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35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包括: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弯曲方向与充气机注入的气流方向相反;以及一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后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相反。因此,通过把配置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的进气口排成与气流方向一致,可快速展开侧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展开时,能够保护司机和坐在后座的乘客。另外,通过先展开一部分定位司机或乘客的侧面安全气囊,能够安全地保护司机或乘客的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具体来说,为一种安装在驾驶员或乘 客的一侧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时,其能够与安装在司机座或 乘客座前面的安全气囊一起,保护司机或乘客。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安全气囊安装在车辆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其能够与安全带一块,减 轻作用在司机或乘客上的冲击,从而起到保护司机或乘客的作用。 具体来说,安全气囊安装在驾驶座或乘客座位前面能够保护驾驶员或乘客。当车辆与另一物体发生碰撞或突然刹车时,安全气囊充气,避免驾驶员或乘客身体倾斜以及与诸如方向盘或仪表盘发生直接碰撞,从而吸收了作用在驾驶员或乘客身上的冲击。 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由一个碰撞检测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碰撞发生时,碰撞检测传感器探测到碰撞并把碰撞信号传送到ECU, ECU控制安全气囊的操作,依据碰撞的幅度,来操作充气机,以此展开安全气囊。 此时,充气机收到来自ECU的操作信号,操作加热器点燃火药。从而燃烧气体发生 剂,立刻产生大量膨胀性气体充入安全气囊,随之使安全气囊扩张开。 另外,最近,为了在车辆发生侧面撞击时保护司机或乘客,在门内侧安装上了侧面 安全气囊来保护司机或乘客。 侧面安全气囊安装在前面座位或后面座位上面的车顶纵梁上,在发生车辆侧面撞 击时,通过操作充气机,展开侧面安全气囊,以对司机或乘客进行保护。 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侧面安全气囊,图l所示为一种典型结构。 如图1所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包括胸袋102及头袋101。胸袋102包括一安装 部104及一底部106,安装部104后侧具有一颈部形状,底部106与安装部104整体成型。 另外,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关于系链103实质上对称的形状。系链103设置在胸袋 102和头袋101之间。远离安装部104有一排气口 ,头袋101从胸袋102以实质上对称的方 式延伸,在胸袋102与头袋101之间设置拉板105。 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减轻振动的优点。当然,由于侧面安全气囊 单独安装在前面座位或后面座位上,安装侧面安全气囊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需要大量 的工序,从而降低了工作性能。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侧面安全气囊。 如图2所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包括一安装在车顶侧面板100头部的安全气囊 200,以及安装在安全气囊200 —侧的充气机300和容置于其内的一气体发生剂,以在发生 侧面撞击时展开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具有一导引件220,其一端连接安全气囊200,另一端可枢转地安装 在车顶侧面板100上。 上述侧面安全气囊,所具有的优点是,其使用一个单一的安全气囊可覆盖前座和 后座。然而,由于安全气囊垫展开方向与充气机所产生的气流方向垂直,难于迅速保护驾驶 员和乘客。 另外,侧面安全气囊使得车顶纵梁的前支撑面板组件变形,尤其是,使得位于前挡 风玻璃与前门玻璃之间的一部分变形,严重损坏了车辆的外形。那也就是说,具有高压的充 气机产生气体使得安全气囊即刻展开,对车顶纵梁造成冲击,并因此使得车顶纵梁变形。 进一步地,由于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取决于其展开的情形,难于逐渐对该压 力进行调整,侧面安全气囊可能会把强大冲击力施加到驾驶员或乘客身上,可能使得驾驶 员或乘客与车辆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从而会由于安全气囊引起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在车辆侧面撞击发生时,其 能够更加快速地保护驾驶员或乘客。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其能够在展开安全气囊时不 会对车顶纵梁造成损害。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展开时,通过调 整安全气囊膨胀压力,能够切实保护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 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包括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 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弯曲方向与充气机注入的气流方向相反;一后座侧面 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后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相反。 此处,可以在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间成型一分割壁,所述分 割壁可比气室壁更宽,形状可为三角形。 另外,在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的气室中,离充气机远的气室比离充气机近的气室 可具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及更大的进气口 。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包括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弯曲方向与充气机注入的气流方向一致;以及一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后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相同。 此处,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可以由一分割壁隔开。 另外,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的气室壁弯曲方向可与膨胀气体 进一步地,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可具有一第一气室,该第一气室在最靠近前支撑面板组件处成型,第一气室上一下向气室壁从安全气囊垫向下突起,上向气室壁从安全气囊垫向上突起,所述下向气室壁和上向气室壁相互之间弯曲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上向气室壁可具有不同高度。 另外,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各气室壁离分割壁越近高度可越高,离分割壁越远,高度可越低。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具体包括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弯曲方向与充气机注入的膨胀气体流动方向一致,形成一第一展开部、一第二展开部及一死区展开部,上述展开部在驾驶座向后延伸方向上依次成型;以及一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弯曲方向与充气机注入的膨胀气体流动方向一致,形成一第四展开部、一第五展开部及一第六展开部,上述展开部在后座向后延伸方向上依次成型。 此处,所述死区展开部可具有一气孔,该气孔是通过弯曲邻近第四展开部的一第六气室壁,使其突起,与第四气室壁分割开而形成,因此膨胀气体通过上述气孔缓慢充入。 此处,上述第一展开部可包括三个气室及两个气室壁。 另外,一第七气室壁可在第四展开部及第五展开部间向上突起,并朝向第四展开 部弯曲,形成第四展开部的比其宽度更窄的进口 。 进一步, 一第十展开部可在第五展开部及第六展开部间向上突起,并弯曲形成第 五展开部比其宽度更窄的进口。 更进一步,一隔离体可在第一展开部上部成型,把充气机注入的膨胀气体分成向 上和向下的气流。 另外,每一个气室壁可通过沿指定线面对面连接安全气囊垫而成型,并在每一顶 端部具有一弯曲袋形。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以及其它物体、特征及优点将会更加清楚。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是一种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前视图; 图2是一种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横截面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包括:  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朝向驾驶座弯曲;以及  一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后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相同,朝向驾驶座;  其中气体是通过设置在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分的一个端侧的充气机从后座侧向驾驶座侧注入的;  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具有一第一气室,该第一气室在最靠近前支撑面板组件处通过下向气室壁在第一气室上方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向下突起而形成,以及  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的气室壁是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和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的气室的底面向上突起;并且  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的气室壁的高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6-4-24 10-2006-0036746;KR 2006-4-24 10-2006-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其安装在驾驶座和后座上部的车顶纵梁上,包括一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气室壁朝向驾驶座弯曲;以及一后座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多个分割气室,所述分割气室由介于其中的气室壁隔开,所述后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气室壁弯曲方向相同,朝向驾驶座;其中气体是通过设置在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分的一个端侧的充气机从后座侧向驾驶座侧注入的;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具有一第一气室,该第一气室在最靠近前支撑面板组件处通过下向气室壁在第一气室上方从驾驶座侧面安全气囊向下突起而形成,以及驾驶座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伦俞炳善金兑祐李东俊吴殷焕崔钧淳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