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224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2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包括:第一组轨道,包括内外圈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用于贯穿在模拟机舱内,并从模拟机舱的尾舱门一侧及一侧的侧舱门延伸而出,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在对应于模拟机舱的尾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长直轨道,在对应于模拟机舱的侧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弧形轨道。该轨道系统设置为环形轨道,贯穿设置于模拟机舱的尾舱门和侧舱门,可实现尾门离机和侧面离机训练方式,且轨道系统在侧面离机位置设置为第一弧形轨道,用于引导和转换受训人员的运行方向,使得受训人员出舱后的轨迹尽可能地靠近机舱侧后方,符合实际运动情况,给受训人员带来真实侧门离机感受,增强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降训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1、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是一种用于模拟伞降训练的装置,它通过模拟真实的伞降过程,帮助受训人员熟悉和掌握伞降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技术不断改进,包括运动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使得训练设备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伞降过程。

2、尽管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在技术上不断改进,但与真实伞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设备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出舱跳伞真实轨迹和实体感受,这可能影响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所述轨道系统包括:

4、第一组轨道,包括内外圈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所述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用于贯穿在模拟机舱内,并从所述模拟机舱的尾舱门一侧及一侧的侧舱门延伸而出,所述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尾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长直轨道,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侧舱门的部位设置为第一弧形轨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第二组轨道,包括内外圈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以所述模拟机舱在水平方向上的中线为镜像轴,所述第二组轨道与所述第一组轨道镜像对称布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轨道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的舱内部位包括第一斜向轨道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斜向轨道的靠近所述尾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邻接,所述第一斜向轨道的靠近所述侧舱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邻接;

7、以所述第一长直轨道的两个轨道的中线所在的延伸直线为基准线,在自所述尾舱门至所述侧舱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向轨道逐渐远离所述基准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在远离所述侧舱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轨道与第二斜向轨道的一端邻接,所述第二斜向轨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长直轨道邻接;

9、所述第二长直轨道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长直轨道指向于所述第二长直轨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二斜向轨道逐渐靠近于所述第一组轨道的第二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轨道的第二端包括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半径大于第一弧形轨道的半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轨道在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转弯半径大于两个所述导轨的最小间距,所述转弯半径为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两个导轨之间的中圆的半径;

12、所述第一组轨道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小于5,所述第一组轨道的高度不小于10m。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轨道包括尾舱门滑行区域和侧舱门滑行区域;

14、其中,所述尾舱门滑行区域包括:长度为4.5m的尾门离机滑行段、长度为51m的开伞滑行段和长度为17m的着陆滑行段;

15、所述侧舱门滑行区域包括:长度为4.5m的尾门离机滑行段、长度为64m的开伞滑行段和长度为17m的着陆滑行段。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并支撑导轨的轨道支撑架,所述轨道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下方;

17、所述导轨呈工字型,包括水平布置的顶板、底板和竖直布置的腹板,所述导轨的顶板用于支撑滑行器的行驶,所述底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导轨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为导电轨,通过绝缘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轨道支撑架上,所述绝缘固定组件包括:

19、压板,所述压板对称压紧在所述导轨的底板的两侧,所述压板具有通孔;

20、螺纹紧固件,其包括螺栓与螺母,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底板的通孔和所述轨道支撑架的通孔,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使得所述压板将所述导轨压紧连接在所述轨道支撑架上;

21、绝缘垫板和绝缘套,所述绝缘垫板位于所述轨道支撑架的压紧面上,使得所述导轨、所述压板的表面均与所述轨道支撑架绝缘隔离,所述绝缘套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通孔和所述轨道支撑架的通孔内,使得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压板绝缘隔离。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位置检测子系统,用于检测滑行器的位置,所述位置检测子系统包括:

23、第一位置传感器,布置在第一组轨道的第一端的对应于模拟机舱的尾舱门及侧舱门位置,用于检测滑行器到达离机滑行段;

24、第二位置传感器,布置在第一组轨道的中间部位,用于检测滑行器到达开伞滑行段;

25、第三位置传感器,布置在第一组轨道的中间部位或第二端或者靠近第二端的位置,用于检测滑行器到达着陆滑行段。

2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轨道系统设置为环形轨道,贯穿设置于模拟机舱的尾舱门和侧舱门,可支撑尾门离机和侧面离机训练方式,且轨道系统在侧面离机位置设置为第一弧形轨道,用于引导和转换受训人员的运行方向,使得受训人员出舱后的轨迹尽可能地靠近机舱侧后方,符合实际运动情况,给受训人员带来真实侧门离机感受,增强训练效果。

27、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还包括:第二组轨道(21b),包括内外圈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210);以所述模拟机舱(3)在水平方向上的中线为镜像轴,所述第二组轨道(21b)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镜像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3)的舱内部位包括第一斜向轨道(21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所述第一斜向轨道(212)的靠近所述尾舱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211)邻接,所述第一斜向轨道(212)的靠近所述侧舱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的第一端在远离所述侧舱门(3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与第二斜向轨道(214)的一端邻接,所述第二斜向轨道(214)的另一端与第二长直轨道(215)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的第二端包括第二弧形轨道(216),所述第二弧形轨道(216)的半径大于第一弧形轨道(213)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在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的转弯半径大于两个所述导轨(210)的最小间距,所述转弯半径为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的两个导轨(210)之间的中圆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包括尾舱门(31)滑行区域和侧舱门(32)滑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还包括用于固定并支撑导轨(210)的轨道支撑架(22),所述轨道支撑架(22)设置在所述导轨(210)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10)为导电轨,通过绝缘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轨道支撑架(22)上,所述绝缘固定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还包括位置检测子系统,用于检测滑行器的位置,所述位置检测子系统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还包括:第二组轨道(21b),包括内外圈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210);以所述模拟机舱(3)在水平方向上的中线为镜像轴,所述第二组轨道(21b)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镜像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在对应于所述模拟机舱(3)的舱内部位包括第一斜向轨道(21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所述第一斜向轨道(212)的靠近所述尾舱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长直轨道(211)邻接,所述第一斜向轨道(212)的靠近所述侧舱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轨道(21a)的第一端在远离所述侧舱门(3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轨道(213)与第二斜向轨道(214)的一端邻接,所述第二斜向轨道(214)的另一端与第二长直轨道(215)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行式伞降训练设备的轨道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超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峰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