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35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9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折叠件;折叠件设有至少一个折叠臂,折叠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折叠而折叠,或者,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以便于通过折叠件实现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的折叠功能或者张开功能,同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折叠臂之间形成手持空间,以便于通过手持空间便于使用者手持折叠支架,提高了折叠支架的手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折叠支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折叠支架应用于人们生活中,折叠支架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支撑,在现有技术中,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拉伸件,拉伸件处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拉伸件分别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此时,第二壳体通过拉伸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伸缩,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处于伸展状态时,拉伸件沿第二壳体的轴向进行等径伸缩,难以形成手持空间,影响了折叠支架的手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折叠件设有至少一个折叠臂,折叠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折叠而折叠,或者,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以便于通过折叠件实现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的折叠功能或者张开功能,同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折叠臂之间形成手持空间,以便于通过手持空间便于使用者手持折叠支架,提高了折叠支架的手持效果。

2、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应用于折叠支架;

4、所述折叠支架包括:

5、第一壳体,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或者支撑件;

6、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布置;

7、折叠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折叠件设有至少一个折叠臂,所述折叠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随着所述折叠臂的折叠而折叠,或者,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随着所述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折叠臂之间形成手持空间。

8、可选的,在所述折叠臂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折叠,并受到吸附作用力。

9、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磁性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壳体为金属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磁性吸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磁铁;

10、或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磁性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异性相吸的两磁铁;

11、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粘胶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粘胶吸附,所述第四连接件为粘胶件;

12、或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粘胶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均为相吸的两粘胶件。

13、可选的,所述折叠臂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14、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相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折叠或者张开。

15、可选的,在所述折叠臂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之间呈弯折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折叠臂之间形成手持空间,所述手持空间具有侧方开口,所述侧方开口用于供使用者的手部插入;所述手持空间的内轮廓呈异边形。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部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使得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相互折叠或张开,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之间的连接处为弹性连接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为弹性带,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之间为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18、所述第二折叠部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并支撑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折叠部与所述第一折叠部为刚性带。

19、可选的,所述折叠臂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折叠臂均处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多个所述折叠臂相互连接,多个所述折叠臂之间设有连接臂,并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连接臂与多个所述折叠臂之间为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20、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有面盖,所述面盖盖合所述第二壳体,并处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面盖的外表面作为外观面。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折叠件设有至少一个折叠臂,折叠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折叠而折叠,或者,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以便于通过折叠件实现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的折叠功能或者张开功能,同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随着折叠臂的张开而张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折叠臂之间形成手持空间,以便于通过手持空间便于使用者手持折叠支架,提高了折叠支架的手持效果。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臂(3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折叠,并受到吸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粘胶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壳体(20)设有第四连接件(22),所述第四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进行粘胶吸附,所述第四连接件(22)为粘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31)包括第一折叠部(311)和第二折叠部(312),所述第一折叠部(3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部(31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臂(31)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之间呈弯折布置,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折叠臂(31)之间形成手持空间(31a),所述手持空间(31a)具有侧方开口,所述侧方开口用于供使用者的手部插入;所述手持空间(31a)的内轮廓呈异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311)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使得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相互折叠或张开,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之间的连接处为弹性连接处;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为弹性带,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之间为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31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3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折叠臂(31)均处于所述第二壳体(20)和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多个所述折叠臂(31)相互连接,多个所述折叠臂(31)之间设有连接臂(313),并通过所述连接臂(313)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0)和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连接臂(313)与多个所述折叠臂(31)之间为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连接有面盖(40),所述面盖(40)盖合所述第二壳体(20),并处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外侧,所述面盖(40)的外表面作为外观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臂(3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折叠,并受到吸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粘胶吸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壳体(20)设有第四连接件(22),所述第四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进行粘胶吸附,所述第四连接件(22)为粘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31)包括第一折叠部(311)和第二折叠部(312),所述第一折叠部(3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部(31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臂(31)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部(311)与所述第二折叠部(312)之间呈弯折布置,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折叠臂(31)之间形成手持空间(31a),所述手持空间(31a)具有侧方开口,所述侧方开口用于供使用者的手部插入;所述手持空间(31a)的内轮廓呈异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晶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