黏滞阻尼器墙体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膏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士安温良剑黄泰杰路冉洋王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道尔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