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豌豆顶凌播种方法技术_技高网

豌豆顶凌播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3259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属于豌豆种植技术领域,在春季土壤表层解冻5~10cm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株距4~6cm,行距20cm,播种深度3~5cm;且播种前对表层土壤厚度范围为4‑7cm土壤进行再次翻拌,采用安装在一块安装板上的至少一对松土部件对土壤进行翻切搅拌,安装板安装在外部移动设备上,从而令安装板沿着土壤上方直线移动;两松土部件一边相对反向转动,以切碎并搅拌解冻的土壤;松土部件还能够竖直移动,根据现场土壤解冻的实际深度范围,调节至竖直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松土部件插入到解冻层但不进入到冷冻层内。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播种豌豆,可以充分利用顶凌播种的优势,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豌豆种植,具体为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


技术介绍

1、豌豆是医食同源作物,具有调和脾胃、通利大肠、抗菌消炎,益气、止泻、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对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在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食用豌豆食品已成为当前健康的时尚。现有技术中,例如宁夏南部一带,对于豌豆的种植一直都是沿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的传统种植习惯,每年4月5日之后开始播种豌豆,导致豌豆开花期高温酷热,结荚率减少,病虫害加剧,产量及品质降低,加之,豌豆7月下旬收获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复种其它作物,造成长达60多天的土地闲置,等来年再种,造成光热、降水及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基于此,以提高产量,缩短豌豆生育期,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有效避开花期高温及后期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研究方向的豌豆种植技术亟待进一步开发。

2、其中,为克服传统豌豆种植技术而诞生的顶凌播种,是其中一种优化种植的选择方案,所谓“顶凌”中的“凌”就是指冰凌,而顶凌播种就是春季当土壤表层解冻若干深度,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即进行播种的一种方法。目前对于豌豆的顶凌播种技术尚在进一步研究完善之中,对于土壤解冻的深度范围莫衷一是,具有多种种植参数可以参考使用,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对解冻层的土壤播种深度都相应具有明确的限定,而目前在顶凌播种时,虽然选择了土壤表层解冻一定深度的时机进行,但是却又沿用了传统的更耕地方法,采用旋耕机等在播种前将土壤上层进行翻耕,以便播种,无法控制耕地深度,导致解冻层土壤未充分耕匀,或者耕地时早已深及冻土层,破坏了顶凌耕种的土壤基本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采用本豌豆顶凌播种方法提供的种植参数,以及利用播种前再次准确翻耕既定深度的土壤,保证顶凌播种土壤特性要求,可以获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在春季土壤表层解冻5~10cm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株距4~6cm,行距20cm,播种深度3~5cm;且播种前对表层土壤厚度范围为4-7cm土壤进行再次翻拌,采用安装在一块安装板上的至少一对松土部件对土壤进行翻切搅拌,安装板安装在外部移动设备上,从而令安装板沿着土壤上方直线移动;

5、两松土部件一边相对反向转动,以切碎并搅拌解冻的土壤;松土部件还能够竖直移动,根据现场土壤解冻的实际深度范围,调节至竖直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松土部件插入到解冻层但不进入到冷冻层内。

6、进一步地,每个松土部件用于旋切搅拌土壤的耕刀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以及在转轴周围径向固定设置的若干铰刀,转轴上部转轴安装在一个支架中央,并被支架支撑起来而能够悬空安装,两转轴之间的顶端通过皮带同步传动。

7、进一步地,所采用的支架包括若干呈l型的连接臂,连接臂环形阵列固在一个轴套周围,轴套供所述转轴转动安装,所有连接臂均固定在一个顶罩的顶部封闭端,该顶罩的底端口敞开,以形成瓶盖状,顶罩的罩壁底端面上同轴地具有一个环形的插接槽,该插接槽的其中一个内侧壁设有螺纹,另一个内侧壁光滑,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一根套筒的顶端伸入到所述插接槽内,且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其中一个内侧壁螺纹连接,其内侧壁与所述插接槽的另一个内侧壁动密封配合。

