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及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598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及眼镜,涉及光学眼镜领域。双光离焦镜片包括基片本体,基片本体上设置有上光区、下光区以及过渡区,上光区配置有第一离焦区域,下光区配置有第二离焦区域;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相间隔设置,任一边界线设置为弧线,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分别同过渡区的圆弧面相切设置。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均设置为弧线,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分别同过渡区的圆弧面相切设置,以降低改善人体眼部视线在上光区和下光区间相切换时,人体眼部晶状体实施的快速变轴距调节,避免上光区与下光区的连接结合处视网膜成像发生像跳、突变,促进视线成像平滑过渡,以降低眼部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眼镜,具体涉及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及眼镜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适合看远看近的双光眼镜产品有很多种,部分眼镜镜片在上光区设置为平光区,下光区设置为离焦区,或者上光区设置为离焦区,下光区设置为平光区,以在看远看近调节眼部可视视角,但其视线在上光区和下光区间相切换时,人体眼部晶状体实施快速变轴距的调节,导致视网膜上图像易出现像跳、突变等不利影响,易造成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相关技术中,视线在上光区和下光区间相切换时,人体眼部晶状体实施快速变轴距的调节,导致视网膜上图像易出现像跳、突变等不利影响,易造成疲劳。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包括:

3、基片本体,其上设置有上光区和下光区;

4、所述上光区的曲率半径和所述下光区的曲率半径不同;所述上光区配置有第一离焦区域,所述下光区配置有第二离焦区域,任一离焦区域设置有多个配置有屈光度的微透镜;

5、基片本体上还设置有过渡区,过渡区设置在所述上光区和所述下光区之间,所述第一离焦区域邻接所述过渡区的一侧设有第一边界线,所述第二离焦区域邻接所述过渡区的一侧设有第二边界线,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界线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边界线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的最大间距小于0.1mm,任一边界线设置为弧线,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界线分别同所述过渡区的圆弧面相切设置。

6、可选地,所述上光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下光区的曲率半径。

7、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界线在朝向所述下光区的方向上分别被配置为呈凹陷设置。

8、可选地,所述基片本体包括外凸的外表面和内凹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均位于外表面上;或

9、所述基片本体包括外凸的外表面和内凹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均位于内表面上。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离焦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离焦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离焦区域和第二离焦区域的面积比为1.15-1.4。

11、可选地,所述微透镜的屈光度为﹢1.50d至﹢3.50d。

12、可选地,所述微透镜配置为pc材质或ppma材质。

13、可选地,上述的双光离焦镜片,还包括平光区,所述平光区设置在所述基片本体的侧向边缘区域,所述平光区远离所述基片本体外沿的一侧邻接所述上光区和所述下光区设置。

14、可选地,所述基片本体为至少具有半椭球形外表面的片状结构。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镜,包括上述的双光离焦镜片。

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本技术提供的双光离焦镜片,包括基片本体,其上设置有上光区、下光区以及过渡区,过渡区设置在上光区和下光区之间,上光区配置有第一离焦区域,下光区配置有第二离焦区域,任一离焦区域设置有多个配置有屈光度的微透镜;第一离焦区域邻接过渡区的一侧设有第一边界线,第二离焦区域邻接过渡区的一侧设有第二边界线,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相间隔设置,第一边界线与第二边界线的最大间距小于0.1mm,任一边界线设置为弧线,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分别同过渡区的圆弧面相切设置。

18、此结构的双光离焦镜片,通过第一离焦区域对进入上光区的外界光线进行离焦,以调节人体眼部看远时的视野图像,通过第二离焦区域对进入下光区的外界光线进行离焦,以调节人体眼部看近时的视野图像,将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均设置为弧线,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分别同过渡区的圆弧面相切设置,以降低改善人体眼部视线在上光区和下光区间相切换时,人体眼部晶状体实施的快速变轴距调节,避免上光区与下光区的连接结合处视网膜成像发生像跳、突变,促进视线成像平滑过渡,以降低眼部疲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区(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下光区(2)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界线(12)和所述第二边界线(22)在朝向所述下光区(2)的方向上分别被配置为呈凹陷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本体包括外凸的外表面和内凹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边界线(12)和第二边界线(22)均位于外表面上;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焦区域(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离焦区域(21)的面积,所述第一离焦区域(11)和第二离焦区域(21)的面积比为1.15-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屈光度为﹢1.50D至﹢3.50D。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配置为PC材质或PPMA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光区(4),所述平光区(4)设置在所述基片本体的侧向边缘区域,所述平光区(4)远离所述基片本体外沿的一侧邻接所述上光区(1)和所述下光区(2)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本体为至少具有半椭球形外表面的片状结构。

10.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区(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下光区(2)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界线(12)和所述第二边界线(22)在朝向所述下光区(2)的方向上分别被配置为呈凹陷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本体包括外凸的外表面和内凹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边界线(12)和第二边界线(22)均位于外表面上;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焦区域(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离焦区域(21)的面积,所述第一离焦区域(11)和第二离焦区域(21)的面积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施斌王绪如王琦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克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