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木结构承重墙、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及石膏类耐力面材技术_技高网

木结构承重墙、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及石膏类耐力面材技术

技术编号:4140493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1
在不附加设置加强材或加固材,也不增大石膏类面材料的比重及/或板厚的情况下,提高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石膏类耐力面材(10)由主材或芯材以及覆盖主材或芯材的至少表背面的纸部件构成,且所述主材或芯材由混合有无机纤维及有机类强度增强材的板状石膏硬化体形成,可发挥500N以上的钉侧面阻力。所述耐力面材具有6.5~8.9kg/m<supgt;2</supgt;的范围内的面密度以及6.5N/mm<supgt;2</supgt;以上的压缩强度,在承重墙的面内剪切试验中,发挥出大于20×10<supgt;‑3</supgt;rad的极限变位(δu)以及2.0kN/10<supgt;‑3</supgt;rad以上的初期刚度(K),不仅是极限变位的增大,通过屈服点变位(δv)的降低,也能提高塑性率(μ),从而可有效果或有效率地提高木结构承重墙之墙倍率及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结构承重墙、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及石膏类耐力面材。更详细为,涉及一种无需依赖面材料本身的最大耐力的增大、极限变位的增大或者设置附加性的加强材或加固材等,也能增大墙倍率(wallmagnification)的木结构承重墙、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及石膏类耐力面材。


技术介绍

1、一般而言,木结构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大致可分为木造轴架工法(woodenframework construction method)及木造框架壁工法(wooden framework wallconstruction method)。因近年大规模地震等的影响,关于木结构建筑物抗震性等的研究在我国(日本国)尤其受到关注。如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wo2019/203148a1)所述,在我国(日本国)的建筑设计实务中,作为评价阻力短期水平负荷(地震力、风压等)的木结构建筑物强度的指标,一般使用结构耐力(structural resistance)方面有效的承重墙的轴架长度(建筑平面图中墙壁的长度)。计算轴架长度时,使用与承重墙的结构相应的墙倍率。墙倍率是承重墙的抗震性能或强度性能之指标,其数值越大,抗震强度也越大。墙倍率数值较大的墙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设计自由度及抗震性。

2、多年以来在我国(日本国)使用的通用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依照建筑基准法实行令第46条、建设省公告第1100号(昭和56年6月1日)以及国土交通省公告第1541号(平成13年10月15日)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不属于这种通用的墙结构的近年多见的承重墙,则要根据同条第4项表1(八)规定的国土交通大臣的认定,规定墙倍率。因此,近年施工较多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需要根据由指定的性能评价机关实施的性能试验设定墙倍率,而所述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等被详细记载于各试验·检查机关公布的“木造承重墙及其倍率性能试验·评价业务方法书”等中。

3、根据“木造承重墙及其倍率性能试验·评价业务方法书”等多个文献中的记载,作为求出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的性能试验,进行承重墙的面内剪切试验。在该试验中,对承重墙试验体反复施加规定的水平负荷,求出水平负荷与剪切变形角之间的关系等。

4、图1是以包络线(实线表示)例示通过面内剪切试验所获得的负荷-变形角曲线的线图。在图1中,以单点链线表示将负荷-变形角曲线的包络线变换成完全弹塑性模型的负荷-变形角特性的线性图。完全弹塑性模型由表示初期刚度k的线形弹性域的一次函数直线(y=kx)、从屈服点σs平行于x轴延伸的塑性变形域(塑性域)的直线(y=pu)构成。屈服点σs表示弹性极限。初期刚度k是表示弹性域的一次函数直线(y=kx)的倾斜的系数。被包络线、x轴及x=δu的各线段包围的区域的线图上的面积与被x轴、y=kx、y=pu及x=δu的各线段包围的区域的线图上的面积为等值。在此,将包络线转换成完全弹塑性模型的手法被记载于“木造承重墙及其倍率性能试验·评价业务方法书”等多个文献中,属于材料力学的周知事项,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5、图1中表示了最大强度pmax、0.8pmax负荷降低域、极限耐力pu、屈服强度py、极限变位δu、屈服点变位δv及屈服变位δy。极限变位δu及屈服点变位δv分别是0.8pmax负荷降低域及屈服点σs的变形角的值。屈服变位δy是屈服强度py显现时的变形角的值。另外,塑性率μ是极限变位δu/屈服点变位δv的值。

