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21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7
本技术公开了充电仓,包括:充电仓本体,充电仓本体包括:两组防撞隔板、顶棚和后挡板组成;所述防撞隔板对称设置于后挡板一侧的两端,所述后挡板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充电组件,且后挡板一侧的两端通过充电组件分隔形成充电区;两组所述防撞隔板相对侧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防火组件,且两组防火组件相对端均与充电组件卡合。本技术具备通过在后挡板一侧的中部设置的充电组件,使得充电组件配合两组防撞隔板,将后挡板一侧区域分隔成两个停泊区域,使得如电动自行车之类的可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单独的放置,使得可以避免停放时发生碰撞,避免纠纷的情况发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可移动电子设备充电,尤其涉及充电仓


技术介绍

1、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介于自行车与电动车之间的代步产物,电动车安装有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其具有轻便,结合脚踏与电动助力为一体,且造价较低,节能环保,因此成为人们短途出行所用到的代步工具中较佳的选择之一,而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泊管理及充电问题成为首要难题之一,因此便有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的产生。

2、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市面上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泊进行充电的充电棚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进行停泊充电,而这种充电棚因漏电而发生的火灾,很容易波及相邻的车辆,导致火势变大,并且传统的充电棚上并没有装设灭火设施,就更容易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从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充电棚内部空间较大,较多车辆并排放置,对于一些新手而言,停放车辆的时候,很容易碰撞到其他车辆,从而容易产生纠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提出充电仓。

3、当然,对于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充电电池在除电动自行车之外,其它的可充电的移动电子设备如电动叉车、其它电动交通工具、电动巴士等也需要防止充电起火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充电仓,通过设置的防撞隔板和充电组件的布局,实现单独移动电子设备的停放充电空间,实现避免发生停放时碰撞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防火组件,对火灾进行控制,提高对火灾补救的时间,并且可以通过防撞隔板以及充电组件,来避免火势进一步的接触到相邻的电子设备,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火势变大的风险。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充电仓,包括:

3、充电仓本体,所述充电仓本体包括:两组防撞隔板(1)、顶棚(2)和后挡板(9);

4、所述防撞隔板对称设置于后挡板一侧的两端,所述后挡板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充电组件,且后挡板一侧的两端通过充电组件分隔形成充电区;

5、两组所述防撞隔板相对侧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防火组件,且两组防火组件相对端均与充电组件卡合。

6、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3)包括分隔板(301)和充电座(302),所述分隔板(301)与后挡板(9)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充电座(302)包括:壳体、两组充电口(304)以及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其中,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为倾斜设置,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对称设置于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

8、可选地,所述分隔板(301)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充电座(302)设置于凹槽内部。

9、可选地,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火板(5)和阻燃部件(6),所述防火板(5)与防撞隔板(1)转动连接,所述防火板(5)底部远离防撞隔板(1)的一端设置有卡杆(13),所述充电座(302)上表面两侧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杆(13)卡合于卡槽内部,所述阻燃部件(6)设置于防火板(5)下表面中部。

10、可选地,两组所述防撞隔板(1)相对侧的上端均设置有转动座(8),所述防火板(5)与转动座(8)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防撞隔板(1)相对侧靠近转动座(8)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壳(4),且支撑壳(4)与防火板(5)活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支撑壳(4)一端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扩展杆(7),所述扩展杆(7)一端与防火板(5)下表面转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阻燃部件(6)包括安装板(601),且安装板(601)上表面四角均与防火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60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两端均开设有进风孔,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阻燃粉袋(602)。

13、可选地,所述分隔板(301)靠近后挡板(9)的一侧的上端开设有灭火器放置仓(11),所述后挡板(9)一侧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2),且通孔(12)与灭火器放置仓(11)呈对应设置。

14、可选地,所述后挡板(9)另一侧的上端卡合有安装扣板(10),且安装扣板(10)与通孔(12)呈对应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在后挡板一侧的中部设置的充电组件,使得充电组件配合两组防撞隔板,将后挡板一侧区域分隔成两个停泊区域,使得电子移动设备如电动自行车可以单独的放置,使得可以避免停放时发生碰撞,避免纠纷的情况发生。

17、2、通过设置的两个防火组件,可以避免如电动车辆在发生自燃的情况下,危及其他车辆,使得有效的避免火势进一步变大的情况发生,同时配合阻燃部件,当火势燃烧时间过久的时候,阻燃部件被火焰燃烧破裂,使得阻燃部件触发,来降低火势,从而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提高充电仓的安全性。

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3)包括分隔板(301)和充电座(302),所述分隔板(301)与后挡板(9)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302)包括:壳体、两组充电口(304)以及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其中,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为倾斜设置,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对称设置于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1)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充电座(302)设置于凹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火板(5)和阻燃部件(6),所述防火板(5)与防撞隔板(1)转动连接,所述防火板(5)底部远离防撞隔板(1)的一端设置有卡杆(13),所述充电座(302)上表面两侧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杆(13)卡合于卡槽内部,所述阻燃部件(6)设置于防火板(5)下表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防撞隔板(1)相对侧的上端均设置有转动座(8),所述防火板(5)与转动座(8)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防撞隔板(1)相对侧靠近转动座(8)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壳(4),且支撑壳(4)与防火板(5)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4)一端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扩展杆(7),所述扩展杆(7)一端与防火板(5)下表面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部件(6)包括安装板(601),且安装板(601)上表面四角均与防火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60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两端均开设有进风孔,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阻燃粉袋(6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1)靠近后挡板(9)的一侧的上端开设有灭火器放置仓(11),所述后挡板(9)一侧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2),且通孔(12)与灭火器放置仓(11)呈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9)另一侧的上端卡合有安装扣板(10),且安装扣板(10)与通孔(12)呈对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3)包括分隔板(301)和充电座(302),所述分隔板(301)与后挡板(9)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302)包括:壳体、两组充电口(304)以及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其中,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为倾斜设置,两组二维码扫描板(303)对称设置于壳体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1)上表面远离后挡板(9)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充电座(302)设置于凹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火板(5)和阻燃部件(6),所述防火板(5)与防撞隔板(1)转动连接,所述防火板(5)底部远离防撞隔板(1)的一端设置有卡杆(13),所述充电座(302)上表面两侧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杆(13)卡合于卡槽内部,所述阻燃部件(6)设置于防火板(5)下表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防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敬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玖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