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涛专利>正文

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28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8
本技术涉及集水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技术问题:干旱地区坡地造林土壤难以留存水分,坡地容易塌陷和水土流失,远距离引入水源不经济;技术方案: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包括有顶面斜度与旱地坡面坡度相匹配的蓄水池、作业平台、栽植室、二级储水层、扶壁组件、支撑梁、压顶槽、支承桩;本技术通过在干旱坡地上设置半埋入地下的蓄水池配合二级储水层作为储水设施,不仅可以收集自然降水,还可以对坡面上流下的地表浅层水进行收集,减少自然水资源的浪费,为坡地造林提供便利,解决了干旱地区坡地造林土壤难以留存水分,坡地容易塌陷和水土流失,远距离引入水源不经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水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


技术介绍

1、干旱地区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经常出现大风扬尘的天气情况,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为了改善干旱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长期有效的方法,也是福泽后世的工程。

2、但是干旱地区极度缺乏地下水源,自然降雨也较为稀少,从远离坡地的地区引入水源进行人工灌溉林木需要布设很长的管道,非常不经济,植树造林的条件不佳,尤其在干旱地区的坡面地块造林,一者因为土壤干燥、沙化严重,造林初期容易出现塌坡、水土流失的情况,二者因为地处坡地,灌溉的水很快沿坡面流走,坡地上很难留存水分,给造林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3、因此,针对上述干旱地区坡地造林土壤难以留存水分,坡地容易塌陷和水土流失,远距离引入水源不经济的情况,可以设计一种针对干旱地区坡地造林的半埋式集水室,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积蓄的同时,通过集水室的构筑物本体对坡地起到加固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干旱地区坡地造林土壤难以留存水分,坡地容易塌陷和水土流失,远距离引入水源不经济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包括有顶面斜度与旱地坡面坡度相匹配的蓄水池、作业平台、栽植室、二级储水层、扶壁组件、支撑梁、压顶槽、支承桩;蓄水池前端一体式浇筑有作业平台和栽植室,栽植室处于作业平台下方,蓄水池内设置有二级储水层,蓄水池背板一体式浇筑有扶壁组件,蓄水池前后两侧的内壁之间等距浇筑有支撑梁,蓄水池背板上端浇筑有集水压重的压顶槽,蓄水池下端具有深入坡地且钻孔灌注成型的支承桩。

3、优选的,蓄水池根据坡地的坡度设计施工半埋入地下,配合二级储水层形成上下两层不同的储水设施,扶壁组件、支撑梁、压顶槽、支承桩构成锚固、支撑结构,加上蓄水池的构筑物本身的自重对坡地起到断面支护作用。

4、作为优选,作业平台前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爬梯,作业平台上表面靠近爬梯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凹陷并用于放置水泵的嵌槽,当蓄水池下方的坡地存在滑坡、塌坡而导致坡表高度降低的情况时,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爬梯登上作业平台进行抽排水作业,水泵安放在嵌槽内,避免运行过程中因持续振动从作业平台上掉落。

5、作为优选,作业平台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处于嵌槽上方的挡雨台,作业平台上端浇筑有处于嵌槽之间的栽植槽,栽植槽底壁具有渗水通道,挡雨台对下方处于嵌槽内的水泵进行遮挡,可以减少太阳直晒,也避免下雨时雨水的淋洒,挡雨台顶面具有斜坡,可以将落在挡雨台上的雨水导流到栽植槽内以供植物生长。

6、作为优选,蓄水池背板上与坡地土层相接的部位设置有若干渗流孔,蓄水池前端内壁上开设有与栽植室连通的回流孔,渗流孔和回流孔内均设置有隔滤层,处于蓄水池上方的坡地表层浅水可以通过渗流孔流入蓄水池,减少水沿坡地直接大量流失,栽植室内多余的水通过回流孔可以重新流入蓄水池以备二次使用,节省水资源,隔滤层一般使用土工织物材料,通过隔滤层避免进水时泥土堵塞孔道。

7、作为优选,栽植室包括托槽、倒流台、导水管;托槽上端与作业平台一体式浇筑成型且位于坡表上方,托槽底壁具有朝向蓄水池一侧下斜的倒流台,托槽后端与回流孔之间连接有导水管,通过倒流台的设置,托槽内无法被植物吸收的水向蓄水池一侧流动,并通过导水管最终流入蓄水池。

8、作为优选,二级储水层包括盛水箱、连通口;盛水箱为u型槽体结构,盛水箱处于支撑梁之间并与支撑梁一体浇筑成型,支撑梁侧壁开设有与盛水箱贯通的连通口,蓄水池的深度较大,当水泵压力较小,或灌溉用水量不大时,可以选择抽吸盛水箱中的水作为灌溉用水。

