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炉窑花墙及炉窑制造技术_技高网

炉窑花墙及炉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73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窑花墙及炉窑,炉窑花墙包括主体,主体呈环形设置,主体设置在炉窑的外壳内部,炉窑的主流从主体的内部通过,主体具有穿透部,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其中,主体与外壳之间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的待分配气体通过多个穿透部输送进主体的内部以与主体内部的主流混合。采用本方案,待分配气体进入容纳腔,主流从主体的内部流过,待分配气体穿过穿透部进入主体的内部与主流充分混合。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使得待分配气体从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进入主体内部,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窑,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炉窑花墙及炉窑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气体分配一般是直接从炉窑墙体的某侧面开孔,气体通过开孔通道射入炉膛,使气体与炉窑中的主流进行混合。该方式对炉窑内流场会造成明显的偏斜,且射流的穿透深度有限,无法形成有效的混合,从而造成需要的停留时间长、反应不充分、物料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得气体与主流充分混合的炉窑花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窑花墙及炉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体与主流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窑花墙,包括主体,主体呈环形设置,主体设置在炉窑的外壳内部,炉窑的主流从主体的内部通过,主体具有穿透部,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其中,主体与外壳之间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的待分配气体通过多个穿透部输送进主体的内部以与主体内部的主流混合。采用本方案,待分配气体进入容纳腔,主流从主体的内部流过,待分配气体穿过穿透部进入主体的内部与主流充分混合。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使得待分配气体从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进入主体内部,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充分混合。

3、进一步地,主体包括内墙与两个分隔环,两个分隔环设置在内墙的外周,两个分隔环分别设置在内墙轴向的两端且与内墙固定连接,分隔环的外周与外壳的内壁连接,内墙和外壳的内壁间隔,待分配气体从内墙与分隔环形成的腔体进入穿透部。如此设置,两个分隔环设置在内墙的外周,分隔环与主体将容纳腔分隔出来,内墙与外壳的内壁间隔,容纳腔设置在内墙与外壳之间。

4、进一步地,内墙包括中心环与多个扇形圈,扇形圈沿中心环的外周间隔分布,多个穿透部设置在中心环与扇形圈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多个穿透部将待分配气体输送到中心环的内部与扇形圈的内部,使得待分配气体与主流充分混合;扇形圈为多个,沿中心环的周向分布,使得待分配气体能够进入中心环与每一个扇形圈,使得待分配气体与主流充分混合。

5、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第一腔与传输通道,内墙与两个分隔环之间具有环形的第一腔,中心环与相邻两个扇形圈之间形成传输通道,待分配气体通过第一腔分配到多个传输通道以进入穿透部。如此设置,内墙与两个分隔环之间具有环形的第一腔,使得待分配气体沿第一腔流动至主体的周向,通过第一腔分配至多个传输通道。

6、进一步地,穿透部包括侧孔与底孔,侧孔设置在扇形圈的侧壁上并与传输通道连通,底孔设置在中心环上并与传输通道连通,待分配气体通过侧孔进入扇形圈的内腔,待分配气体通过底孔进入中心环的内圈。如此设置,侧孔设置在扇形圈的侧壁上,进入传输通道的待分配气体通过侧孔进入扇形圈的内腔,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在扇形圈内充分混合。底孔设置在中心环上并与传输通道连通,使得待分配气体通过传输通道进入底孔以进入中心环,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在中心环内充分混合。

7、进一步地,同一扇形圈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内侧径向中点之间的距离为l2,中心环的内侧的半径为r,l2/2=(0.8-1.2)r。如此设置,使得扇形圈与中心环的面积近似,使得扇形圈与中心环内的混合气体体积接近,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混合后的各部分气体成分近似,能够更好地燃烧。

8、进一步地,中心环的内侧的半径为r,同一扇形圈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内侧径向中点之间的距离为l2,传输通道为n个,扇形圈的径向长度为l1,侧孔的横截面面积与底孔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0.8~1.2)*(π*r*r)/(l1*l2*n)。如此设置,使得进入侧孔和底孔的待分配气体体积近似,能够充分混合,炉窑花墙输出的混合气体的成分近似,能够充分燃烧。

9、进一步地,扇形圈包括弧形板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侧壁间距大的一端与弧形板固定连接,两个侧壁间距小的一端与中心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两个侧壁间距大的一端与弧形板固定连接,两个侧壁间距小的一端与中心环固定连接,使得扇形圈能够形成扇形状,加工更加方便,气体进入容纳腔后沿弧形板输送至整个第一腔,弧形板起到导向作用。

