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296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撑件和测量件。支撑件可水平压设于待检测表面上,具有活动孔,活动孔相对设置于待检测点;测量件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活动孔内,且测量件竖向设置有刻度标识线,刻度标识线能够指示待检测点处的平整度。上述装置使用前,首先记录下当支撑件的底面与测量件的底面平齐时,两者重合点对应的刻度标识线的刻度值。在使用时,支撑件水平压设在待检测表面上,可防止电池外壳局部变形;再将测量件插入活动孔内;测量件依靠重力竖直下降,确保了测量件的底部能贴合压设在待检测点,此时支撑件与测量件的重合点对应的刻度标识线的刻度变化值即表示待检测点的凹度值,从而能准确地确定该待检测点处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测试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当下,锂电池等二次电池也在高速发展,同时也对其使用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是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确保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2、目前,传统的电池表面凹度测试方法有两种:①使用高度规估算法,将电池放置于高度平整的大理石平台上,使用压杆对电池进行高度的测量,电池凹度为电池高度测量值减去电池厚度测量值。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测试机构较重,不方便搬运,且在测试时需先将电池或测试机柜转运;另外,在将电池放置于大理石板时,默认压杆测试面与电池底面平齐,当压杆测试面与电池底面不平齐或电池底面鼓胀时,这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无法准确。②钢尺加塞尺测量法,使用钢尺与待测试电池的表面压合,然后使用塞尺塞入电池表面与钢尺的缝隙中,通过塞尺的厚度读数,确认电池表面的凹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测试方案简陋,测试结果不准确,不同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差异较大。

3、基于以上所述,现亟需一种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同时提高检测准确性。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

4、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水平压设于电池待检测表面上,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被配置为相对设置于所述待检测表面上的待检测点;

5、测量件,所述测量件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孔内,且所述测量件竖向设置有刻度标识线,当所述测量件贴合压设于所述待检测点上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测量件的重合点对应的所述刻度标识线的刻度值能够指示所述待检测点处的平整度。

6、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卡块,所述第一限位卡块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能在所述活动孔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卡块和所述活动孔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

7、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卡块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滑动部和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孔内,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另一侧面能贴合抵接于所述测量件的一侧外壁。

8、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限位卡块,所述第二限位卡块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限位卡块能沿所述支撑件的外壁水平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卡块和所述活动孔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

9、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卡块的横截面呈u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贴合部和两个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相对两端各固连有一所述第二滑动部,两个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外壁,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另一侧面能贴合抵接于所述测量件的一侧外壁。

10、可选地,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末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伸缩杆能改变延伸长度,且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相平齐。

11、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内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的收纳槽;所述伸缩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平齐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

12、可选地,所述伸缩杆的末端部沿竖向凸设形成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能贴合抵接于所述电池的端部。

13、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末端部沿竖向凸设形成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能贴合抵接于所述电池的端部;和/或,所述测量件的底部设有柔性压块。

14、可选地,所述测量件包括测试压杆和配重块,所述测试压杆的一端固连于所述配重块,且所述测试压杆上设有所述刻度标识线。

15、可选地,所述测量件的底部固设有柔性压块。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在检测之前,工作人员记录下当支撑件的底面与测量件的底面平齐时,支撑件与测量件的重合点对应的刻度标识线的刻度值。在检测时,首先将支撑件水平压设在电池的待检测表面上,以避免电池的外壳局部受到挤压作用力产生变形的情况,保证了电池的完好性和使用安全性,再将测量件插入在活动孔内,工作人员松手后,测量件便能依靠自身重力竖直下降,规避了因人为按压测量件带来的结果偏差,从而确保测量件的底部能够贴合压设在待检测表面上的待检测点,此时支撑件与测量件的重合点对应的刻度标识线的刻度变化值即表示待检测点处的凹度值,从而能准确地确定该待检测点处的平整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卡块(4),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能在所述活动孔(11)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和所述活动孔(11)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滑动部(41)和第一贴合部(42);所述第一滑动部(41)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孔(11)内,所述第一贴合部(42)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件(1)的一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42)的另一侧面能贴合抵接于所述测量件(2)的一侧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卡块(5),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能沿所述支撑件(1)的外壁水平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和所述活动孔(11)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的横截面呈U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贴合部(52)和两个第二滑动部(51);所述第二贴合部(52)的相对两端各固连有一所述第二滑动部(51),两个所述第二滑动部(51)分别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的两侧外壁,所述第二贴合部(52)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件(1)的一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部(52)的另一侧面能贴合抵接于所述测量件(2)的一侧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的末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伸缩杆(3)能改变延伸长度,且所述伸缩杆(3)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1)的底端相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内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的收纳槽;所述伸缩杆(3)滑动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伸缩杆(3)的底端平齐于所述支撑件(1)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的末端部沿竖向凸设形成定位凸部(31),所述定位凸部(31)能贴合抵接于所述电池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末端部沿竖向凸设形成定位凸部(31),所述定位凸部(31)能贴合抵接于所述电池的端部;和/或,所述测量件(2)的底部设有柔性压块(2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件(2)包括测试压杆(21)和配重块(22),所述测试压杆(21)的一端固连于所述配重块(22),且所述测试压杆(21)上设有所述刻度标识线(20)。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卡块(4),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能在所述活动孔(11)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和所述活动孔(11)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块(4)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滑动部(41)和第一贴合部(42);所述第一滑动部(41)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孔(11)内,所述第一贴合部(42)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件(1)的一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42)的另一侧面能贴合抵接于所述测量件(2)的一侧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卡块(5),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沿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能沿所述支撑件(1)的外壁水平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和所述活动孔(11)的内壁能夹紧所述测量件(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卡块(5)的横截面呈u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贴合部(52)和两个第二滑动部(51);所述第二贴合部(52)的相对两端各固连有一所述第二滑动部(51),两个所述第二滑动部(51)分别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贺鹏程李海军王安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瑞新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