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膜成型装置及极片加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313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及极片加工系统,极片膜成型装置,包括中心辊,以及沿中心辊的周向依次转动的输入辊、多个减薄辊以及输出辊;中心辊和输入辊将物料辊压成极片膜,极片膜贴设在中心辊上并向后输送;多个减薄辊依次辊压中心辊上的极片膜,而使极片膜减薄;输出辊能够辊压中心辊上目标厚度的极片膜,极片膜贴设在输出辊上,且随输出辊的转动向后输送;输入辊、减薄辊以及输出辊三者中至少其一与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可调。本技术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不仅利于极片膜能够连续的进行输送且不易于断裂,而提高极片膜的加工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改变输入辊、减薄辊以及输出辊三者中至少其一与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极片膜成型装置的极片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1、极片加工工艺按照是否使用溶剂可以分为湿法工艺以及干法工艺。传统湿法工艺即目前最为常见的浆料涂布工艺,是将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以及粘结剂混合均匀制备成液态电池浆料混合物。

2、为了保证电池浆料的流动性,电池浆料的溶剂含量一般都在40%以上。传统涂布工艺制备极片的过程同时也是大量的溶剂加热烘干的过程,这将消耗巨大的电力能耗,同时极片生产过程需等待溶剂蒸发,导致涂布工艺生产效率低。

3、干法工艺理论上不需要添加任何溶剂,无溶剂条件下仅仅通过干法粘结剂的纤维化即可制备出极片膜,将极片膜与集流体热压复合即可得到干电极极片。干法制备极片膜工艺不需要复杂的涂布设备,仅仅通过连续的加热辊压即可制备极片膜。然而有些干法工艺制膜工艺复杂,效率低,对粘结剂纤维化要求高,需要膜具有一定的强度满足加工需求。

4、传统的干法制模结构通常采用直线型辊,每相邻两个辊之间的压力是相同的,调节一对辊之间的辊缝和压力时,其他周边辊之间的辊缝和压力也会变化,使得这种干法制膜结构仅能够制备一种规格的电极膜,进而导致制备结构的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以便于极片膜的加工成型,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中心辊,以及沿所述中心辊的周向依次转动设置的输入辊、多个减薄辊以及输出辊;

4、所述中心辊和所述输入辊用于将落料至两者之间的物料辊压成极片膜,所述极片膜能够贴设在所述中心辊上,并随所述中心辊的转动而向后输送;

5、多个所述减薄辊沿所述极片膜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能够依次辊压所述中心辊上的所述极片膜,而使所述极片膜减薄至目标厚度;

6、所述输出辊能够辊压所述中心辊上目标厚度的所述极片膜,所述极片膜贴设在所述输出辊上,且随所述输出辊的转动向后输送;

7、所述输入辊、所述减薄辊以及所述输出辊三者中至少其一与所述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可调。

8、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辊、所述减薄辊以及所述输出辊三者与所述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均可调。

9、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中心辊的表面粗糙度;

10、和/或,所述中心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输出辊的表面粗糙度。

11、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辊的转速小于所述中心辊的转速;

12、和/或,所述输出辊的转速大于所述中心辊的转速。

13、进一步的,沿所述极片膜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减薄辊与所述中心辊之间的辊缝渐小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辊、所述减薄辊以及所述输出辊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中心辊的直径;和/或,

15、所述输入辊和所述中心辊内设有加热部。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7、本技术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通过输入辊和中心辊将物料辊压成极片膜,极片膜贴设在中心辊上后依次被多个减薄辊辊压减薄至目标厚度,再经由输出辊辊压后,使得极片膜能够贴设在输出辊上并随输出辊的转动进行输送,不仅利于极片膜能够连续的进行输送且不易于断裂,而提高极片膜的加工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改变输入辊、减薄辊以及输出辊三者中至少其一与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即可调节极片膜的厚度规格,从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18、此外,输入辊、减薄辊以及输出辊三者与中心辊之间的辊缝均可调,利于最大程度的改变极片膜的厚度规格,进而具有较好的调节灵活性。通过输入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中心辊的表面粗糙度,利于极片膜贴设在中心辊上,并通过中心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输出辊的表面粗糙度,利于极片膜贴设在输出辊上,并向后输送。输入辊的转速小于中心辊的转速,以及输出辊的转速大于中心辊的转速,利于极片膜贴设在中心辊上向后输送,并贴设在输出辊上向后输送。

19、另外,沿极片膜的输送方向,多个减薄辊与述中心辊之间的辊缝渐小设置,利于将极片膜的厚度减薄至目标厚度,且能够提出极片膜的成型效果。中心辊的直径大于输入辊、减薄辊和输出辊的直径,利于输入辊、减薄辊和输出辊均能够辊压中心辊上的极片膜;输入辊和中心辊内设置加热部,利于提高极片膜的成型效果,而不易于发生断裂,从而使得极片膜能够连续的进行输送。

20、另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片加工系统,包括用于输送集流体的输送装置,所述集流体输送路径的至少一侧设有如上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所述集流体和所述极片膜能够辊压在一起。

21、进一步的,所述集流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极片膜成型装置,两所述输出辊能够将两所述极片膜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集流体辊压在一起。

22、进一步的,沿所述集流体的输送方向,所述极片膜成型装置间隔设于所述集流体的两侧;

23、对应于各所述输出辊,在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转动设有压辊。

24、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放卷所述集流体的放卷辊,以及用于收卷辊压于一起的所述集流体和所述极片膜的收卷辊。

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26、本技术所述的极片加工系统,通过输送装置对集流体进行输送,并通过在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如上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利于极片膜和集流体辊压复合在一起,从而利于提高极片的加工效率。

27、此外,在集流体的两侧均设有极片膜成型装置,并通过两个输出辊将两个极片膜和集流体辊压复合在一起,利于进一步提升极片的加工效率。沿集流体的输送方向,极片膜成型装置间隔设于集流体的两侧,以及压辊的设置,能够通过位于上游的输出辊和压辊先将其一极片膜辊压复合在集流体上,并通过位于下游的输出辊和压辊将另一极片膜辊压复合在集流体的另一侧,也能够提高极片的加工效率。输送装置中放卷辊和收卷辊的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7.一种极片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兴李云明杨利秦士林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