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及其预成型方法技术_技高网

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及其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269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及其预成型方法,该预成型设备包括具位移装置的第一预成型装置、设置于位移装置之间的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一预成型装置一侧且对位于加热装置一侧的第二预成型装置、设置于第二预成型装置一侧边的真空抽取装置,而第一预成型装置的第一腔体上设有放置预设薄膜的作业平台,并在第二预成型的第二腔体内设有成型模具,则通过位移装置驱动第一预成型装置移动对位至第二预成型装置一侧进行盖合,利用真空管组对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部施行负压或正压,再通过加热装置针对预设薄膜产生加热,以供预设薄膜于加压时服贴至成型模具上形成预塑型,以此达到降低预设薄膜于塑型后的变形回弹、防止后续加工、贴合时所产生的皱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及其预成型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借由真空抽取装置对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部施行负压、正压状态,再利用加热装置加热至第一腔体,以使第一腔体上的预设薄膜通过第二腔体的成型模具于加压时产生预成型作业。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都随着科技进步、而有显着的改变,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观看的电视或电影等,通过显示屏幕呈现的影像,也由早期的二维平面影像(2d平面影像,two dimension),转变成为三维立体影像(3d立体影像,three dimension),以满足人们对于观看影像时的立体视觉影像的不同感受,更随着三维影像(3d立体影像)画面所呈现立体视觉效果,则有许多业者利用3d立体影像,演绎出各式不同的真实临场感、身历其境般的仿真影像境界,例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mr)技术或影像实境(cinematic reality,cr)技术等,成为应用在各式游戏、电视或电影等的技术,提供人们观看3d立体影像的视觉观感。

2、关于3d立体影像的呈现,是利用人们的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效应所形成,且双眼视差代表双眼因为位置不同、视角不同,而导致所见影像内容也略微不同的效应,最终由大脑将双眼所见不同影像予以调整融合,进而产生3d立体影像。至于立体影像呈现的技术,大致可以区分成需配戴特殊设计眼镜观看的戴眼镜式(stereoscopic)或者不需配戴眼镜的裸视观看的裸眼式(auto stereoscopic)。关于戴眼镜式的3d立体影像显示技术再进行细分,包括色差式〔即滤光眼镜(color filter glasses)〕、偏光式〔即偏光眼镜(polarizing glasses)〕以及主动快门式〔即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es)〕等各种型式。至于偏光式3d立体影像技术(polarization 3d),也称作偏振式3d立体影像技术,其原理为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先将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二组画面,然后借由3d眼镜的左、右镜片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以供使用者的左、右眼通过左、右镜片分别接收二组画面,再经由大脑进行合成来构成立体影像。

3、再者,裸眼观看的立体影像呈现,用户可以不需要配戴特殊设计的眼镜,即可观看3d立体影像。例如:透镜式(lenticular lens type)立体显像技术,为利用透镜将各显示信息的光线弦波而分别导向观看者的左、右眼,其所显示的立体影像有位置及角度等限制,因此观看者的观看位置、角度也会受到较多的限制。相较之下,配戴特殊设计眼镜观看的眼镜式3d立体影像显示技术所呈现的3d立体影像效果较佳,也不易受到观看位置或角度等限制,仍被大多数业者所应用。但偏光式眼镜必须经过检测、对位,以进行调整左、右镜片的合适偏光角度、偏振方向等,以达到良好的3d立体影像显示效果,为达到上述功用,则偏光式眼镜须于镜片上贴合有薄膜,用以通过薄膜层达到偏光、偏振效果,然而,偏光式眼镜的薄膜在生产的加工制程中存在有下列缺失亟待改善:

4、1、偏光式眼镜上的薄膜需经过加热处理后进行贴合作业,则在贴合作业的过程中薄膜容易产生皱折,而影响偏光式眼镜的质量与效果。

5、2、薄膜于加热处理后亦会产生变形回弹,以致使后续贴合过程中造成气隙或气泡,进而影响偏光式眼镜的质量与效果。

6、3、偏光式眼镜的镜片于进行贴合作业时,薄膜则会先碰触或贴合于镜片的周缘,再由周缘逐步贴合至镜片的中央位置,以致使镜片的中央位置的薄膜容易产生皱折或气隙等导致贴合不完全的情况。

