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658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包括:横跨设置于沉淀池上方的吸泥车、延伸至沉淀池底部的吸泥主管及设置于吸泥主管一侧的弧形刮泥板,吸泥主管下端的吸泥分管上设置有若干吸泥口;弧形刮泥板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两个集水槽立柱之间,同时弧形刮泥板的外围还设置有延伸至集水槽立柱的橡胶板。采用将弧形刮泥板的长度设置小于两个集水槽立柱的间距,使得弧形刮泥板能够直接伸到沉淀池的底部,而在弧形刮泥板的外围设置橡胶板,利用橡胶板的变形能够与池底完全贴合并能够在与集水槽立柱接触时能够弯折绕过或贴合外壁,以保证池底及集水槽立柱对应区域的淤泥能够被完全刮走集中,避免造成池底对应集水槽立柱区域堆积大面积的污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来水处理,特指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自来水厂的平流沉淀池排泥设备采用行车式虹吸泥车,通过虹吸原理边走边吸泥,由排泥管虹吸沉积于池底的污泥,以便污泥回流或浓缩脱水。目前多数的行车式虹吸泥车吸口和刮泥板存在一定的问题:

2、如图1所示,自来水厂的平流沉淀池底部会堆积大量污泥,已经建设好的平流池中已经有若个头支承集水槽立柱a设施,刮泥板b难以将立柱所对应的区域覆盖,造成该区域的污泥无法刮至吸泥口c进行吸泥,造成池底立柱a在池底对应的区域内覆盖有大面积污泥堆积,产生一条纵向的污泥堆积带;且因为排泥口c布置不合理,排泥只能排除管口位置附近的污泥,后续只能抽到清水。

3、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排泥方式的排泥效果不理想,存在排泥不通畅、排泥不够彻底,积泥现象严重,池底长时间积泥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同时污泥发生板结将加剧排泥阻碍,严重时会导致排泥车出轨。传统的排泥管只有一个吸泥口,在排泥宽度较长时,无法将外围较远的污泥吸过来,导致排泥效果差,水量浪费较大,需要暂停制水同时放空池体进行清淤工作,这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包括:横跨设置于沉淀池上方并能够水平移动的吸泥车、设置于所述吸泥车上并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底部的吸泥主管及设置于所述吸泥主管一侧并用于收集淤泥的弧形刮泥板,其中,所述吸泥主管下端的吸泥分管上设置有若干吸泥口;所述弧形刮泥板位于所述沉淀池底部的两个集水槽立柱之间,且所述弧形刮泥板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集水槽立柱之间的间距,同时所述弧形刮泥板的外围还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集水槽立柱区域的橡胶板。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泥车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吸泥主管的吸泥管支架,所述弧形刮泥板铰接安装于所述吸泥管支架下端,且两块相邻的所述弧形刮泥板上的橡胶板对接将完全覆盖所述集水槽立柱对应区域。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泥车上还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弧形刮泥板的提升机构,所述弧形刮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与所述吸泥管支架和所述提升机构铰接。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泥分管的长度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吸泥分管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构与所述弧形刮泥板之间通过不锈钢杆连接。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吊耳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吊耳设置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中部并与所述不锈钢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不锈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板通过压板安装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上,且通过采用多个螺栓组贯穿所述压板与所述橡胶板及所述弧形刮泥板。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板设置有三块并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的左右两端和下端;所述压板为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mm。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泥主管的下端呈y字形,所述吸泥分管横向串联于所述吸泥主管的末端,所述吸泥口呈喇叭状并并列设置于所述吸泥分管上。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泥分管上间隔排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吸泥口,且四个所述吸泥口的孔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吸泥主管的横截面积。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刮泥板为不锈钢板,厚度为4mm,弧度半径为900mm;所述橡胶板为pe材质,厚度为6mm。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将弧形刮泥板的长度设置小于两个集水槽立柱的间距,使得弧形刮泥板能够直接伸到沉淀池的底部,而在弧形刮泥板的外围设置橡胶板,利用橡胶板的变形能够与池底完全贴合并能够在与集水槽立柱接触时能够弯折绕过或贴合外壁,以保证池底及集水槽立柱对应区域的淤泥能够被完全刮走集中,避免造成池底对应集水槽立柱区域堆积大面积的污泥。其次,采用在吸泥主管的下端设置水平横向分布的吸泥分管,并在吸泥分管上的排列设置多个吸泥口,使吸附面积散开,避免出现吸泥口外围的污泥无法吸入,从而达到高效的排泥效果,避免水量浪费,无需暂停制水放空池体进行清淤工作,减少经济损失,节约成本。