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58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0
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包括多个上端子及多个下端子,上端子和下端子前端分别成型有互换对应的上弹臂和下弹臂,上弹臂和下弹臂前端分别设有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上弹臂和下弹臂的前端还分别设有互相对应的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且第二上触点位于第一上触点后侧,且第二下触点位于第一下触点后侧;当车规TYPE C连接器与配对端对插后,上弹臂和下弹臂分别向外张开,且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与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相等。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均起到刮除异物的效果,以便提高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的导接性能,同时保证上、下端子的导接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特指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type 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它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type c连接器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增强可用性,并为未来usb版本的性能增强铺好路。

2、type c是电子信息产业化普及以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款电子连接器,应用场景包括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等各类消费级电子产品,并在工业、医疗产业也逐步普及应用。

3、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兴起,汽车逐步与消费电子融合,满足出行智能化的需求。type c作为消费电子最常用的一款标准化连接器,顺理成章承载了汽车与消费之前的连接桥梁,比如车内大电流快充、投屏、影音、视频传输等,都离不开type c连接系统的支持。

4、汽车连接器接触点一般都会采用双触点和较大正向力,确保接点可靠的接触,乃至于微小异物或振动环境下也能良好传输。而市面上的type c连接器一个端子只有一个触点,且产品自身较小,正向力有限,应用在高安全性能的汽车上,有着先天的不足。特别是type c连接器在车内的应用环境中与配对端对插完成以后,不会经常插拔,而配对端或type c连接器内的小型异物和毛屑会严重影响二者的长期传输性能,即当配对端或type c连接器在对插之前,任意一个或两个的表面有毛屑等异物时,在对插后,该type c连接器的触点存在压住毛屑等异物的情况,这样则会影响接触质量,特别是影响二者的长期传输性能。例如,专利号为cn210806136u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沉板式type-c公头连接器,其多个上端子以及多个下端子,该上端子和下端子均仅一个触点,其具体如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包括多个上端子以及多个与上端子一一对应的下端子,该上端子和下端子前端分别成型有互换对应靠拢的上弹臂和下弹臂,该上弹臂和下弹臂前端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所述上弹臂和下弹臂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且该第二上触点位于第一上触点后侧,且第二下触点位于第一下触点后侧;当车规type c连接器与配对端对插后,该上弹臂和下弹臂分别向外张开,且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与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相等,该第一上触点、第二上触点、第一下触点、第二下触点均与配对端导接。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上触点的尺寸大于第二上触点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上触点下端凸出于第二上触点下端外;所述第一下触点的尺寸大于第二下触点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下触点上端凸出于第二下触点上端外,且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均呈平板状。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塑胶座和包覆固定于塑胶座外围的金属壳,该塑胶座前端具有对接槽,且该塑胶座后端向前开设有贯通对接槽的上端子槽和下端子槽,所述上端子插装固定于该上端子槽中,且该上弹臂伸入该对接槽中,所述下端子插装固定于该下端子槽中,且该下弹臂伸入该对接槽中。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子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倒刺,该第一倒刺与上端子槽内壁卡持定位;所述下端子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倒刺,该第二倒刺与下端子槽内壁卡持定位。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子外侧还成型有用于防止过渡插入该上端子槽中的上限位卡刺,该上限位卡刺与上端子槽后端设置的上阶梯槽抵靠;所述下端子外侧还成型有用于防止过渡插入该下端子槽中的下限位卡刺,该下限位卡刺与下端子槽后端设置的下阶梯槽抵靠。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前端内侧分别成型有上弹片和下弹片,该上弹片和下弹片分别显露于对接槽上端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处,且该上弹片和下弹片分别位于上弹臂和下弹臂的前方。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规type c连接器穿设固定于塑胶壳中,且该车规type c连接器前端凸伸出于该塑胶壳前端面外,且该上端子和下端子后端与转接pcb板焊接导通,该转接pcb板后端连接有导线,该导线伸出于塑胶壳后端外,且该塑胶壳上端一体成型有锁臂,该锁臂上设置有锁扣。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中的上端子和下端子均采用双触点结构,即该上端子的上弹臂前端均有前后分布的第一上触点和第二上触点,即该下端子的下弹臂前端均有前后分布的第一下触点和第二下触点,当车规type c连接器与配对端对插时,即使配对端处有毛屑等异物,位于前方的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会先与毛屑等异物接触,达到刮除毛屑等异物的效果,以便位于后侧的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与配对端的上、下导体或一个导体的上下端面导接,以此达到稳定的导接,即使规type c连接器与配对端对插后不会经常插拔,也能够保证二者的长期传输性能。

