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94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6
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内部形成雾化空间和联通雾化空间和大气的气流通道,雾化装置内置有储油体和与储油体相接的导油体,并设置有与导油体相接的发热体,雾化装置内还设有位于发热体的一侧的导流体,雾化空间位于导流体和发热体之间且被导流体分隔成至少两分流通道,导流体周侧设置有联通大气的至少两气孔,每一分流通道均连通气流通道和至少一气孔。在雾化空间内经由发热体加热雾化液后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分流通道到达气流通道内的流通路径笔直,直接到达气流通道,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冷凝液产生的可能,增强了雾化装置的雾化稳定性,优化了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雾化装置内的电池杆为雾化器进行供电,雾化器内包括相接的发热体和导油体,导油体吸取雾化器内储存的雾化液,发热体对雾化液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雾化液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2、相关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内设有放置发热体的雾化空间和联通外部大气和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雾化空间内形成的气溶胶进入气流通道内,气流汇聚处容易产生冷凝液,产生的冷凝液中混合在气溶胶中,在用户吸食过程中影响口感,同时冷凝液回流至雾化器内,影响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旨在解决雾化装置内气流交汇处易产生冷凝液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雾化装置,内部形成雾化空间和联通所述雾化空间和大气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装置内置有储油体和与所述储油体相接的导油体,并设置有与所述导油体相接的发热体,所述雾化装置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的导流体,所述雾化空间位于所述导流体和所述发热体之间且被所述导流体分隔成至少两分流通道,所述导流体周侧设置有联通大气的至少两气孔,每一所述分流通道均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和至少一所述气孔。

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隔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分隔部部分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投影的几何中心。p>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发热单元和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单元和连接部的长度的一半小于等于所述底座的长度。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所述电池杆朝向所述雾化器凸设有环形的插接部以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相接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背离所述储油体的一侧平面相接,并与所述插接槽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雾化空间,当所述电池杆与雾化器拆卸时,所述发热体与导油体分离并位于电池杆的插接槽内。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空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电池杆和所述雾化器之间连接缝隙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开设有联通所述雾化空间和所述气孔的透气孔。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杆内还设置有两电极,两电极穿设于所述密封件并与所述发热体的电极连接部一一电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和所述密封件一体成型。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的外周面凸设有阻挡部,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相接时,所述雾化器部分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插接部的端面抵接以限制插接行程的极限位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平面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气流通道端口所在平面保持平齐,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发热单元。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在多个所述发热单元之间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对应的避让孔,所述导流体部分通过所述避让孔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体为平面的柔性导油体。

14、本技术中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内部形成雾化空间和联通雾化空间和大气的气流通道,雾化装置内置有储油体和与储油体相接的导油体,并设置有与导油体相接的发热体,雾化装置内还设有位于发热体的一侧的导流体,雾化空间位于导流体和发热体之间且被导流体分隔成至少两分流通道,导流体周侧设置有联通大气的至少两气孔,每一分流通道均连通气流通道和至少一气孔。在雾化空间内经由发热体加热雾化液后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分流通道到达气流通道内的流通路径笔直,直接到达气流通道,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冷凝液产生的可能,增强了雾化装置的雾化稳定性,优化了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内部形成雾化空间和联通所述雾化空间和大气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内置有储油体和与所述储油体相接的导油体,并设置有与所述导油体相接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空间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的导流体,所述雾化空间被所述导流体分隔成至少两分流通道,所述雾化空间设置有联通大气的至少两气孔,每一所述分流通道均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和至少一所述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隔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分隔部部分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投影的几何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发热单元和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单元和连接部的长度的一半小于等于所述底座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所述电池杆朝向所述雾化器凸设有环形的插接部以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相接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背离所述储油体的一侧平面相接,并与所述插接槽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雾化空间,当所述电池杆与雾化器拆卸时,所述发热体与导油体分离并位于电池杆的插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空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电池杆和所述雾化器之间连接缝隙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开设有联通大气和所述气孔的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杆内还设置有两电极,两电极穿设于所述密封件并与所述发热体的电极连接部一一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和所述密封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的外周面凸设有阻挡部,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相接时,所述雾化器部分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插接部的端面抵接以限制插接行程的极限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平面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所在平面与所述气流通道端口所在平面保持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对应的避让孔,所述导流体部分通过所述避让孔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为平面的柔性导油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内部形成雾化空间和联通所述雾化空间和大气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内置有储油体和与所述储油体相接的导油体,并设置有与所述导油体相接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空间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的导流体,所述雾化空间被所述导流体分隔成至少两分流通道,所述雾化空间设置有联通大气的至少两气孔,每一所述分流通道均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和至少一所述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底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隔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分隔部部分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投影的几何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发热单元和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发热单元和连接部的长度的一半小于等于所述底座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所述电池杆朝向所述雾化器凸设有环形的插接部以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相接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背离所述储油体的一侧平面相接,并与所述插接槽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可邹志安翟公高左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