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构件、组合冠梁及组合围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34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混构件,其包括一H型钢和一增强板,沿H型钢的腹板的厚度方向,H型钢的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在每一连接端上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该若干螺栓孔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该增强板的长度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强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封闭端上,在H型钢与增强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在该容纳腔内填充有混凝土。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钢混构件所制成的组合冠梁和组合围檩。该钢混构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作为基坑结构件的构成件,能够方便制成组合冠梁、组合围檩、水平支撑以及支架,提高了基坑构件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混构件、采用该钢混构件所形成的组合冠梁和组合围檩。


技术介绍

1、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基坑开挖以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基坑中设置支撑装置,以避免基坑的滑坡或塌方。为提高施工效率,在现在的基坑支撑装置中,一般以型钢为主,制作各种支撑部件,由于基坑的大小、形状各异,且在同一基坑中,各类支撑的位置也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形式各异的支撑部件,由于各支撑部件是根据地质报告进行计算后,进行设计并制作的,较少考虑各支撑部件之间的通用性,在一个基坑完成施工后,所回收的大量支撑件中,只有少量支撑件能够被重新分割后,作为小型的零部件使用,大部分的回收支撑件仅能作为废钢材,不但造成大量钢材的浪费,也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首先提出了一种钢混构件,其包括一h型钢和一增强板,沿h型钢的腹板的厚度方向,h型钢的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在每一连接端上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该若干螺栓孔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该增强板的长度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强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封闭端上,在h型钢与增强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在该容纳腔内填充有混凝土。

3、该钢混构件实际为一混凝土增强件,增强板与h型钢的一个凹槽共同形成为容纳腔,然后在容纳腔内浇注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刚度以及h型钢和增强板的韧性使得该钢混构件的强度以及刚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钢混构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由其所制成的结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4、连接端上的螺栓孔,作为与其它结构件的连接部,以方便拆卸并进行回收。采用额外材料,利用上述螺栓孔,能够将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混构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更高强度的结构件,并根据需要调整两个钢混构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工况。额外材料具体可以采用板材或型材。

5、由于预先在连接端上设置了大量的螺栓孔,能够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在钢混构件上连接各种外接件,无需临时额外开孔,因此在将外接件拆除后,能够顺利地恢复原状,并用于其它用途,而不必对钢混构件再次进行改造。在连接端上开设大量的螺栓孔,虽然会对h型钢的强度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容纳腔内的混凝土能够弥补该损失,并使钢混构件成为具有设定强度和刚度的标准件。

6、利用该钢混构件能够方便制成组合冠梁、组合围檩、水平支撑以及支架。

7、进一步,为便于两根钢混构件方便地进行连接和拆卸,在h型钢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焊接有端头板,并在端头板上开设有连接孔。利用螺栓,经连接孔能够将若干根钢混构件顺次可拆卸地连接起来,以延长其长度,作为其他结构件中的部件,在完成使用后,拆除螺栓,恢复为单根钢混构件,进行重复利用。

8、其次,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冠梁,其包括冠梁框架和填充块,该冠梁框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根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分别称为第一冠梁构件和第二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均由顺次连接的若干根任一项上述的钢混构件构成,钢混构件的h型钢的翼缘水平设置,两根冠梁构件的钢混构件的增强板相对设置,两根冠梁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浇注腔,支护桩的顶端向上穿过该浇注腔;填充块由浇注在浇注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

9、第一冠梁构件位于支护桩的内侧,第二冠梁构件位于支护桩的外侧;

10、在两根冠梁构件的上侧安装有若干根上连接横板,若干根上连接横板沿组合冠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上连接横板的两端采用螺栓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根冠梁构件中的钢混构件的h型钢的上侧的连接端上;

11、在两根冠梁构件的下侧安装有若干根下连接横板,若干根下连接横板沿组合冠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下连接横板的两端采用螺栓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根冠梁构件中的钢混构件的h型钢的下侧的连接端上;

12、在填充块与冠梁构件、上连接横板和下连接横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离膜。

13、进一步,在浇注腔内不设置分割件。即浇注腔为沿组合冠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直到组合冠梁的端部,中间不设置任何分割件,保持填充块的连续性。若组合冠梁呈封闭的环状,该填充块则呈无端状的环形。