6、如“木造轴架工法住宅的容许应力度设计[1](2017年版)”的第63页及第300页(非专利文献1)等多个技术文献中所记载,墙倍率是基于由图1所示的完全弹塑性模型确定的耐力pmax、pu、py及变位δu、δv、δy算出短期容许剪切耐力(pa),并除以规定耐力(壁长l(m)×1.96(kn/m))的值。即,墙倍率是短期容许剪切耐力(pa)除以所述基准数值(1.96l)并进行指数化而得出的值。

7、关于这一点进一步进行说明,在算出墙倍率时,原则上以下述4种耐力的值中表示最小值的强度作为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并将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乘以规定的降低系数(α)(评价耐力降低的要因的系数)的值。一般而言,石膏类耐力面材的情况,下述(1)或(2)的耐力,即,屈服强度(py)或极限耐力(校正值)(pu’)表示最小值。且,以下各耐力值(py、pu、pmax)是各测定值乘以偏差系数(β)的值。

8、(1)屈服强度(py)

9、(2)基于塑性率(μ)校正的极限耐力(pu)的值(以下称之为“极限耐力(校正值)(pu’)”。)

10、(3)最大耐力(pmax)的2/3的值

11、(4)剪切变形角=1/120rad时的耐力(无负荷式或负荷式的情况)

12、作为适合用于木结构承重墙的耐力面材的石膏类面材料,已知“结构用石膏板”。根据专利第5642948号公开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本申请人的技术,“结构用石膏板”是对“强化石膏板”的钉侧面的强度加以强化后的石膏类面材料。钉侧面阻力是指按照jis a6901中规定的钉侧面阻力试验测定出的面材料的打钉部分的剪切耐力或剪切强度。关于钉侧面阻力,本申请人提出的pct/jp2021/14227号(专利文献3)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钉侧面阻力是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倡的作为石膏类耐力面材的耐力判定要素的物性,也是本申请人近年来尤为关注的耐力因素。

13、结构用石膏板是一种相较于(普通)石膏板而言可整体上提高作为耐力面材的耐力,且相较于强化石膏板而言可提高钉侧面阻力的石膏类面材料。结构用石膏板,按照当前jis a 6901中的规定是指具有750n以上(a类)或500n以上(b类)的钉侧面阻力的石膏类面材料。以结构用石膏板作为耐力面材的木结构承重墙,相较于以(普通)石膏板或强化石膏板作为耐力面材的木结构承重墙而言,可发挥出较高的墙倍率。另一方面,结构用石膏板与强化石膏板同样,必须具有12.5mm以上的厚度,及0.75以上的比重。因此,固定有结构用石膏板的木结构承重墙,被要求至少具有大致9.4kg/m2的面密度或面重量(墙面每单位面积的耐力面材的质量)。

14、一般而言,由固定部件将结构用石膏板固定在木结构壁基底而成的承重墙的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根据上述4种强度值中的屈服强度(py)而确定(p0=β×py)。如上所述,墙倍率是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乘以降低系数(α),并除以规定的耐力(1.96l)而得出的值,因此,由固定部件将结构用石膏板固定在木结构壁基底上所形成的承重墙的墙倍率与屈服强度(py)成比例。

15、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可赋予承重墙等同于结构用石膏板的短期基准剪切耐力(p0)的同时,面密度却低于结构用石膏板的石膏类耐力面材。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石膏类面材料由主材或芯材,以及覆盖在主材或芯材的至少表背面上的纸部件构成,并且具有6.5~8.9kg/m2的范围内的面密度或面重量(以下,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由固定部件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结构的木结构承重墙,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6.一种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11.一种以使用固定部件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方式进行施工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中,

16.一种由固定部件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石膏类耐力面材,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具有由固定部件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结构的木结构承重墙,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其中,

6.一种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木结构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其中,

11.一种以使用固定部件将石膏类耐力面材固定在木造轴架工法或木造框架壁工法的木结构壁基底的方式进行施工的木结构承重墙的墙倍率增大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藤潮新见克己长谷川知哉山下琢治赤井晃三佐藤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吉野石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