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箱和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681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箱和计算机。所述机箱的壁的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机箱的壁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安装在所述机箱内的主板上,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并通过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产生的热量;所述机箱的壁用于将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本申请公开的机箱充分利用了机箱壁的空间开设冷却水流动通道,使机箱结构紧凑,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具体涉及一种机箱和计算机


技术介绍

1、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用于逻辑计算、执行程序、存储或调用数据等。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主板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会根据运行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当元器件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故障损坏等问题,因此,计算机中需要散热系统对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处理。

2、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计算机需要额外加装散热风扇或液冷管道等部件构成散热系统,这些部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导致机箱整体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箱和计算机,能够充分利用机箱的空间设计液冷散热系统,减小机箱的体积,使机箱整体结构紧凑,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箱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箱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主板上,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内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流动通道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流经所述散热通道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产生的热量;所述箱体用于将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冷却液的热量散出至外界。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体内开设流动通道,使冷却液能够在箱体的内部流动,并通过箱体将冷却液吸收的热量散出至外界。上述方案充分利用箱体自身的厚度空间设计了液冷散热系统,节省了现有散热系统中的风扇和液冷管道等部件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机箱的体积,使机箱整体结构紧凑。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所述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上述实施例中,流动通道可以设置在多个相邻板体的内部,使冷却液与箱体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和侧板。盖板相比机箱其他部位能够更加充分接触外界环境,更高效地将热量向外界散出,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由内到外层叠设置,所述外层壁朝向所述内层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盖设于所述外层壁并封盖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上贯穿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其中,第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前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所述子组件用于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板上的多个位置,并通过其内流动的冷却液吸收所述主板上多个位置产生的热量。散热组件可以设计为多个串联的子组件,使其能够对主板的多个位置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具有多个平直部分和多个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与所述弯曲部分交替连接,以使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呈蛇形延伸设置。蛇形延伸设置的流动通道和散热通道能够增大冷却水与流动通道和散热通道的接触面积,进行更加充分的换热,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扰流板的设置应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能够削弱冷却液形成的热边界层,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考虑到冷却液在流动通道或散热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其流向发生突变,容易集中形成较大的漩涡,从而阻碍后续冷却液的流动,而设置形状适配的导流板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分流,减小流动阻力,使冷却液流动顺畅,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平直部分自身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本申请实施例除了设置扰流板的方式,还可以将流动通道和/或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直接设置为波浪形,使冷却液在紊流状态下流动,增加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主板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箱;所述主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板上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

13、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箱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所述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和侧板。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由内到外层叠设置,所述外层壁朝向所述内层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盖设于所述外层壁并封盖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上贯穿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其中,第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前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入液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具有多个平直部分和多个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与所述弯曲部分交替连接,以使所述流动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均呈蛇形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平直部分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的形状适配,用于减少冷却液在所述流动通道的弯曲部分流动时的阻力;和/或,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和/或所述散热通道的所述平直部分自身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扰动,以使冷却液处于紊流状态。

10.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所述主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主板上安装有所述散热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流动通道,且所述箱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至少两个相邻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内部的所述流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相邻板体包括盖板和侧板。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由内到外层叠设置,所述外层壁朝向所述内层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盖设于所述外层壁并封盖所述流动通道,所述内层壁上贯穿开设有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子组件,其中,第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前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子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最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洪波陈志列沈思露段微娜庞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研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