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339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包括:内套管,套设于鞘管外,内套管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有多个环形齿槽且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直齿槽;外拨管,远端延伸出内套管的远端并设置有牵开部;第一勾爪,被配置为在锁定状态下咬合在环形齿槽内,并在解锁状态下能够沿内套管的轴向调节外拨管相对内套管的位置;第二勾爪,被配置为在锁定状态下咬合在直齿槽内,并在解锁状态下能够沿内套管的周向调节外拨管相对内套管旋转的角度;致动部,被配置为锁定或者解锁第一勾爪以及锁定或者解锁第二勾爪。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能够在狭小区域内进行精细调节,有效地将牵开部调节到指定位置,不需要改变现有内窥镜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脊柱内镜,特别涉及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脊柱内镜技术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根据脊柱自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可对脊柱常见的神经根性压迫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确治疗。在脊柱手术过程中,为了扩张脊柱内窥镜的操作视野,并避免伤害到脊柱神经根,有的会辅助结合牵开保护器进行协同操作,牵开保护器能够牵开神经根,扩大内窥镜在手术部位的操作范围。但是,现有的牵开保护器使用并不方便,很难在狭小区域内进行调节,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过高,限制了手术的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在不需要改变现有内窥镜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狭小区域内进行精细调节。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包括:内套管,由近端向远端轴向延伸,所述内套管套设于鞘管外且所述内套管的近端锁定于内窥镜基座上,所述内套管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有多个环形齿槽且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直齿槽,每个所述环形齿槽朝向所述内套管的周向延伸,每个所述直齿槽朝向所述内套管的轴向延伸;外拨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外拨管的远端延伸出所述内套管的远端并设置有牵开部,所述牵开部由近端至远端逐渐沿径向远离所述鞘管;第一勾爪,设置于所述外拨管的近端,所述第一勾爪被配置为在锁定状态下咬合在所述环形齿槽内,并在解锁状态下能够沿所述内套管的轴向调节所述外拨管相对所述内套管的位置;第二勾爪,设置于所述外拨管的近端,所述第二勾爪被配置为在锁定状态下咬合在所述直齿槽内,并在解锁状态下能够沿所述内套管的周向调节所述外拨管相对所述内套管旋转的角度;致动部,设置于所述外拨管的近端,所述致动部被配置为锁定或者解锁所述第一勾爪以及锁定或者解锁所述第二勾爪。

3、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牵开保护装置在内窥镜的鞘管外套设并锁定内套管,内套管外又套设有外拨管,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当牵开部和鞘管到达手术部位附近时,医生可以操作致动部,解锁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第一勾爪能够在医生的操作下沿内套管的轴向在多个环形齿槽间移动,调节外拨管相对内套管的轴向位置,在轴向调节过程中,第二勾爪能够在直齿槽内不受约束地滑动,不会干扰影响第一勾爪,同样地,第二勾爪也能够在医生的操作下沿内套管的周向在多个直齿槽间旋转,调节外拨管相对内套管旋转的角度,在角度调节过程中,第一勾爪能够在环形齿槽内不受约束地旋转,不会干扰影响第二勾爪,从而能够在狭小区域内进行精细调节,有效地将牵开部调节到指定位置,致动部再锁定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医生操作非常方便,使牵开部能够牵开神经根,也就是说相对脊柱拨开神经根,扩大内窥镜在手术部位的操作范围和视野,而且在不需要改变现有内窥镜结构。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拨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杠杆,所述第一勾爪设置于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拨管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片、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抵压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片贴靠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勾爪形成于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弹性弯折部的一端。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致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致动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当所述致动部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致动部的另一端卡置于所述第二弹片上并将所述第二弹片压紧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勾爪保持咬合在其中一个所述直齿槽内,所述致动部的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上以使所述第一勾爪保持咬合在其中一个所述环形齿槽内,当所述致动部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致动部解除对所述第二弹片和所述转动杠杆施加作用力。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致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动柄。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弹性弯折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外拨管的近端端面,所述外拨管沿径向贯穿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勾爪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咬合在所述环形齿槽内。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用于容纳并约束所述第一弹片的限位槽。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拨管的外壁凸出设置有一对凸耳,所述转动杠杆通过枢转销转动连接一对所述凸耳,所述转动杠杆能够绕所述枢转销相对所述外拨管转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设置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挂扣于所述内窥镜基座上。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拨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杠杆,所述第一勾爪设置于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拨管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片、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抵压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片贴靠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爪形成于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弹性弯折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致动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当所述致动部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致动部的另一端卡置于所述第二弹片上并将所述第二弹片压紧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勾爪保持咬合在其中一个所述直齿槽内,所述致动部的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上以使所述第一勾爪保持咬合在其中一个所述环形齿槽内,当所述致动部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致动部解除对所述第二弹片和所述转动杠杆施加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动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弹性弯折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外拨管的近端端面,所述外拨管沿径向贯穿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勾爪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咬合在所述环形齿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用于容纳并约束所述第一弹片的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凸出设置有一对凸耳,所述转动杠杆通过枢转销转动连接一对所述凸耳,所述转动杠杆能够绕所述枢转销相对所述外拨管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设置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挂扣于所述内窥镜基座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拨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杠杆,所述第一勾爪设置于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拨管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片、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抵压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片贴靠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爪形成于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弹性弯折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镜下神经根牵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致动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当所述致动部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致动部的另一端卡置于所述第二弹片上并将所述第二弹片压紧于所述外拨管的外壁以使所述第二勾爪保持咬合在其中一个所述直齿槽内,所述致动部的一端作用于所述转动杠杆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苏志海张伟聪王云飞黄成颉范荣爱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智博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