8、进一步地,将所述套筒的底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让所述松土部件贯穿安装板后能在套筒以及顶罩内转动;

9、每个套筒靠其底端处的外面还同轴固定有从传动齿轮,两个套筒上的传动齿轮之间彼此啮合,形成反向传动,以使得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转动时,带着所述套筒原地自转,并在一个阻止所述连接臂转动的限转杆限制下,令所述顶罩上或下移动,带着所述松土部件上下移动,以设定好松土部件伸入解冻土壤层的具体深度。

10、进一步地,所采用的限转杆为倒置的l型杆装结构,其水平段的自由端处开设有一道限位条孔,所述连接臂的竖直段垂直于顶罩的顶端面的同时,恰好滑动配合地穿过所述限位条孔。

11、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还固定有挡土罩,安装板的前侧边缘呈刀刃状,在安装板朝前移动时,将前方土壤表面推平,保持即将旋耕的土壤平坦,从而令伸出安装板底面的松土部件充分位于土壤内,获得真实可靠且相对一致的旋耕深度。

12、进一步地,种植豌豆的前茬农作物选择马铃薯、燕麦、玉米、小麦、荞麦、糜子、胡麻中的任一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熟化土壤,耕翻深度20cm~25cm,耕翻土地要求深、匀、透,不重不漏,犁垡齐平;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及时收耱保墒。

13、进一步地,豌豆基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钾肥为补,施肥时要按照n∶p∶k=1∶5∶2的比例配方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性基施磷酸二铵20~26kg/亩,尿素2~4kg/亩,硫酸钾8~18kg/亩;出苗期需追施尿素5kg/亩;开花结荚时追施尿素7.5kg/亩,三元复合肥按含n:p:k=15%:15%:15%的比例,以5kg/亩的量施于作物行间或随水灌溉,鼓粒期叶面追施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

14、进一步地,在播种之前,用种子精选机或者人工精选,剔除虫蛀粒、破损粒、霉变粒、发芽粒及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再用重量为种子重量0.8%,浓度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所有的种子表面均匀黏附上药粉待播。

15、进一步地,在豌豆于田间种植过程中,一方面,在豌豆整个生育期内中耕2次,第一次是在分枝前后阶段,第二次是在现蕾期之前进行;另一方面,要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高渗吡虫林以25g/亩的使用量,喷在豌豆植株中下部,隔7天再喷1次,连喷2~3次;并用20%斑潜净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每隔7天喷雾一次,连续喷3~5次;从初花期开始,选晴天中午豌豆闭花之后,用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ml/亩喷雾,喷在豌豆植株中下部,隔7天再喷1次,连喷2~3次。

16、(三)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专利技术采用顶凌播种方法,限定了具体播种参数,而且在播种前对解冻层进行了实时的耕土拌匀,达到松土通气,易于播种的效果,不会破坏顶凌播种对土壤解冻层与冻土层状态的要求,为顶凌播种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19、2、由传统的4月5日(清明)之后播种提前至3月中旬,提前20天左右,既解决了豌豆因播种较晚春化作用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花蕾的分化和孕育,又可有效避开花期高温酷热,解决了因高温导致不结实减产问题。