14、上述的内侧是指支护桩朝向基坑内部方向的一侧,外侧是指支护桩朝向基坑外部方向的一侧。隔离膜具体可以采用土工布、塑料薄膜等材料,或者在冠梁构件、上连接横板和下连接横板的表面涂刷隔离漆,由隔离漆所形成的漆膜形成为隔离膜。

15、现有组合冠梁中的钢结构件均采用框式结构,具体包括外框和连接在外框内部的横撑或连接板等分割件,这些分割件将外框的内腔分割为大量的独立型腔,每个型腔供1-3根支护桩通过,分割件能够对外框进行定位和加强,但是由于不同的基坑施工中,所采用的支护桩的类型以及外形的形式多样,回收的钢结构件在用于另一组合冠梁中时,需要对其中的分割件进行拆除并重新安装。其中的外框一般采用扁管、钢板或型钢等制成,需要在外框的内侧开孔,并利用螺栓将分割件连接到外框上,在浇注混凝土时,螺栓的内侧端会被浇注在混凝土中,在拆除组合冠梁并回收钢结构件的过程中,由于螺栓的内侧端粘结在混凝土中,无法顺利地将分割件从外框上拆卸下来,常常导致外框的意外破坏,使得外框无法重新利用。

16、本申请中的组合冠梁采用上连接横板和下连接横板将平行设置的两根冠梁构件连接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的混凝土不接触螺栓,不会对螺栓的拆卸造成影响,在回收框架架构时,只需要将螺栓进行拆卸,即可将上连接横板、下连接横板和冠梁构件进行回收。

17、另外,在现有的组合冠梁中,分割件较好地加强了钢结构件的稳定性,但是却将混凝土进行了分割,使得组合冠梁中的混凝土形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混凝土块,由于为了便于拆除,均需要在钢结构件与混凝土块之间设置隔离层,各混凝土块与钢结构件之间连接力较弱,组合冠梁在水平支撑推动挤压下,会产生向外的弯曲变形,由于各混凝土块间隔设置,且与钢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力较弱,各混凝土块仅仅起到传递外力的作用,导致水平支撑所产生的力量完全由钢结构件来抵抗,极易导致钢结构件背离基坑的一侧产生塑性变形,从而降低或消除水平支撑的预应力,降低了水平支撑对基坑的支护作用。

18、这导致无法为水平支撑预加较大的轴向预应力,使得组合冠梁只能用于5-8米的浅基坑防护中,或者应用于硬质土层区域的基坑防护中,无法应用于软土质区域的基坑防护以及深基坑防护中。

19、本申请中,由于取消了分割件,使得填充块与组合围檩的长度等同,在受到水平支撑的挤压时,填充块与冠梁构件共同抵抗,因此本申请中的组合冠梁能够承受更大的水平推力,从而能够为水平支撑保持更大的轴向预应力,使得该组合冠梁能够应用于15-22米的深基坑中,并可应用于软土质区域的基坑防护中。

20、进一步,冠梁框架由若干冠梁单元顺次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每一冠梁单元均包括相互平行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根钢混构件;钢混构件的h型钢的翼缘水平设置,同一冠梁单元中,两根冠梁构件的钢混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混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H型钢和一增强板,沿H型钢的腹板的厚度方向,H型钢的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在每一连接端上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该若干螺栓孔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构件,其特征在于,

3.组合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框架和填充块,该冠梁框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根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分别称为第一冠梁构件和第二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均由顺次连接的若干根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混构件构成,钢混构件的H型钢的翼缘水平设置,两根冠梁构件的钢混构件的增强板相对设置,两根冠梁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浇注腔,支护桩的顶端向上穿过该浇注腔;填充块由浇注在浇注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冠梁,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冠梁,其特征在于,

6.组合围檩,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围檩,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围檩,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混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h型钢和一增强板,沿h型钢的腹板的厚度方向,h型钢的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端,两个翼缘朝向相同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在每一连接端上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该若干螺栓孔沿h型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构件,其特征在于,

3.组合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框架和填充块,该冠梁框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根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分别称为第一冠梁构件和第二冠梁构件,两根冠梁构件均由顺次连接的若干根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民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