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轮圈,具体为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
技术介绍
1、为了降低竞赛自行车的风阻,目前很多竞赛自行车采用封闭轮设计,在高速骑行的情况下,封闭轮从各个风向角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都比高框轮组更优异、风阻更小,有利于速度的提升。
2、目前的实心封闭轮是在封闭轮内腔填充泡沫材料,其重量达到1.5kg以上,且由于其封闭轮内部的封闭空间一般与轮圈外形一致,而外碳胎槽件因有内凹的胎槽部,所以导致封闭空间的形状十分不规则,进而导致填充材料用量较多,导致造价成本高、重量大;同时,也由于封闭空间其不规则的形状,导致泡沫材料与外碳胎槽件之间的接触不完全,无法保证整体支撑强度和无法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3、鉴于此,本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款结构设计巧妙,轻便且可有效起到缓冲作用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包括外碳胎槽件、内填充缓冲物、花鼓和外封闭板,所述外碳胎槽件呈环状,所述外封闭板设置于所述外碳胎槽件两侧,用于配合花鼓在外碳胎槽件内侧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内填充缓冲物充分填充于封闭空间中;所述外碳胎槽件与封闭空间直接接触的内壁的断面为直线状。
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碳胎槽件的内壁面为圆环状,所述内填充缓冲物呈圆板状。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填充缓冲物为pmi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碳胎槽件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之间进一步通过若干个连接片进行连接。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贴设于在外碳胎槽件侧面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外环部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呈圆环状。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贴设于外碳胎槽件的胎槽部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侧面之间。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碳胎槽件内壁打磨粗化处理。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长度范围为1.7~2.3m,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宽度范围为1.5~2.5cm;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范围为3.5~4.5cm。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碳胎槽件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之间进一步通过树脂粘结。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填充缓冲物外侧进一步通过超薄玻布包覆。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整体通过充分填充于封闭空间中的内填充缓冲物,使得内填充缓冲物与外碳胎槽件内壁充分接触,一方面通过内填充缓冲物来起到对外碳胎槽件的减震作用,从而对固定于外碳胎槽件外的胎圈受到的冲击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内填充缓冲物来代替常规封闭轮内部的碳纱,从而使得整体重量更加轻便,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功能易行。
15、2、该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通过外碳胎槽件内壁的断面形状与内填充缓冲物的外边缘的配合,可以实现两个圆环带面的完全贴紧,从而确保内填充缓冲物能对外碳胎槽件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撑力,同时外碳胎槽件和内填充缓冲物的外形规则且无过多曲面,十分便于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碳胎槽件(10)、内填充缓冲物(20)、花鼓和外封闭板(30),所述外碳胎槽件(10)呈环状,所述外封闭板(30)设置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两侧,用于配合花鼓在外碳胎槽件(10)内侧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充分填充于封闭空间中;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与封闭空间直接接触的内壁的断面为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的内壁面为圆环状,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呈圆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为PMI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之间进一步通过若干个连接片(40)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片(41),所述第一连接片(41)贴设于在外碳胎槽件(10)侧面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外环部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片(42),所述第二连接片(42)贴设于外碳胎槽件(10)的胎槽部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侧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内壁打磨粗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所述第二连接片(42)的长度范围为1.7~2.3m,所述第一连接片(41)的宽度范围为1.5~2.5cm;所述第二连接片(42)的宽度范围为3.5~4.5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之间进一步通过树脂粘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外侧进一步通过超薄玻布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碳胎槽件(10)、内填充缓冲物(20)、花鼓和外封闭板(30),所述外碳胎槽件(10)呈环状,所述外封闭板(30)设置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两侧,用于配合花鼓在外碳胎槽件(10)内侧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充分填充于封闭空间中;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与封闭空间直接接触的内壁的断面为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的内壁面为圆环状,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呈圆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为pmi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碳胎槽件(10)与所述内填充缓冲物(20)之间进一步通过若干个连接片(40)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抗震新型封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片(41),所述第一连接片(41)贴设于在外碳胎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易凯科越厦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