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51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包括:拱形支撑主体;海管槽,所述海管槽开设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底端中部位置;内部配重块,所述内部配重块安装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夹层中;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两个侧端;吊耳孔,所述吊耳孔开设于所述侧支撑板板面靠近顶端位置。本技术拱形支撑主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刚度和高强度,且外表光滑,能够有效防止渔具拖挂、落物冲击破坏;拱形支撑主体两边斜坡设计能较好的贴合管缆跨越段,避免过大屈曲的出现,能够避免碎石对管缆的剐蹭和沙包受洋流影响较大的情况出现;支撑结构的结构物简单,安装便捷,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在遇到水下管缆出现交叉点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沙包堆积以及碎石掩埋的处理方式,其中沙包堆积的方式受到洋流冲刷影响,在日积月累下,沙包中的沙砾会逐渐流失,支撑效果大大减弱;而碎石掩埋虽然可以避免洋流影响,但在抛石及上部管缆的铺设过程中容易对管缆外表造成破化和剐蹭,影响水下油气管线的未来安全运行,而且这两者处理方式无法有效防止渔网拖挂及落物冲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应用于水下管缆出现交叉点时,为水下管缆铺设提供支撑结构。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包括:拱形支撑主体;海管槽,所述海管槽开设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底端中部位置;内部配重块,所述内部配重块安装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夹层中;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两个侧端;吊耳孔,所述吊耳孔开设于所述侧支撑板板面靠近顶端位置。

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管槽方向与所述拱形支撑主体顶板方向垂直设置。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支撑板高度超出所述拱形支撑主体顶板高度设置。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拱形支撑主体采用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玻璃纤维、树脂和间苯胶衣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部配重块根据防护要求,选择不同密度的重块充当配重物,配重物与所述复合材料之间使用聚乙烯树脂胶结,进行高温固化使其与拱形支撑主体形成一个整体。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耳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耳孔分别两两设于两侧所述侧支撑板板面,且一块所述侧支撑板开设的两个所述吊耳孔对称布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本技术拱形支撑主体的复合材料结构具有高刚度和高强度,且外表光滑,能够有效防止渔具拖挂、落物冲击破坏;拱形支撑主体两边的斜坡设计能较好的贴合管缆跨越段,避免过大屈曲的出现,能够避免碎石对管缆的剐蹭和沙包受洋流影响较大的情况出现;支撑结构的结构物简单,安装便捷,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资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料悬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配重的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锦坤刘晓彬文子彦张为军叶华辉刘文位予瑄刘毅王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