另外,采用弧形的刮泥板能够使污泥在收集过程中,能够向中间集中,以便于吸泥口抽出污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设置于沉淀池(1)上方并能够水平移动的吸泥车(2)、设置于所述吸泥车(2)上并延伸至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吸泥主管(3)及设置于所述吸泥主管(3)一侧并用于收集淤泥的弧形刮泥板(4),其中,所述吸泥主管(3)下端的吸泥分管(31)上设置有若干吸泥口(32);所述弧形刮泥板(4)位于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两个集水槽立柱(5)之间,且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集水槽立柱(5)之间的间距,同时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外围还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集水槽立柱(5)区域的橡胶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车(2)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池(1)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吸泥主管(3)的吸泥管支架(21),所述弧形刮泥板(4)铰接安装于所述吸泥管支架(21)下端,且两块相邻的所述弧形刮泥板(4)上的橡胶板(6)对接将完全覆盖所述集水槽立柱(5)对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车(2)上还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提升机构(7),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吊耳(41)和第二吊耳(42)与所述吸泥管支架(21)和所述提升机构(7)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分管(31)的长度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吸泥分管(31)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构(7)与所述弧形刮泥板(4)之间通过不锈钢杆(7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4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两端,所述第二吊耳(42)设置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中部并与所述不锈钢杆(71)的一端铰接,所述不锈钢杆(71)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机构(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6)通过压板(8)安装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上,且通过采用多个螺栓组贯穿所述压板(8)与所述橡胶板(6)及所述弧形刮泥板(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6)设置有三块并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左右两端和下端;所述压板(8)为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主管(3)的下端呈Y字形,所述吸泥分管(31)横向串联于所述吸泥主管(3)的末端,所述吸泥口(32)呈喇叭状并并列设置于所述吸泥分管(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分管(31)上间隔排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吸泥口(32),且四个所述吸泥口(32)的孔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吸泥主管(3)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为不锈钢板,厚度为4mm,弧度半径为900mm;所述橡胶板(6)为PE材质,厚度为6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设置于沉淀池(1)上方并能够水平移动的吸泥车(2)、设置于所述吸泥车(2)上并延伸至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吸泥主管(3)及设置于所述吸泥主管(3)一侧并用于收集淤泥的弧形刮泥板(4),其中,所述吸泥主管(3)下端的吸泥分管(31)上设置有若干吸泥口(32);所述弧形刮泥板(4)位于所述沉淀池(1)底部的两个集水槽立柱(5)之间,且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集水槽立柱(5)之间的间距,同时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外围还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集水槽立柱(5)区域的橡胶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车(2)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池(1)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吸泥主管(3)的吸泥管支架(21),所述弧形刮泥板(4)铰接安装于所述吸泥管支架(21)下端,且两块相邻的所述弧形刮泥板(4)上的橡胶板(6)对接将完全覆盖所述集水槽立柱(5)对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车(2)上还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提升机构(7),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吊耳(41)和第二吊耳(42)与所述吸泥管支架(21)和所述提升机构(7)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分管(31)的长度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吸泥分管(31)位于所述弧形刮泥板(4)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构(7)与所述弧形刮泥板(4)之间通过不锈钢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纳新张杰峰张小强刘瑾科刘树林黎顺光何孙胃李文超陈伟钟黄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