20、3、本专利技术使豌豆成熟期提前到6月下旬至7月初,提前20天左右,可充分利用7月至10月的光热水资源,为豌豆收获后复种其它作物提供充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春季土壤表层解冻5~10cm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株距4~6cm,行距20cm,播种深度3~5cm;且播种前对表层土壤厚度范围为4-7cm土壤进行再次翻拌,采用安装在一块安装板(2)上的至少一对松土部件(4)对土壤进行翻切搅拌,安装板(2)安装在外部移动设备上,从而令安装板(2)沿着土壤上方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松土部件(4)用于旋切搅拌土壤的耕刀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以及在转轴周围径向固定设置的若干铰刀,转轴上部转轴安装在一个支架中央,并被支架支撑起来而能够悬空安装,两转轴之间的顶端通过皮带(5)同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支架包括若干呈L型的连接臂(7),连接臂(7)环形阵列固在一个轴套(6)周围,轴套(6)供所述转轴转动安装,所有连接臂(7)均固定在一个顶罩(8)的顶部封闭端,该顶罩(8)的底端口敞开,以形成瓶盖状,顶罩(8)的罩壁底端面上同轴地具有一个环形的插接槽,该插接槽的其中一个内侧壁设有螺纹,另一个内侧壁光滑,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的一根套筒(9)的顶端伸入到所述插接槽内,且套筒(9)的外侧壁与所述其中一个内侧壁螺纹连接,其内侧壁与所述插接槽的另一个内侧壁动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套筒(9)的底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让所述松土部件(4)贯穿安装板(2)后能在套筒(9)以及顶罩(8)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限转杆(11)为倒置的L型杆装结构,其水平段的自由端处开设有一道限位条孔(12),所述连接臂(7)的竖直段垂直于顶罩(8)的顶端面的同时,恰好滑动配合地穿过所述限位条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2)的前侧还固定有挡土罩(3),安装板(2)的前侧边缘呈刀刃状,在安装板(2)朝前移动时,将前方土壤表面推平,保持即将旋耕的土壤平坦,从而令伸出安装板(2)底面的松土部件(4)充分位于土壤内,获得真实可靠且相对一致的旋耕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豌豆的前茬农作物选择马铃薯、燕麦、玉米、小麦、荞麦、糜子、胡麻中的任一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熟化土壤,耕翻深度20cm~25cm,耕翻土地要求深、匀、透,不重不漏,犁垡齐平;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及时收耱保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豌豆基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钾肥为补,施肥时要按照N∶P∶K=1∶5∶2的比例配方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性基施磷酸二铵20~26kg/亩,尿素2~4kg/亩,硫酸钾8~18kg/亩;出苗期需追施尿素5kg/亩;开花结荚时追施尿素7.5kg/亩,三元复合肥按含N:P:K=15%:15%:15%的比例,以5kg/亩的量施于作物行间或随水灌溉,鼓粒期叶面追施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之前,用种子精选机或者人工精选,剔除虫蛀粒、破损粒、霉变粒、发芽粒及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再用重量为种子重量0.8%,浓度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所有的种子表面均匀黏附上药粉待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豌豆于田间种植过程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春季土壤表层解冻5~10cm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株距4~6cm,行距20cm,播种深度3~5cm;且播种前对表层土壤厚度范围为4-7cm土壤进行再次翻拌,采用安装在一块安装板(2)上的至少一对松土部件(4)对土壤进行翻切搅拌,安装板(2)安装在外部移动设备上,从而令安装板(2)沿着土壤上方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松土部件(4)用于旋切搅拌土壤的耕刀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以及在转轴周围径向固定设置的若干铰刀,转轴上部转轴安装在一个支架中央,并被支架支撑起来而能够悬空安装,两转轴之间的顶端通过皮带(5)同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支架包括若干呈l型的连接臂(7),连接臂(7)环形阵列固在一个轴套(6)周围,轴套(6)供所述转轴转动安装,所有连接臂(7)均固定在一个顶罩(8)的顶部封闭端,该顶罩(8)的底端口敞开,以形成瓶盖状,顶罩(8)的罩壁底端面上同轴地具有一个环形的插接槽,该插接槽的其中一个内侧壁设有螺纹,另一个内侧壁光滑,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的一根套筒(9)的顶端伸入到所述插接槽内,且套筒(9)的外侧壁与所述其中一个内侧壁螺纹连接,其内侧壁与所述插接槽的另一个内侧壁动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套筒(9)的底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让所述松土部件(4)贯穿安装板(2)后能在套筒(9)以及顶罩(8)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豌豆顶凌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限转杆(11)为倒置的l型杆装结构,其水平段的自由端处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峰黄贵斌周丽蕾王斐张新学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