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轮胎结构及轮胎总成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轮胎结构及轮胎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70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轮胎结构,应用于滑板车。轮胎结构包括胎体帘布层、缓冲帘布层、胎面。所述胎面沿轮胎结构的径向方向设置于胎体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设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与所述胎面之间。所述胎体帘布层至少包括两层,所述缓冲帘布层至少包括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胎面的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轮胎总成。如此设置,提高所述轮胎结构对于复杂路面的耐冲击性能和通过行驶性能,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板车,尤其是一种轮胎结构及轮胎总成


技术介绍

1、电动滑板车既有绿色出行工具的属性,又有电子产品的属性。随着全球电动滑板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与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市场滑板车将朝着注重安全性、智能性、平台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主流滑板车轮胎对于复杂路面耐冲击性能和通过行驶性能不佳,使得用户体验感差。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轮胎结构及轮胎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结构,通过在胎面与胎体帘布层之间加设缓冲帘布层,以达到提高通过行驶性能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结构,应用于滑板车,所述轮胎结构包括胎体帘布层、缓冲帘布层、胎面,所述胎面沿所述轮胎结构的径向方向设置于胎体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设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与所述胎面之间,所述胎体帘布层至少包括两层,所述缓冲帘布层至少包括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胎面的宽度。

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胎体帘布层为两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和第二胎体帘布层,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为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的外侧。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帘布层的宽度为所述胎面宽度的3/4~4/5。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帘布层的宽度为所述胎面宽度的31/40。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沿所述径向方向重叠设置。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相对于所述轮胎结构100的周向的倾斜角度在32°~38°的范围,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的帘线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帘线呈交叉设置。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胎面具有胎面花纹部,所述胎面花纹部包括直排水沟以及设置于所述直排水沟两侧的弧形排水沟。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排水沟包括多个第一弧形排水沟以及多个第二弧形排水沟,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排水沟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排水沟分别由所述胎面的两侧向所述直排水沟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排水沟之间设置有连通沟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排水沟之间设有所述连通沟。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胎面花纹部还包括多个沟槽,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胎面的两侧边缘处。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胎面花纹部的海陆比为65%~75%。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总成,所述轮胎总成包括上述所述的轮胎结构,所述轮胎总成还包括轮辋,所述轮胎结构固定于所述轮辋上,所述轮辋的直径为7.0~7.5英寸,所述轮胎结构在充气后的外径为10~11英寸。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轮胎结构包括至少两层胎体帘布层、至少一层缓冲帘布层、胎面。通过将至少一层缓冲帘布层设置于至少两侧胎体帘布层与胎面之间,缓冲帘布层的宽度小于胎面的宽度,使得滑板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路面的冲击和扎刺能够具备一定缓冲,从而提高轮胎结构的耐磨性、防滑性以及滑板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操控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结构,应用于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结构包括胎体帘布层(1)、缓冲帘布层(2)以及胎面(3),所述胎面(3)沿所述轮胎结构的径向方向设置于胎体帘布层(1)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2)设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1)与所述胎面(3)之间,所述胎体帘布层(1)至少包括两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至少包括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小于所述胎面(3)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1)为两层,所述胎体帘布层(1)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11)和第二胎体帘布层(12),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2)为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为所述胎面(3)宽度的3/4~4/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为所述胎面(3)宽度的31/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沿所述径向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相对于所述轮胎结构的周向的倾斜角度在32°~38°的范围,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的帘线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的帘线呈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3)具有胎面花纹部(33),所述胎面花纹部(33)包括直排水沟(331)以及设置于所述直排水沟(331)两侧的弧形排水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排水沟包括多个第一弧形排水沟(3321)以及多个第二弧形排水沟(3322),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排水沟(332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排水沟(3322)分别由所述胎面(3)的两侧向所述直排水沟(331)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排水沟(3321)之间设置有连通沟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排水沟(3322)之间设有所述连通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花纹部(33)还包括多个沟槽(334),所述沟槽(334)设置于所述胎面(3)的两侧边缘处。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花纹部(33)的海陆比为65%~75%。

10.一种轮胎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结构,所述轮胎总成还包括轮辋(200),所述轮胎结构固定于所述轮辋(200)上,所述轮辋(200)的直径为7.0~7.5英寸,所述轮胎结构在充气后的外径为10~11英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结构,应用于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结构包括胎体帘布层(1)、缓冲帘布层(2)以及胎面(3),所述胎面(3)沿所述轮胎结构的径向方向设置于胎体帘布层(1)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2)设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1)与所述胎面(3)之间,所述胎体帘布层(1)至少包括两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至少包括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小于所述胎面(3)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1)为两层,所述胎体帘布层(1)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11)和第二胎体帘布层(12),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的外侧;所述缓冲帘布层(2)为一层,所述缓冲帘布层(2)沿所述径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为所述胎面(3)宽度的3/4~4/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帘布层(2)的宽度为所述胎面(3)宽度的31/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与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沿所述径向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11)、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12)相对于所述轮胎结构的周向的倾斜角度在32°~38°的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惠友
申请(专利权)人:坦途创新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