7、由以上所述得知,其该上述薄膜贴合方式尚存在有贴合度不佳等,可待改善的空间存在,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及其预成型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预成型装置、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相对设置的加热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及真空抽取装置,其中:

3、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包括有一具有两个相对位移路径的位移装置、活动设置于该位移装置的该两个相对位移路径上以供预设薄膜放置的第一腔体,并设有驱动该第一腔体沿该两个相对位移路径呈往复位移的位移动力单元,且该第一腔体顶部凹设有第一加压空间,并在该第一加压空间在该第一腔体顶部开设有第一加压口;

4、该加热装置设有相对于该第一加压口一侧以供提升温度的加热口;及

5、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设置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及该加热装置一侧,以供该第一预成型装置活动位移时形成对位,且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包括有一座体及位于该座体顶部二侧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并在该座体两个相对内侧面设置有分别连接于该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一侧以通过该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呈纵向升降位移的第二腔体,则该第二腔体内部设有第二加压空间,并在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二加压空间一侧开设有第二加压口,且该第二加压口处设有对该预设薄膜形成预成型的成型模具,而该第二预成型装置一侧边设置有分别活动连接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连接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预设气体交换的处理作业的该真空抽取装置。

6、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中: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一加压口在该第一加压空间的一侧边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一连接口,且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二加压空间一侧开设有该第二加压口,则该第二加压空间一内侧壁面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二连接口,该真空抽取装置包括有真空管组及设置于外部的气压交换机,则该真空管组包括有一端连接于该气压交换机以供气或抽气替换的第一连接管、对位于该第一腔体以待该第一腔体为位移时连接于该第一腔体的该第一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该第二腔体的该第二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三连接管。

7、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中:该真空管组相对该第二连接口的该第三连接管另一端朝该第一连接管方向延伸设有支撑部,并在该支撑部延伸衔接至该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呈纵向升降位移以供该第三连接管在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伸缩作用的伸缩部。

8、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中:该真空抽取装置的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一侧设有以供该第三连接管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辅助支撑作用的管体升降装置,则该管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于该真空抽取装置一侧以供该管体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往复位移的管体升降动力单元,并在相对该支撑部的该管体升降装置一侧边延伸设有对位于该支撑部的呈二相对的管体升降臂,且该各管体升降臂于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以供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分别穿置以呈贯通状的穿孔。

