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工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2762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5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包括智能割草机,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的红外接收装置;充电站,为智能割草机充电,充电站包括与红外接收装置配合以引导智能割草机返回充电站的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壳体包括透光口,红外接收装置通过透光口接收外部光线,红外接收装置的安装位置与透光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不小于30mm。本技术通过将用以实现回充对接引导的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智能割草机的壳体内部,以避免智能割草机在户外进行割草作业时,太阳光直接照射至红外接收装置而使得智能割草机误触发回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花园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工作系统


技术介绍

1、智能割草机通常包括机壳、移动装置、切割装置以及电池包,电池包能够为移动装置和切割装置提供工作所需电能。使用时,预先在草坪上设定供智能割草机移动的待切割区域,并将充电站设置在待切割区域内,在检测到电池包电量较低时,智能割草机能够自动返回充电站并与充电站内充电端子对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后续检测到电池包内电量符合工作需求后,智能割草机又将自动驶离充电站,继续完成对待切割区域内草坪的修剪。

2、智能割草机回充引导主要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实现:在边界线上额外设置一回充引导线,在检测到电池包电量较低时,智能割草机直接沿回充引导线返回充电站;或,智能割草机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或视觉传感器,通过上述传感器检测识别充电站并执行回充对接。

3、然而上述回充引导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额外设置的回充引导线成本较高,且布线流程复杂,影响用户体验;超声波传感器或视觉传感器易于被复杂的户外工作环境影响而回充对接准确度较低,且成本较高。

4、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工作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充对接准确度高的自动工作系统。

2、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包括:智能割草机,在工作区域内自主移动和割草,所述智能割草机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红外接收装置;充电站,供所述智能割草机对接充电,所述充电站包括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配合以引导所述智能割草机返回所述充电站;所述壳体设有透光口,所述红外接收装置通过所述透光口接收外部光线,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所述透光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不小于30mm。

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电路板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灯珠,所述灯珠朝向所述透光口,外部光线通过所述透光口照射至所述灯珠。

4、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口包括第一开口壁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下方的第二开口壁,在所述智能割草机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灯珠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与所述第二开口壁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口还包括光线射入点,所述光线射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前端。

6、进一步地,所述光线射入点与所述灯珠的中心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度。

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割草机还包括为所述智能割草机供电的电池包及与所述电池包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站与所述充电端子相连以为所述电池包充电,所述壳体包括承载所述充电端子的端子座,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端子座。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外壳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并限定出第一腔体的第二外壳,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并限定出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端子座的连接处的第二密封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端子座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割草机还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均自所述第二腔体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智能割草机设有红外接收装置,充电站设有与红外接收装置配合以引导智能割草机返回充电站的红外发射装置,智能割草机的壳体设有透光口,红外接收装置通过透光口接收外部光线,且红外接收装置的安装位置与透光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不小于30mm;以此,通过将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智能割草机的壳体内部,以避免智能割草机在户外进行割草作业时,太阳光直接照射至红外接收装置而使得智能割草机误触发回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电路板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灯珠,所述灯珠朝向所述透光口,外部光线通过所述透光口照射至所述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口包括第一开口壁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下方的第二开口壁,在所述智能割草机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灯珠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与所述第二开口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口还包括光线射入点,所述光线射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射入点与所述灯珠的中心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割草机还包括为所述智能割草机供电的电池包及与所述电池包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站与所述充电端子相连以为所述电池包充电,所述壳体包括承载所述充电端子的端子座,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端子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外壳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并限定出第一腔体的第二外壳,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并限定出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端子座的连接处的第二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端子座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割草机还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均自所述第二腔体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电路板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灯珠,所述灯珠朝向所述透光口,外部光线通过所述透光口照射至所述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口包括第一开口壁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下方的第二开口壁,在所述智能割草机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灯珠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与所述第二开口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口还包括光线射入点,所述光线射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壁的最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射入点与所述灯珠的中心点之间的连接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割草机还包括为所述智能割草机供电的电池包及与所述电池包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站与所述充电端子相连以为所述电池包充电,所述壳体包括承载所述充电端子的端子座,所述红外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龙洪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机电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