10、进一步地,中心环的内部具有第二腔,扇形圈的内部具有第三腔,主流从第二腔与第三腔穿过,待分配气体与主流在第二腔与第三腔内混合。如此设置,主流从第二腔与第三腔穿过,待分配气体与主流在第二腔与第三腔内混合,使得进入第二腔与第三腔的待分配气体与主流充分混合。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炉窑,包括外壳与上述的炉窑花墙,炉窑花墙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具有主流入口,主流通过主流入口进入外壳,外壳具有气体入口,待分配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进入容纳腔。如此设置,主流从主流入口进入外壳,待分配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进入容纳腔,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在炉窑花墙内充分混合。

1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炉窑花墙,包括主体,主体呈环形设置,主体设置在炉窑的外壳内部,炉窑的主流从主体的内部通过,主体具有穿透部,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其中,主体与外壳之间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的待分配气体通过多个穿透部输送进主体的内部以与主体内部的主流混合。采用本方案,待分配气体进入容纳腔,主流从主体的内部流过,待分配气体穿过穿透部进入主体的内部与主流充分混合。穿透部为多个,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分布,使得待分配气体从多个穿透部沿主体的周向进入主体内部,使得主流与待分配气体充分混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内墙(10)与两个分隔环(20),两个所述分隔环(20)设置在所述内墙(10)的外周,两个所述分隔环(20)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墙(10)轴向的两端且与所述内墙(10)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环(20)的外周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连接,所述内墙(10)和所述外壳(2)的内壁间隔,所述待分配气体从所述内墙(10)与所述分隔环(20)形成的腔体进入所述穿透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0)包括中心环(11)与多个扇形圈(12),所述扇形圈(12)沿所述中心环(11)的外周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穿透部(13)设置在所述中心环(11)与所述扇形圈(12)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0)包括第一腔(31)与传输通道(32),所述内墙(10)与两个所述分隔环(20)之间具有环形的所述第一腔(31),所述中心环(11)与相邻两个所述扇形圈(12)之间形成传输通道(32),所述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腔(31)分配到多个所述传输通道(32)以进入所述穿透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部(13)包括侧孔(131)与底孔(132),所述侧孔(131)设置在所述扇形圈(12)的侧壁上并与所述传输通道(32)连通,所述底孔(132)设置在所述中心环(11)上并与所述传输通道(32)连通,所述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侧孔(131)进入所述扇形圈(12)的内腔,所述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底孔(132)进入所述中心环(11)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同一扇形圈(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内侧径向中点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中心环(11)的内侧的半径为R,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环(11)的内侧的半径为R,同一扇形圈(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内侧径向中点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传输通道(32)为N个,所述扇形圈(12)的径向长度为L1,所述侧孔(131)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底孔(132)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0.8~1.2)*(π*R*R)/(L1*L2*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圈(12)包括弧形板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间距大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壁间距小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环(1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环(11)的内部具有第二腔(111),所述扇形圈(12)的内部具有第三腔(121),所述主流从所述第二腔(111)与所述第三腔(121)穿过,所述待分配气体与所述主流在所述第二腔(111)与所述第三腔(121)内混合。

10.一种炉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炉窑花墙,所述炉窑花墙设置在所述外壳(2)的内部,所述外壳(2)具有主流入口,所述主流通过所述主流入口进入所述外壳(2),所述外壳(2)具有气体入口,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容纳腔(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内墙(10)与两个分隔环(20),两个所述分隔环(20)设置在所述内墙(10)的外周,两个所述分隔环(20)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墙(10)轴向的两端且与所述内墙(10)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环(20)的外周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连接,所述内墙(10)和所述外壳(2)的内壁间隔,所述待分配气体从所述内墙(10)与所述分隔环(20)形成的腔体进入所述穿透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0)包括中心环(11)与多个扇形圈(12),所述扇形圈(12)沿所述中心环(11)的外周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穿透部(13)设置在所述中心环(11)与所述扇形圈(12)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0)包括第一腔(31)与传输通道(32),所述内墙(10)与两个所述分隔环(20)之间具有环形的所述第一腔(31),所述中心环(11)与相邻两个所述扇形圈(12)之间形成传输通道(32),所述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腔(31)分配到多个所述传输通道(32)以进入所述穿透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窑花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部(13)包括侧孔(131)与底孔(132),所述侧孔(131)设置在所述扇形圈(12)的侧壁上并与所述传输通道(32)连通,所述底孔(132)设置在所述中心环(11)上并与所述传输通道(32)连通,所述待分配气体通过所述侧孔(131)进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琪李宇马银剑揭涛何鹏梁健杨会军苏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