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27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8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相器。该移相器包括第一互耦电感、第二互耦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本技术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合并为一个电路,通过开关状态进行切换,该电路可以等效为低通滤波器或高通滤波器,减少了通路串联开关数量,降低了插损,并且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复用电感和电容,减小了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射频,特别涉及一种移相器


技术介绍

1、在相控阵系统中,移相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的相控阵系统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天线阵列,通过控制每个天线单元信号的相位来实现空间波束扫描,而能够控制相位的关键模块即为移相器。作为相控阵系统的核心器件,移相器需要满足低功耗、低插损、高精度和小型化等的要求。

2、目前移相器可以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有源移相器消耗一定功耗以弥补插损,面积相对小,方便集成;无源移相器无功耗,线性度高,但是面积较大且插损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相器,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通过开关状态进行切换,减少了通路串联开关数量,降低了插损,并且通过复用电感和电容,减小了面积。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相器,包括第一互耦电感、第二互耦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第二端互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

3、本技术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合并为一个电路,通过开关状态进行切换,该电路可以等效为低通滤波器或高通滤波器,减少了通路串联开关数量,降低了插损,并且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复用电感,减小了面积。

4、可选地,所述的移相器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当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出端;当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相同。

5、可选地,当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当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

6、可选地,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为同名端;或,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为同名端。

7、可选地,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分别包括电感、接地电容或者两者的串联组合,并且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的类型相同。

8、本技术通过在移相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匹配网络,可以提高传输功率和效率。

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一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二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三控制电压,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四控制电压,所述第一控制电压至所述第四控制电压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反。

10、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类型相同时,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相同,所述第三控制电压和所述第四控制电压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与所述第三控制电压和所述第四控制电压相反。

11、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移相器可以分别被等效为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均为源极,所述第二端均为漏极,并且所述第三端均为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均为nmos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均为漏极,所述第二端均为源极,并且所述第三端均为栅极。

13、本技术可以统一开关管的类型,并且可以简化控制逻辑。当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的类型相同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可以利用同一控制电压,并且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可以利用该控制电压的反相电压。

14、可选地,所述第一互耦电感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在同一平面内或不同平面内排列,其中,所述不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互耦电感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排列方向为x轴方向。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电容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互耦电感、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一电感在y轴方向上依次排列,其中,所述y轴方向为所述同一平面内的方向,所述x轴方向与所述y轴方向垂直。

16、可选地,当所述的移相器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五开关管时,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并且,在所述x轴方向上,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位于所述开关管的两侧。

1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互耦电感、第二互耦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使得当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处于不同的打开或关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互耦电感、第二互耦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相器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当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分别包括电感、接地电容或者两者的串联组合,并且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的类型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为同名端;或,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为同名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一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二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三控制电压,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四控制电压,所述第一控制电压至所述第四控制电压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管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类型相同时,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相同,所述第三控制电压和所述第四控制电压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与所述第三控制电压和所述第四控制电压相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均为源极,所述第二端均为漏极,并且所述第三端均为栅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耦电感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在同一平面内或不同平面内排列,其中,所述不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互耦电感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排列方向为X轴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电容在所述X轴方向上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互耦电感、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一电感在Y轴方向上依次排列,其中,所述Y轴方向为所述同一平面内的方向,所述X轴方向与所述Y轴方向垂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移相器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五开关管时,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互耦电感、第二互耦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相器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当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移相器的输入端时,在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匹配网络,在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移相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匹配网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分别包括电感、接地电容或者两者的串联组合,并且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和所述第二匹配网络的类型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为同名端;或,所述第一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互耦电感的所述第一端为同名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一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二控制电压,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上提供有第三控制电压,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其威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