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及其形成的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21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高效保温板、外叶板,所述内叶板与所述外叶板之间通过拉结件连接,所述拉结件贯穿所述外叶板及所述高效保温板,所述拉结件不贯穿所述内叶板。本技术便于生产、便于安装,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能够实现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及其形成的墙体


技术介绍

1、加气混凝土条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已经具有数十年成功应用的基础,但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单纯的加气混凝土材质已经难以满足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热工性能要求。对此,国内厂商开始采用热阻更高的高效保温材料与加气混凝土进行复合,生产加气混凝土复合板。

2、现有技术中的加气混凝土复合板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将高效保温材料固定在钢筋网笼中间,再采用加气混凝土将钢筋网笼及高效保温材料包裹,如中国专利:zl201721570535.8一种新型高效保温加气混凝土条板、zl201921138053.4一种自保温蒸压加气混凝土板、zl202122408205.1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板等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此类技术方案的生产方式对于墙板的容重、规格、填充材料、安装方式具有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生产、便于安装,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至少能够实现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更进一步能够实现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装配式墙板。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高效保温板、外叶板,所述内叶板与所述外叶板之间通过拉结件连接,所述拉结件贯穿所述外叶板及所述高效保温板,所述拉结件不贯穿所述内叶板。

4、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拉结件表面设有螺纹和/或凸起,所述拉结件与所述内叶板及所述外叶板之间均通过锚固胶连接。

5、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外叶板外侧设有外叶板盲孔,所述外叶板盲孔中心与外叶板通孔连接,所述外叶板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外叶板通孔的孔径,所述拉结件贯穿所述外叶板通孔,所述外叶板盲孔填充有修补砂浆,所述修补砂浆将所述外叶板盲孔填满。

6、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叶板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内叶板通孔,所述外叶板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外叶板槽口,所述外叶板槽口与不锈钢挂件外侧连接,所述不锈钢挂件内侧与直头螺栓连接,所述直头螺栓贯穿所述内叶板通孔之后与压板连接。

7、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拉结件后端处于所述外叶板盲孔处,所述拉结件后端连接有拉结件垫片及拉结件螺母。

8、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外叶板外侧设有防水装饰涂层。

9、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叶板厚度为120~300mm,所述高效保温板厚度为50~180mm,所述外叶板厚度为50~85mm,所述拉结件穿入所述内叶板的深度为50~90mm。

10、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叶板为b05级加气混凝土板或b06级加气混凝土板,所述外叶板为b04级加气混凝土板或b05级加气混凝土板,所述高效保温板为聚苯板、石墨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岩棉板、陶瓷棉板、硬泡聚氨酯板中的一种。

11、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高效保温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外叶板的宽度。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复合板形成的墙体,所述内叶板完全立于建筑的主体结构之上,所述主体结构为楼板或梁,所述高效保温板至少有一部分立于所述主体结构之外,所述外叶板完全立于所述主体结构之外,所述压板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技术的外叶板相对于内叶板尺寸薄、重量轻,高效保温板(部分或全部)及外叶板(全部)能够悬挑于主体结构之外,由此能够实现高效保温材料与梁柱部位保温材料的连续性。此做法能够有效提升墙体整体热工性能,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15、(2)本技术在加工时可以将外叶板、高效保温板、内叶板粘接在一起之后再进行开孔作业及拉结件安装,施工方式简单,高效保温材料的种类选择更广泛。

16、(3)由于外叶板不承受结构荷载,可以选用密度更轻的加气混凝土制造,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复合板整体容重。

17、(4)本技术的外叶板在设置防水装饰涂层的基础上可以直接作为装饰板,由此能够实现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设计与施工。

18、(5)现有技术中加气混凝土复合板之间的间隙主要依靠砂浆填充,因此存在较大渗水风险,本技术在内叶板拼接处设置砂浆的基础上,通过在外叶板拼接处设置pe棒和ms胶,在高效保温板拼接处设置聚氨酯胶,能够有效提升墙体的防漏抗渗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1)、高效保温板(2)、外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与所述外叶板(3)之间通过拉结件(4)连接,所述拉结件(4)贯穿所述外叶板(3)及所述高效保温板(2),所述拉结件(4)不贯穿所述内叶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表面设有螺纹和/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板盲孔(31)填充有修补砂浆,所述修补砂浆将所述外叶板盲孔(31)填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后端处于所述外叶板盲孔(31)处,所述拉结件(4)后端连接有拉结件垫片(41)及拉结件螺母(4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板(3)外侧设有防水装饰涂层(34)。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厚度为120~300mm,所述高效保温板(2)厚度为50~180mm,所述外叶板(3)厚度为50~85mm,所述拉结件(4)穿入所述内叶板(1)的深度为50~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为B05级加气混凝土板或B06级加气混凝土板,所述外叶板(3)为B04级加气混凝土板或B05级加气混凝土板,所述高效保温板(2)为聚苯板、石墨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岩棉板、陶瓷棉板、硬泡聚氨酯板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保温板(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外叶板(3)的宽度。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形成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完全立于建筑的主体结构(6)之上,所述主体结构(6)为楼板或梁,所述高效保温板(2)至少有一部分立于所述主体结构(6)之外,所述外叶板(3)完全立于所述主体结构(6)之外,所述压板(53)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结构复合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1)、高效保温板(2)、外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与所述外叶板(3)之间通过拉结件(4)连接,所述拉结件(4)贯穿所述外叶板(3)及所述高效保温板(2),所述拉结件(4)不贯穿所述内叶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表面设有螺纹和/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板盲孔(31)填充有修补砂浆,所述修补砂浆将所述外叶板盲孔(31)填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后端处于所述外叶板盲孔(31)处,所述拉结件(4)后端连接有拉结件垫片(41)及拉结件螺母(4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板(3)外侧设有防水装饰涂层(34)。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李怀阳凌浩然白申坤闫承雨邓园园张立智刘双吉郭喜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达诺筑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