9、作为优选,扶壁组件包括肋板、腔槽;肋板为混凝土薄壁结构且等距排列有若干个,肋板背向蓄水池的一侧为弧形端面,肋板侧壁具有腔槽,肋板与蓄水池的背板形成扶壁式挡墙结构,对处于上部的坡地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肋板的弧形端面承受土压可让力向上下两侧分散,结构稳定性更高,腔槽的设置,减少肋板的材料用量。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1、1、通过在干旱坡地上设置半埋入地下的蓄水池配合二级储水层作为储水设施,不仅可以收集自然降水,还可以对坡面上流下的地表浅层水进行收集,减少自然水资源的浪费,为坡地造林提供便利,借助蓄水池的构筑物本身的自重和扶壁组件、支撑梁、压顶槽、支承桩形成的锚固、支撑结构对坡地起到断面支护作用,减少塌坡的风险;

12、2、栽植室和栽植槽内均可种植小型地被植物或花草灌木,对作业平台裸露的混凝土结构起到装饰美化作用;

13、3、栽植室和栽植槽内灌溉后的多余水分可以通过回流孔重新回到蓄水池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包括有顶面斜度与旱地坡面坡度相匹配的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业平台(2)、栽植室(3)、二级储水层(4)、扶壁组件(5)、支撑梁(6)、压顶槽(7)、支承桩(8);蓄水池(1)前端一体式浇筑有作业平台(2)和栽植室(3),栽植室(3)处于作业平台(2)下方,蓄水池(1)内设置有二级储水层(4),蓄水池(1)背板一体式浇筑有扶壁组件(5),蓄水池(1)前后两侧的内壁之间等距浇筑有支撑梁(6),蓄水池(1)背板上端浇筑有集水压重的压顶槽(7),蓄水池(1)下端具有深入坡地且钻孔灌注成型的支承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2)前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爬梯(9),作业平台(2)上表面靠近爬梯(9)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凹陷并用于放置水泵的嵌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2)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处于嵌槽(10)上方的挡雨台(11),作业平台(2)上端浇筑有处于嵌槽(10)之间的栽植槽(12),栽植槽(12)底壁具有渗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蓄水池(1)背板上与坡地土层相接的部位设置有若干渗流孔(13),蓄水池(1)前端内壁上开设有与栽植室(3)连通的回流孔(14),渗流孔(13)和回流孔(14)内均设置有隔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栽植室(3)包括托槽(301)、倒流台(302)、导水管(303);托槽(301)上端与作业平台(2)一体式浇筑成型且位于坡表上方,托槽(301)底壁具有朝向蓄水池(1)一侧下斜的倒流台(302),托槽(301)后端与回流孔(14)之间连接有导水管(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二级储水层(4)包括盛水箱(401)、连通口(402);盛水箱(401)为U型槽体结构,盛水箱(401)处于支撑梁(6)之间并与支撑梁(6)一体浇筑成型,支撑梁(6)侧壁开设有与盛水箱(401)贯通的连通口(4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扶壁组件(5)包括肋板(501)、腔槽(502);肋板(501)为混凝土薄壁结构且等距排列有若干个,肋板(501)背向蓄水池(1)的一侧为弧形端面,肋板(501)侧壁具有腔槽(5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包括有顶面斜度与旱地坡面坡度相匹配的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业平台(2)、栽植室(3)、二级储水层(4)、扶壁组件(5)、支撑梁(6)、压顶槽(7)、支承桩(8);蓄水池(1)前端一体式浇筑有作业平台(2)和栽植室(3),栽植室(3)处于作业平台(2)下方,蓄水池(1)内设置有二级储水层(4),蓄水池(1)背板一体式浇筑有扶壁组件(5),蓄水池(1)前后两侧的内壁之间等距浇筑有支撑梁(6),蓄水池(1)背板上端浇筑有集水压重的压顶槽(7),蓄水池(1)下端具有深入坡地且钻孔灌注成型的支承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2)前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爬梯(9),作业平台(2)上表面靠近爬梯(9)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凹陷并用于放置水泵的嵌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2)上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处于嵌槽(10)上方的挡雨台(11),作业平台(2)上端浇筑有处于嵌槽(10)之间的栽植槽(12),栽植槽(12)底壁具有渗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区坡面造林半埋式集水室,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胡德超练斌刘宗奇李晓俊邹苗
申请(专利权)人:徐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