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205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包括壳体、顶板、顶杆、动铁芯、线圈、导磁板、弹簧;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线圈、导磁板、动铁芯设置在上腔室内;所述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导磁板位于线圈的内侧并与线圈固定连接设置;动铁芯设置在导磁板的内侧并与导磁板滑动接触;在故障发生时,其能够在瞬间内重新启动,几乎没有停顿,这意味着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降低了运输服务中断的可能性;允许操作员或监控中心实时监测电磁阀的状态和操作,有助于快速诊断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响应速度;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对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远程复位装置,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1、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确保其高度可靠性和持续运行。这些系统通常依赖于多种电气和电子元件,包括断路器、电磁阀等,以确保列车和轨道之间的电气连接、液压操作和空气控制等功能。这些元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需要定期维护、重置或远程控制,以应对故障、紧急情况或系统调整的需要。传统的电磁阀和远程控制系统存在一些显著的挑战和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1、复位速度慢:在传统系统中,电磁阀的复位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这会导致列车或系统在故障后停车时间延长,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性。2、操作复杂:一些电磁阀的操作需要复杂的步骤或多个人员的参与,这增加了维护和维修的难度,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为错误。3、能源效率低:部分传统电磁阀可能在操作时消耗大量能源,不仅增加了系统运行的成本,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4、可靠性差:传统电磁阀可能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如恶劣天气或污染)的影响,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故障。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提高性能、可维护性和能源效率,同时确保系统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包括壳体、顶板、顶杆、动铁芯、线圈、导磁板、弹簧;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线圈、导磁板、动铁芯设置在上腔室内;所述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导磁板位于线圈的内侧并与线圈固定连接设置;动铁芯设置在导磁板的内侧并与导磁板滑动接触;顶板固定在顶杆的顶部,顶杆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可活动的贯穿壳体至所述上腔室内,顶杆的底端与动铁芯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设置在凹槽内,弹簧的下端抵接在动铁芯上,上端向上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壳体的下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线插头;所述接线插头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4、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置有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设置。

5、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圆孔;所述圆孔内固定设置有导向套;所述顶杆可滑动的贯穿导向套设置。

6、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紫铜垫片;所述紫铜垫片的下端面与所述导向套的上端面抵接接触;紫铜垫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孔连通的通孔。

7、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导磁套和接线盒;导磁套固定设置在接线盒的上方;所述上腔室设置在导磁套内,下腔室设置在接线盒内;导磁套和接线盒之间设置有异形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在故障发生时,其能够在瞬间内重新启动,几乎没有停顿,这意味着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降低了运输服务中断的可能性;允许操作员或监控中心实时监测电磁阀的状态和操作,有助于快速诊断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响应速度;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对环境友好;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维护成本,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产生;为未来的系统改进和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有助于保持竞争力和提供更先进的交通服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板(1)、顶杆(2)、动铁芯(11)、线圈(8)、导磁板(9)、弹簧(7);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13);所述线圈(8)、导磁板(9)、动铁芯(11)设置在上腔室内;所述线圈(8)与壳体固定连接;导磁板(9)位于线圈(8)的内侧并与线圈(8)固定连接设置;动铁芯(11)设置在导磁板(9)的内侧并与导磁板(9)滑动接触;顶板(1)固定在顶杆(2)的顶部,顶杆(2)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可活动的贯穿壳体至所述上腔室内,顶杆(2)的底端与动铁芯(11)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1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7)设置在凹槽内,弹簧(7)的下端抵接在动铁芯(11)上,上端向上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壳体的下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线插头(3);所述接线插头(3)与所述线圈(8)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腔室(13)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置有过滤片(12);所述过滤片(12)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圆孔;所述圆孔内固定设置有导向套(14);所述顶杆(2)可滑动的贯穿导向套(14)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紫铜垫片(6);所述紫铜垫片(6)的下端面与所述导向套(14)的上端面抵接接触;紫铜垫片(6)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孔连通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导磁套(5)和接线盒(4);导磁套(5)固定设置在接线盒(4)的上方;所述上腔室设置在导磁套(5)内,下腔室(13)设置在接线盒(4)内;导磁套(5)和接线盒(4)之间设置有异形圈(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板(1)、顶杆(2)、动铁芯(11)、线圈(8)、导磁板(9)、弹簧(7);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13);所述线圈(8)、导磁板(9)、动铁芯(11)设置在上腔室内;所述线圈(8)与壳体固定连接;导磁板(9)位于线圈(8)的内侧并与线圈(8)固定连接设置;动铁芯(11)设置在导磁板(9)的内侧并与导磁板(9)滑动接触;顶板(1)固定在顶杆(2)的顶部,顶杆(2)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可活动的贯穿壳体至所述上腔室内,顶杆(2)的底端与动铁芯(11)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1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7)设置在凹槽内,弹簧(7)的下端抵接在动铁芯(11)上,上端向上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壳体的下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线插头(3);所述接线插头(3)与所述线圈(8)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轨道车辆用远程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周健霍富强杨涛刘红刚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车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