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14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模块,其包括基座、辅助固定件、雾化单元、压电组件、导电件以及防水件。基座包括一支撑部与一外环部。支撑部具有一第一开口,外环部围绕支撑部,支撑部相对于外环部呈凸起状。辅助固定件设置在支撑部上。辅助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正对第一开口。雾化单元设置在支撑部与辅助固定件之间。压电组件设置于外环部,压电组件与雾化单元位于基座的相同侧。导电件电性连接于压电组件。防水件至少部分覆盖压电组件。因此,本技术达到了改善雾化模块的防水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雾化模块。


技术介绍

1、雾化器是通过内部的雾化组件来将药液雾化而形成气雾后喷出。雾化组件内部的雾化单元可通过压电组件导电后产生振动,进而将药液转换成具有微小液滴的气雾。在使用雾化器的过程中,药液会残留在雾化器中。此外,雾化器需要进行水洗清洗或高温消毒处理。在上述过程中,水气有可能会渗入雾化器中而导致内部电子组件,例如压电组件短路。

2、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改善雾化器的防水性能,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领域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雾化模块,以解决现有的雾化器容易遭受水气渗入而造成内部电子组件短路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模块,其包括基座、辅助固定件、雾化单元、压电组件、导电件以及防水件。基座包括一支撑部与一外环部。支撑部具有一第一开口,外环部围绕支撑部,支撑部相对于外环部呈凸起状。辅助固定件设置在支撑部上。辅助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正对第一开口。雾化单元设置在支撑部与辅助固定件之间。压电组件设置于外环部,压电组件与雾化单元位于基座的相同侧。导电件电性连接于压电组件。防水件至少部分覆盖压电组件。

3、优选地,导电件具有两连接部,压电组件表面具有两电极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电极部。

4、优选地,支撑部与外环部之间具有一支撑斜面,支撑斜面相对于一水平面具有一倾斜角,且倾斜角介于20度至80度之间。

5、优选地,防水件设置于外环部,并完全覆盖压电组件以及两个连接部。

6、优选地,防水件贴覆于支撑斜面。

7、优选地,防水件是以镀膜或涂布的方式成型。

8、优选地,防水件设置于外环部,并完全覆盖压电组件以及两个连接部,以及部分覆盖辅助固定件。

9、优选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黏胶,填充于基座、辅助固定件、压电组件以及防水件之间。

10、优选地,防水件具有一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防水件沿第三开口的边缘形成一环形凸壁。

11、优选地,防水件完全覆盖压电组件及导电件,以及覆盖部分的基座及辅助固定件。

12、优选地,外环部包括位于相反侧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压电组件及辅助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表面,防水件于覆盖基座时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并覆盖部分的第二表面。

13、优选地,防水件填充于基座、辅助固定件以及压电组件之间,防水件至少覆盖第二表面的1/2面积,以及至少覆盖辅助固定件表面的1/3面积。

14、优选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埋入防水件内,并覆盖压电组件。

15、优选地,间隔件填充于基座、辅助固定件、压电组件以及防水件之间,间隔件不覆盖两个电极部。

16、优选地,防水件及间隔件是以埋入射出或覆盖射出的方式成型。

17、优选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设置于防水件与压电组件之间,间隔件覆盖压电组件。

18、优选地,防水件包括一第一防水壁、一第二防水壁以及一中间部,第二防水壁围绕第一防水壁,中间部连接于第一防水壁与第二防水壁之间,中间部的厚度小于第一防水壁及第二防水壁的厚度。

19、优选地,间隔件填充于第一防水壁与第二防水壁之间。

20、优选地,间隔件不覆盖两个电极部。

2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模块,其包括雾化结构以及可分离的第一防水件与第二防水件。雾化结构包括基座、辅助固定件、雾化单元、压电组件以及导电件。基座包括一支撑部与一外环部。支撑部具有一第一开口,外环部围绕支撑部,支撑部相对于外环部呈凸起状。辅助固定件设置在支撑部上。辅助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正对第一开口。雾化单元设置在支撑部与辅助固定件之间。压电组件设置于外环部,压电组件与雾化单元位于基座的相同侧。导电件电性连接于压电组件。第一防水件与第二防水件上下覆盖雾化结构。

22、优选地,第一防水件与压电组件位于基座的相反侧,第二防水件与压电组件位于基座的相同侧,第一防水件具有一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具有一第三开口,第二防水件具有一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具有一第四开口;当第一防水件与一第二防水件上下覆盖雾化结构时,雾化结构设置于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

