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900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和光传输单元,第一电极层设置在基板上,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光传输单元位于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二电极层连接,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光传输单元并折射到外界;其中,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产生压差,光传输单元的折射率变化,以调节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在窄视角和广视角切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显示面板的可视视角也越来越大。广视角显示面板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显示面板的画面观赏效果要求,但在某些场合,人们也不希望其他人观看到显示面板上的显示画面,这就需要显示面板能够具有窄视角的防偷窥能力。

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显示内容的隐私,一般会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防窥膜,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从而提高防偷窥能力。但设置防窥膜使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固定,不能根据用户需求简捷地进行视角切换。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旨在解决显示面板在窄视角和广视角切换的问题。

2、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和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且间隔地设置;所述光传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光传输单元并折射到外界;其中,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产生压差,所述光传输单元的折射率变化,以调节所述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

3、本申请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光传输单元,并且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产生电压差,利用电压差的变化控制光传输单元折射率的变化;在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透过光传输单元,且光传输单元的折射率较小时,使得显示面板侧面发射的光线较少,从而实现窄视角的效果;在光传输单元的折射率较大时,使得显示面板侧面发射的光线较多,从而实现广视角的效果;以此调节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

4、可选的,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通过将发光单元分为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并设计第二发光件可以位于第一传输结构内,以此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发射较多颜色光线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传输结构内的第二发光件补偿水平方向的光线,以此避免水平方向的光线过暗。

5、可选的,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第二传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压差,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压差。通过将光传输单元分为第一传输结构和第二传输结构,并分别利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控制第一传输结构和第二传输结构的电压差,使得光传输单元可以同时形成至少两种折射率,从而提高光传输单元对光线的折射,进一步确保窄视角的呈现效果。

6、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在第一传输结构的下方,第二电极在第二传输结构的下方,使得第一电极层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不同的电压差,且电压差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一传输结构和第二传输结构上,从而提高折射率的变化效率。

7、可选的,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的第三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三发光件的外周,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产生第三压差。通过将设计第三传输结构,并且第三传输结构罩设在第三发光件的外周;以此光传输单元在同时形成至少三种折射率的同时,第三发光件还透过光传输单元发射的光线可以进一步补充第一发光件发射的光线,使得显示面板发射的光线均匀无色差。

8、可选的,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三传输结构下方且与第三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三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上。通过设置第三电极在第三传输结构的下方,使得第一电极层可以与第三电极形成不同的电压差,且电压差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三传输结构,从而提高折射率的变化效率。

9、可选的,沿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至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的折射率大小呈梯度变化。通过设计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的折射率大小呈梯度变化,使得第一发光件至第三发光件发射的光线均可以通过传输结构折射回来,从而达到反射效果,从而达成窄视角显示。

10、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或所述第三传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透光面,所述透光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通过设计透光面与第一电极层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使得光传输单元能够更为容易的接收到来自发光单元的发光线,或者更为容易的将光线折射出去。

11、可选的,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通过设计第一传输结构和第一发光件相邻,或罩设在第二发光件的外周,使得第一发光件或第二发光件从侧面发射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结构进行折射,利用第一传输结构折射率的变化调节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调节可视角度。

12、可选的,在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件和所述第三发光件的高度。通过设计第一发光件的在垂直第一电极层所在平面上的高度大于第二发光件和第三发光件,使得第二发光件和第三发光件可以用于在广视角时补偿水平方向的光线。

13、可选的,光传输单元还包括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之间,和/或所述绝缘结构还形成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之间。通过设置绝缘结构可以避免第一传输结构、第二传输结构和第三传输结构之间的导电,确保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产生所需的电压差。

14、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键合层,所述键合层连接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以此第二发光件和第三发光件可以用于在广视角时补偿水平方向的光线。

15、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绝缘结构可以用于避免第一传输结构、第二传输结构和第三传输结构之间的导电,确保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产生所需的电压差。

16、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制作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制作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第二传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压差,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压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的第三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三发光件的外周,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产生第三压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三传输结构下方且与第三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三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至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的折射率大小呈梯度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或所述第三传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透光面,所述透光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

9.如权利要求5或6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件和所述第三发光件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传输单元还包括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之间,和/或所述绝缘结构还形成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键合层,所述键合层连接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制作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制作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第二传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压差,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压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的第三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三发光件的外周,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产生第三压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三传输结构下方且与第三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三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刘政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