9、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中: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包括有该座体及位于该座体顶部二侧的该盖合升降动力单元,且该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分别设有位于该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预成型装置、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相对设置的加热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及真空抽取装置,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一加压口在该第一加压空间的一侧边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一连接口,且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二加压空间一侧开设有该第二加压口,则该第二加压空间一内侧壁面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二连接口,该真空抽取装置包括有真空管组及设置于外部的气压交换机,则该真空管组包括有一端连接于该气压交换机以供气或抽气替换的第一连接管、对位于该第一腔体以待该第一腔体为位移时连接于该第一腔体的该第一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该第二腔体的该第二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三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真空管组相对该第二连接口的该第三连接管另一端朝该第一连接管方向延伸设有支撑部,并在该支撑部延伸衔接至该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呈纵向升降位移以供该第三连接管在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伸缩作用的伸缩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真空抽取装置的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一侧设有以供该第三连接管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辅助支撑作用的管体升降装置,则该管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于该真空抽取装置一侧以供该管体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往复位移的管体升降动力单元,并在相对该支撑部的该管体升降装置一侧边延伸设有对位于该支撑部的呈二相对的管体升降臂,且该各管体升降臂于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以供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分别穿置以呈贯通状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包括有该座体及位于该座体顶部二侧的该盖合升降动力单元,且该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分别设有位于该座体二侧呈纵向升降的盖合推杆,则相对该各盖合推杆的该座体二相对内壁面分别设有向外贯通的镂空槽,而位于两个该镂空槽相对内侧之间设有该第二腔体,则该第二腔体二侧分别设有延伸入该镂空槽内部以衔接于该各盖合推杆处的衔接部,再在该第二腔体顶部设有贴合升降动力单元,该贴合升降动力单元一侧设有位于该第二腔体内部所设该第二加压空间内呈纵向升降并具有推压部的贴合推杆,并在该贴合推杆的该推压部处结合有该成型模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腔体一侧的该位移动力单元设置于该位移装置的任一该位移路径侧边,设有驱动该第一腔体沿该二位移路径呈往复位移的导杆、驱动该导杆运作的马达或该导杆为蜗杆及蜗轮传动、链条及链轮或皮带及皮带轮的传动方式,而该两个相对位移路径为滑轨或导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一侧设置有侦测该加热装置的温度的感温模块,则该感温模块包括有固定于该座体上的固定座,并在该固定座一侧设有温度感测单元,再在该固定座及该温度感测单元之间设有分别衔接于该固定座一侧边及该温度感测单元一侧边以供该温度感测单元进行对位于该加热装置的该加热口的调整部;该温度感测单元为温度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是供设置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一侧或其内部,以供设有相对于该第一加压口一侧供提升温度的该加热口,并且该加热装置顶部设有用以提升温度的该加热口,而该加热装置设置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一侧时,位于该两个相对位移路径之间的该加热装置一侧设有升降座,并在该升降座一侧设有驱动该加热装置沿该升降座呈纵向升降位移的升降动力单元,并且该第一腔体底部凹设有不相连通于该第一加压空间的升降空间,则该升降空间沿该各位移路径的位移方向的二相对侧分别设有向外贯通的开口,以供该加热装置通过该升降空间、该开口朝该第一腔体进行纵向升降位移,而该加热装置设置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其内部时,该加热装置是连动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通过该位移装置沿该两个相对位移路径呈往复位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腔体的该第一加压口处设有供该预设薄膜放置的作业平台,且该作业平台在中央位置开设有连通于该第一加压空间的透孔,则该透孔四周分别开设有复数气孔。

10.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的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预成型装置、加热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真空抽取装置、感温模块及管体升降装置,该预成型方法是依据下列步骤实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预成型装置、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相对设置的加热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及真空抽取装置,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一加压口在该第一加压空间的一侧边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一连接口,且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在该第二加压空间一侧开设有该第二加压口,则该第二加压空间一内侧壁面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二连接口,该真空抽取装置包括有真空管组及设置于外部的气压交换机,则该真空管组包括有一端连接于该气压交换机以供气或抽气替换的第一连接管、对位于该第一腔体以待该第一腔体为位移时连接于该第一腔体的该第一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该第二腔体的该第二连接口形成气体通道的第三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真空管组相对该第二连接口的该第三连接管另一端朝该第一连接管方向延伸设有支撑部,并在该支撑部延伸衔接至该第一连接管之间设有呈纵向升降位移以供该第三连接管在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伸缩作用的伸缩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真空抽取装置的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一侧设有以供该第三连接管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进行升降时的辅助支撑作用的管体升降装置,则该管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于该真空抽取装置一侧以供该管体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往复位移的管体升降动力单元,并在相对该支撑部的该管体升降装置一侧边延伸设有对位于该支撑部的呈二相对的管体升降臂,且该各管体升降臂于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以供该真空管组的该支撑部分别穿置以呈贯通状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的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预成型装置,包括有该座体及位于该座体顶部二侧的该盖合升降动力单元,且该各盖合升降动力单元分别设有位于该座体二侧呈纵向升降的盖合推杆,则相对该各盖合推杆的该座体二相对内壁面分别设有向外贯通的镂空槽,而位于两个该镂空槽相对内侧之间设有该第二腔体,则该第二腔体二侧分别设有延伸入该镂空槽内部以衔接于该各盖合推杆处的衔接部,再在该第二腔体顶部设有贴合升降动力单元,该贴合升降动力单元一侧设有位于该第二腔体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书潘炫尧陈明宗
申请(专利权)人: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