23、优选地,第一凹陷部具有一凸抵部,形成于第三开口的内周缘,凸抵部抵接于基座;第二凹陷部包括一外凸壁与一内凸壁,外凸壁抵接于辅助固定件,内凸壁抵接于压电组件。

24、优选地,雾化模块还包括相互盖合的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基座、辅助固定件、雾化结构、第一防水件及第二防水件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25、优选地,雾化单元包括多个通孔,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五开口,第二壳体具有一第六开口,多个通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及第六开口相连通。

26、优选地,第一防水件具有一第一贴合面,第二防水件具有一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及第二贴合面设有黏胶;当第一防水件与第二防水件上下覆盖雾化结构时,第一贴合面及第二贴合面皆朝向雾化结构,并通过黏胶将第一防水件及第二防水件黏合成一体。

27、优选地,第一防水件具有一第三开口,第二防水件具有一第四开口,雾化单元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彼此相连通。

28、优选地,导电件具有两连接部,压电组件表面具有两电极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电极部。

29、优选地,支撑部与外环部之间具有一支撑斜面,支撑斜面相对于一水平面具有一倾斜角,且倾斜角介于35度至45度之间。

30、本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雾化模块,其能通过“防水件至少部分覆盖压电组件”以及“可分离的第一防水件与第二防水件上下覆盖雾化结构”的技术方案,以改善雾化模块的防水性能。

31、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具有两连接部,所述压电组件表面具有两电极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环部之间具有一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相对于一水平面具有一倾斜角,且所述倾斜角介于20度至8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外环部,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以及两个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贴覆于所述支撑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是以镀膜或涂布的方式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外环部,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以及两个所述连接部,以及部分覆盖所述辅助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黏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压电组件以及所述防水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具有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防水件沿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缘形成一环形凸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及所述导电件,以及覆盖部分的所述基座及所述辅助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部包括位于相反侧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压电组件及所述辅助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防水件于覆盖所述基座时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并覆盖部分的第二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以及所述压电组件之间,所述防水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二表面的1/2面积,以及至少覆盖所述辅助固定件表面的1/3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埋入所述防水件内,并覆盖所述压电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压电组件以及所述防水件之间,所述间隔件不覆盖两个所述电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及所述间隔件是以埋入射出或覆盖射出的方式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设置于所述防水件与所述压电组件之间,所述间隔件覆盖所述压电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包括一第一防水壁、一第二防水壁以及一中间部,所述第二防水壁围绕所述第一防水壁,所述中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壁与所述第二防水壁之间,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防水壁及所述第二防水壁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填充于所述第一防水壁与所述第二防水壁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不覆盖两个所述电极部。

20.一种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件与所述压电组件位于所述基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防水件与所述压电组件位于所述基座的相同侧,所述第一防水件具有一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具有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防水件具有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具有一第四开口;当第一防水件与一第二防水件上下覆盖所述雾化结构时,所述雾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具有一凸抵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开口的内周缘,所述凸抵部抵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一外凸壁与一内凸壁,所述外凸壁抵接于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内凸壁抵接于所述压电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相互盖合的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雾化结构、所述第一防水件及所述第二防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多个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五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第六开口,多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具有两连接部,所述压电组件表面具有两电极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环部之间具有一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相对于一水平面具有一倾斜角,且所述倾斜角介于20度至8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外环部,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以及两个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贴覆于所述支撑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是以镀膜或涂布的方式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外环部,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以及两个所述连接部,以及部分覆盖所述辅助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黏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压电组件以及所述防水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具有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防水件沿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缘形成一环形凸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完全覆盖所述压电组件及所述导电件,以及覆盖部分的所述基座及所述辅助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部包括位于相反侧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压电组件及所述辅助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防水件于覆盖所述基座时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并覆盖部分的第二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以及所述压电组件之间,所述防水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二表面的1/2面积,以及至少覆盖所述辅助固定件表面的1/3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埋入所述防水件内,并覆盖所述压电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填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固定件、所述压电组件以及所述防水件之间,所述间隔件不覆盖两个所述电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及所述间隔件是以埋入射出或覆盖射出的方式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还包括一间隔件,设置于所述防水件与所述压电组件之间,所述间隔件覆盖所述压电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包括一第一防水壁、一第二防水壁以及一中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显白欣宜阮俊嘉
申请(专利权)人:心诚镁行动医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