12、2、当车规type c连接器与配对端对插后,该上弹臂和下弹臂分别向外张开,且第一上触点和第一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与第二上触点和第二下触点之间形成的间隔大小相等,此时,该上端子通过第一上触点和第二上触点同时与配对端的上导体或一个导体的上端面导接,且下端子通过第一下触点和第二下触点同时与配对端的下导体或一个导体的下端面导接,其电接触可靠性更高,长期使用过程中即使有毛屑等异物侵蚀,也比单个触点接触可靠性提高50%以上,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包括多个上端子(1)以及多个与上端子(1)一一对应的下端子(2),该上端子(1)和下端子(2)前端分别成型有互换对应靠拢的上弹臂(11)和下弹臂(21),该上弹臂(11)和下弹臂(21)前端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触点(111)和第一下触点(21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触点(111)的尺寸大于第二上触点(112)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上触点(111)下端凸出于第二上触点(112)下端外;所述第一下触点(211)的尺寸大于第二下触点(212)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下触点(211)上端凸出于第二下触点(212)上端外,且第一上触点(111)和第一下触点(211)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第二上触点(112)和第二下触点(212)之间形成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1)和下端子(2)均呈平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塑胶座(3)和包覆固定于塑胶座(3)外围的金属壳(4),该塑胶座(3)前端具有对接槽(31),且该塑胶座(3)后端向前开设有贯通对接槽(31)的上端子槽(32)和下端子槽(33),所述上端子(1)插装固定于该上端子槽(32)中,且该上弹臂(11)伸入该对接槽(31)中,所述下端子(2)插装固定于该下端子槽(33)中,且该下弹臂(21)伸入该对接槽(3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1)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倒刺(12),该第一倒刺(12)与上端子槽(32)内壁卡持定位;所述下端子(2)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倒刺(22),该第二倒刺(22)与下端子槽(33)内壁卡持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1)外侧还成型有用于防止过渡插入该上端子槽(32)中的上限位卡刺(13),该上限位卡刺(13)与上端子槽(32)后端设置的上阶梯槽(321)抵靠;所述下端子(2)外侧还成型有用于防止过渡插入该下端子槽(33)中的下限位卡刺(23),该下限位卡刺(23)与下端子槽(33)后端设置的下阶梯槽(331)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4)前端内侧分别成型有上弹片(41)和下弹片(42),该上弹片(41)和下弹片(42)分别显露于对接槽(31)上端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处,且该上弹片(41)和下弹片(42)分别位于上弹臂(11)和下弹臂(21)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规TYPE C连接器(100)穿设固定于塑胶壳(5)中,且该车规TYPE C连接器前端凸伸出于该塑胶壳(5)前端面外,且该上端子(1)和下端子(2)后端与转接PCB板(51)焊接导通,该转接PCB板(51)后端连接有导线(52),该导线(52)伸出于塑胶壳(5)后端外,且该塑胶壳(5)上端一体成型有锁臂(53),该锁臂(53)上设置有锁扣(5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包括多个上端子(1)以及多个与上端子(1)一一对应的下端子(2),该上端子(1)和下端子(2)前端分别成型有互换对应靠拢的上弹臂(11)和下弹臂(21),该上弹臂(11)和下弹臂(21)前端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触点(111)和第一下触点(21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触点(111)的尺寸大于第二上触点(112)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上触点(111)下端凸出于第二上触点(112)下端外;所述第一下触点(211)的尺寸大于第二下触点(212)的尺寸,且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下触点(211)上端凸出于第二下触点(212)上端外,且第一上触点(111)和第一下触点(211)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第二上触点(112)和第二下触点(212)之间形成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1)和下端子(2)均呈平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触点的车规type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塑胶座(3)和包覆固定于塑胶座(3)外围的金属壳(4),该塑胶座(3)前端具有对接槽(31),且该塑胶座(3)后端向前开设有贯通对接槽(31)的上端子槽(32)和下端子槽(33),所述上端子(1)插装固定于该上端子槽(32)中,且该上弹臂(11)伸入该对接槽(31)中,所述下端子(2)插装固定于该下端子槽(33)中,且该下弹臂(21)伸入该对接槽(3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才李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