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147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8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行车的主梁下方固定至少一个支架,每个支架的下端均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个支架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块刮泥板,每个支架上均设置大流量潜水泵,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下方均布置竖向分布的吸泥管,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入口端各与一根吸泥管的上端连通,每根吸泥管的下端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根吸泥管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个与吸泥管连通的吸泥嘴;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出口端各与一根第一排泥管的入口端连通;每根第一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出沉淀池外,并竖直向下延伸。有益效果为:采用吸泥嘴+刮泥+大流量泵吸的排泥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池底积泥进行扰动,吸泥效果均匀稳定,排泥效果好,排泥流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水厂沉淀池排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


技术介绍

1、目前给水厂沉淀池的排泥工艺中通常采用虹吸式排泥行车,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小流量潜水泵(其流量为9m3/h)、吸泥扁嘴、吸泥管、真空系统、手动蝶阀、密封水箱等,存在排泥效果差、流量不稳定、真空系统要求高、启闭控制复杂、管道易堵塞等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包括:行车,行车的主梁下方固定至少一个支架,每个支架的下端均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个支架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块刮泥板,每个支架上均设置大流量潜水泵,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下方均布置竖向分布的吸泥管,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入口端各与一根吸泥管的上端连通,每根吸泥管的下端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根吸泥管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个与吸泥管连通的吸泥嘴;每台大流量潜水泵的出口端各与一根第一排泥管的入口端连通;每根第一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出沉淀池外,并竖直向下延伸。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每根第一排泥管出口端向下延伸的区段上均设置手动闸阀。

5、进一步,每根第一排泥管的出口端各伸入一根竖向布置的第二排泥管的大径端内,并与第二排泥管相固定;第二排泥管的内壁与第一排泥管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6、进一步,第一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入第二排泥管大径端内的长度为0.05m。

7、进一步,在沉淀池边缘翼板下方沿行车行进方向设置滑触线,滑触线通过第二排泥管与行车相连。

8、进一步,刮泥板和吸泥嘴相间布置。

9、进一步,大流量潜水泵的流量为144m3/h。

10、进一步,行车的顶板上在对应各大流量潜水泵处均设置检修盖。

11、进一步,吸泥嘴采用扁嘴。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不同于传统的吸泥嘴+虹吸的排泥方式,本方案取消虹吸,采用吸泥嘴+刮泥+大流量泵吸的排泥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池底积泥进行扰动,吸泥效果均匀稳定,排泥效果好,排泥流量稳定;

14、2)不同于传统的小流量潜水泵+真空系统+水封箱,本方案无水封箱,无真空系统,且水泵工况稳定,启闭控制简单;

15、3)不同于传统的单悬臂式吸泥管道,本方案采用支架对大流量潜水泵、吸泥管起到较好的支撑保护作用;

16、4)不同于传统的蝶阀调节流量,本方案通过手动闸阀的开度调节排泥流量,调节流量更加线性,且管道不易堵塞,运行安全可靠;

17、5)对于第二排泥管与第一排泥管的配合可以防止虹吸产生;

18、6)采用隐藏式滑触线,整体美观性更强;

19、7)行车的顶板上在对应各大流量潜水泵处均设置检修盖,使得大流量潜水泵维修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1),所述行车(1)的主梁下方固定至少一个支架(2),每个支架(2)的下端均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个支架(2)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块刮泥板(3),每个支架(2)上均设置大流量潜水泵(4),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下方均布置竖向分布的吸泥管(5),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入口端各与一根吸泥管(5)的上端连通,每根吸泥管(5)的下端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根吸泥管(5)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个与吸泥管(5)连通的吸泥嘴(6);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出口端各与一根第一排泥管(7)的入口端连通;每根第一排泥管(7)的出口端伸出沉淀池外,并竖直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一排泥管(7)出口端向下延伸的区段上均设置手动闸阀(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一排泥管(7)的出口端各伸入一根竖向布置的第二排泥管(9)的大径端内,并与第二排泥管(9)相固定;所述第二排泥管(9)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排泥管(7)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泥管(7)的出口端伸入第二排泥管(9)大径端内的长度为0.05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沉淀池边缘翼板下方沿行车(1)行进方向设置滑触线(10),所述滑触线(10)通过第二排泥管(9)与行车(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3)和所述吸泥嘴(6)相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流量潜水泵(4)的流量为144m3/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1)的顶板上在对应各大流量潜水泵(4)处均设置检修盖(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嘴(6)采用扁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1),所述行车(1)的主梁下方固定至少一个支架(2),每个支架(2)的下端均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个支架(2)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块刮泥板(3),每个支架(2)上均设置大流量潜水泵(4),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下方均布置竖向分布的吸泥管(5),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入口端各与一根吸泥管(5)的上端连通,每根吸泥管(5)的下端伸向沉淀池的池底,每根吸泥管(5)的下端均设置至少一个与吸泥管(5)连通的吸泥嘴(6);每台大流量潜水泵(4)的出口端各与一根第一排泥管(7)的入口端连通;每根第一排泥管(7)的出口端伸出沉淀池外,并竖直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一排泥管(7)出口端向下延伸的区段上均设置手动闸阀(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厂沉淀池泵吸式吸刮泥行车,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一排泥管(7)的出口端各伸入一根竖向布置的第二排泥管(9)的大径端内,并与第二排泥管(9)相固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明郭雪岩张凯郑涛冯志周艳春赵银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